來源丨智谷趨勢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幾乎所有景區,外國人的身影都在增加。
攜程資料顯示,五一假期入境遊訂單量同比增長130%。支付寶平臺數據顯示,假期前三天,入境遊客用支付寶消費金額同比去年增長180%。
事實上,從去年開始,外國人就在拼命湧入中國。韓國人,打飛的到中國過週末,“張家界的山上長滿了韓國人”衝上熱搜;泰國人,擠爆了重慶;上海,更是接納了超過670萬外國人,遍佈大街小巷……
這,是什麼訊號?
01
泰國赴華遊客數量增長三倍
如果你在一座旅遊城市,聽到滿街的“薩瓦迪卡”“卡彭卡”,那未必是在曼谷、清邁,也可能在中國重慶。
當國內中產集體奔赴泰國打卡時,泰國帥哥美女們偷偷地來到了中國逛吃逛吃,首選城市便是重慶。
自從去年3月中泰互免簽證之後,僅僅一個月時間,登記臨住的來渝泰國人近2萬人次,同比增長15倍多。
截至2024年年底,泰國赴華的遊客數量較去年增長三倍。
對於泰國人而言,來重慶最重要的四件事兒——輕軌、吃辣、滷鵝、追星。
據說,他們打卡的既定流程是:
第一站,乘坐輕軌到達二號線李子壩站,看輕軌穿樓;
第二站,打卡重慶美術館,也就是“筷子樓”;
第三站,到洪崖洞拍賽博中國風的都市夜景;
第四站,漫步解放碑現代商業街;
第五站,體驗魁星樓的立體城市設計;
第六站,去榮昌區接受滷鵝哥的投餵;
……
對“無辣不歡”的泰國人來說,重慶簡直就是“快樂老家”。
滿大街的蒼蠅館子,是泰國人來重慶必打卡的寶藏小店。辣子雞、毛血旺、烤魚、夫妻肺片……鹹香麻辣的渝菜精準狙擊著泰國人的味蕾,也讓泰國食客的靈魂為之顫抖。
在食譜網站Cookpad上,甚至出現了泰語的重慶料理食譜:重慶小面、狼牙土豆、辣子雞……

TIKTOK泰國區,重慶相關影片火爆
重慶的8D魔幻地貌,也是讓泰國遊客嘖嘖稱奇、流連忘返的山城特色。
對於生活在平原城市的泰國美女來說,重慶就是奇幻電影照進現實的樣子:
輕軌可以穿越居民樓,層層疊疊的道路,讓導航也能迷失方向;上一刻還在一樓,下一秒卻已身處十幾層;在洪崖洞,彷彿置身於千與千尋的神秘世界。
泰國人“Prawit”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說:
“穿梭在重慶的各個角落,就像隨機開啟一個滿是驚喜的盒子,隨著你的不斷探索,獨特的山地景觀和高大的建築總是會讓你感到驚喜。”
除了美食美景,泰國人還想來重慶找“美男子”。
隨著中國影視劇的滲透,泰國女生逐漸迷上了中國小鮮肉,如重慶籍明星肖戰。
有不少泰國追星女孩,為了打卡偶像的家鄉,專程復刻了肖戰在重慶的每一處景點,做成影片後在泰網大火。

泰國女孩打卡肖戰重慶同款機位/圖源:小紅書@解放i人
在lemon8(海外版小紅書)上,某泰國大學生就發出鄭重的感慨:“每個人一生至少要去過一次重慶吧。”
泰國旅遊公司的老闆提到,中國是泰國人心中最受歡迎的旅行目的地。
此外,與其他國家的遊客不同,泰國遊客並不介意“故地重遊”。
根據旅行公司Agoda的調查,74%的泰國遊客選擇再次前往他們喜愛的目的地。過去十年間,有17%的遊客重返喜愛地點超過10次。
02
張家界成韓國人“精神故鄉”
如果說重慶是泰國人的“快樂老家”,那張家界就是韓國人的“精神故鄉”。
今年豆瓣評分最高的亞洲電視劇,莫過於韓國的《苦盡柑來遇見你》。
該劇結尾情節是,主角吳愛純對病重的愛人梁寬植說,想要明年去看張家界的落葉,所以一定要撐下去。
人生快到終點的時候,韓國人首先想到的不是濟州島,也不是漢拿山,而是湖南張家界。可見,張家界在韓國人心中的地位有多麼崇高。

韓國人有多喜歡到張家界玩?早在去年3月,話題“張家界山上‘長’滿韓國人”,就曾衝上熱搜。
韓國旅行社的資料顯示,去張家界的韓國遊客以40到60歲人群為主,尤其是退休後的父母們,幾乎將這裡視為“人生清單”上的必去之地。

湖南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2024年7月3日資料顯示,湖南2024年上半年出入境人員主要集中在兩個口岸城市,一個是省會長沙,另一個是張家界。
張家界的GDP僅是長沙的4%,人口規模僅是長沙的14%,但出入境人員規模達到了長沙的50%。而如果單看出入境人員中外國人的數量,張家界甚至超過了長沙。
張家界出入境人員中外國人佔比較高,韓國遊客尤其多。資料顯示,2024年張家界天門山景區接待了34.3萬韓國遊客,同比暴增205%。
可以說,一個又一個韓國旅遊團,硬是把偏遠的張家界捧成了國際化都市。
韓國人為什麼偏愛張家界?
張家界市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曾做過解讀:登山是韓國人基本的出遊娛樂方式,張家界在全球範圍內獨具風格的山形地貌“踩”在了韓國人的審美點上,為韓國遊客的旺盛旅遊需求提供了客觀基礎。
當然了,張家界政府、韓國旅遊社和韓國文化圈的大力宣傳,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從2001年開始,張家界政府就不斷邀請了韓國社會名流前來遊玩,宣傳一波又一波。
韓國資深議員趙洪奎就愛上了張家界,併為張家界編了一條金句,“人生不到張家界,百歲豈能稱老翁”。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也對張家界給予了高度評價,“地上最高絕景”。

韓國各大旅行社迅速響應,陸續開闢了前往湖南的旅遊路線。這些線路廣告巧妙地融入了孝道文化,直擊韓國年輕人的靈魂:“去張家界就是為父母盡孝。”
在同樣講究“百善孝為先”的韓國,這樣的宣傳策略非常成功。如今,韓國人年輕人給長輩送禮時,首選就是去張家界的機票。

韓劇《我的大叔》中關於張家界的介紹
張家界政府也沒有辜負“這潑天的韓流”,不斷完善各種設施:開通直飛韓國首爾、大邱、清州的航班;在主要景區配備外幣兌換機,推出一“刷”暢遊便捷支付系統;舉辦韓國美食節,鼓勵張家界人開辦韓國料理店;在景區招牌上招牌印上韓文,免費發放韓文遊覽手冊,並招募大量韓語導遊……
總之,張家界給韓國遊客營造一種“彷彿出國了,又好像沒出”的氛圍。
03
上海,全中國最多外國人的城市?
不過,外國人入境的盛況,還是得看——上海,全中國最多外國人的城市。
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資料顯示,2024年上海接待入境遊客670.6萬人次,同比增長84%。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上海接待過夜入境遊客超過605萬人次,同比增長超過八成;其中近480萬為外國人,同比增長超過100%。這意味著外國遊客在上海停留時間更長,可以更深入探索城市魅力。
2025年,入境旅遊熱度持續升溫。今年前兩個月,外國遊客量為69.99萬人次,同比增長43.9%。
據上海口岸邊檢部門資料統計,今年五一假日期間,上海口岸入境外籍旅客數量達7.6萬人次。4月30日到5月4日,境外來滬消費4.55億元,同比增長211.6%。
可見,上海不僅贏得了越來越高的遊客量,還賺到了越來越多的真金白銀。“中國入境旅遊第一城”頭銜,實至名歸。
中國也將大門越開越大:
12月17日,全國再次全面放寬最佳化過境免籤政策:
過境免籤的停留時間更長了——由原來的72小時和144小時,延長至240小時(10天);
適用口岸更多了,活動範圍更大了,橫跨中國旅遊成為現實。

也就是說,原來透過144小時過境免籤從上海入境的外國人,只能在滬蘇浙範圍內流動,去不了其他省市。
現在可以在240小時內,去到包括江西、海南、貴州在內的24個省市,只要選擇任一開放口岸就能出入境。

效果立竿見影。新免籤政策剛公佈一小時,OTA平臺海外遊客機酒的搜尋熱度,已同比大漲87%。
04
外國人湧入後,帶來的紅利
外國人拼命湧入中國,帶來哪些紅利?
據摩根士丹利估算,未來10年,入境遊有望為中國帶來累計1.7—4.5萬億美元的收入,其對中國 GDP 的貢獻率也有望在10年後上升到2%到4%。
市場流傳著一個說法,“2025年投資最大的風口就是入境遊”。社交平臺上出現不少“入境遊創業”的帖子。2004年就在北京從事英語導遊工作的Michael感慨道:“2019年,我帶一個八人以下的散客團,一天的團費是500元,現在同樣的團,一天的團費是2000元。”
難怪有網友預言到“China Travel會是2025年最賺錢賽道之一”。
入境遊的持續火爆,還助於提升中國的國際形象。
過去,外國人都是透過外媒的“陰間濾鏡”來了解中國,他們印象中的中國是貧窮落後、野蠻無禮的國度。如今,當他們真正來到中國,體驗中國人的真實生活後,心中自然會升起一股對中國的敬意。他們在社交平臺上分享的中國見聞,也能讓更多國際友人看到中國的美。
曾捐贈二戰相簿的美國小夥埃文·凱爾,遊覽完中國的大好河山後,由衷感慨:“美國對中國有很多誤解,到中國的旅行,讓我認清了許多西方的謊言。”

實際上,中國迎來外國人入境旅遊的高潮,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全球通貨膨脹。
對於歐美旅客而言,一碗經典蘭州拉麵在倫敦中國城需要15鎊(摺合人民幣138元),而在大部分中國城市卻僅需15元不到的價格。
一碗“英倫”牛肉麵的價格,可以換九碗“本土”蘭州拉麵。
對於韓國人而言,儘管人民幣和韓元的匯率約為1:200,但韓國本國的物價就已讓韓國人“苦不堪言”。
如果在首爾,半夜兩個人吃一頓街邊攤,草率點兩份菜,都要約4萬韓元(摺合人民幣200元),而相同價格在中國卻能吃豐盛的火鍋,成為“擼串大王”……
毫無疑問,中國的消費,極具價效比。外國人的瘋狂湧入,未來仍將是中國的常態。

往期推薦

深夜,一場債務上限警報與關稅大棒的雙重絞殺,悄然上演
貪吃又想減肥的打工人,一口一口吃出700%的暴漲神話
由鳳凰網主辦的“2025中國企業出海高峰論壇”將於6月28-29日在深圳舉行。論壇以“更開放的世界 更共贏的機遇”為主題,探討新興市場出海攻略,匯聚30餘國經貿代表、超50家行業領軍企業及百餘位政策制定者,聚焦政策研判、產業實戰與區域合作,為中國企業全球化提供系統性解決方案與資源對接平臺。

點選下方“閱讀原文”,會議詳情及合作與參會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