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小鵬等自研智駕晶片將流片,上車進入倒計時|36氪獨家

更專用晶片與更強大演算法的耦合,是蔚小理無法捨棄的願景。
李安琪
編輯李勤 楊軒
封面來源視覺中國
新造車公司們籌謀4年的自研晶片,終於進入流片階段,上車時間也被提上議程。
36氪汽車獨家獲悉,蔚來汽車自研的智慧駕駛晶片「神璣NX9031」已經流片,“目前正在測試。”有知情人士透露。
流片,意味著晶片從設計階段轉向實際製造,這是晶片規模量產與商業的關鍵前提。按照規劃,神璣9031將於2025年一季度首搭在蔚來旗艦轎車ET9上。“晶片團隊已經領了軍令狀,明年新車ET9一定要上神璣9031,壓力很大。”有知情人士說道。
同時,據36氪汽車獨家瞭解,小鵬汽車自研的智駕晶片已經送去流片,“預計8月回片。”
理想汽車的智駕晶片自研時間相對晚一些,其晶片專案代號“舒馬赫”。有知情人士透露,舒馬赫也將於年內完成流片。
針對上述資訊,36氪汽車分別向蔚來、小鵬、理想官方求證,均表示不予回應。
當下,汽車智慧化的演進速度在加快。為留到終局牌桌,新勢力玩家們不得不開展全方位較量,智慧化軟體如此,硬體同樣如此。而底層晶片硬體的競賽,無疑是眾多較量的暗流中,相當關鍵的一股。

蔚來神璣,離量產更進一步

根據官方資訊,神璣NX9031是蔚來於2023年9月釋出的一顆智慧駕駛自研晶片,製程為5奈米,擁有超過500億顆電晶體。蔚來稱,透過自研的推理加速單元NPU,可以靈活高效執行各類AI演算法。
不過蔚來沒有透露神璣NX9031的AI算力。CEO李斌稱,蔚來的目標是用一顆自研晶片實現目前業界四顆旗艦智慧駕駛晶片的效能。
蔚來口中的“業界旗艦晶片”指向了英偉達Orin,單顆晶片AI算力達254 Tops,因此蔚來神璣9031需要與算力上千Tosp的晶片做效能較量。
據36氪汽車瞭解,蔚來從2020年開始,逐步組建了一個超800人的晶片團隊,同時研發智駕晶片神璣NX9031,與另一款雷射雷達晶片“楊戩”。蔚來晶片負責人是華為海思出身,彙報給蔚來硬體副總裁白劍。
晶片代工方面,目前全球能代工5奈米晶片的只有臺積電和三星兩家。而據媒體報道,憑藉大量人工智慧晶片訂單,臺積電3奈米、5奈米晶片產能利用率維持高位,產能供不應求。
相比之下,三星5奈米晶片訂單客戶不多,產能相對寬鬆,“同等條件下,三星的費用比臺積電便宜了30%。”行業人士表示。在代工方面,留給新勢力們的選擇並不多。
但從流片到最終商用,晶片還需要經歷一系列複雜流程,包括晶片效能和穩定性測試,以及小批次生產進一步驗證晶片量產可行性後,才能真正進入大規模商用環節。在明年一季度交付前,蔚來智駕晶片團隊仍需神經緊繃。

競技智慧硬體

除了蔚來,小鵬、理想也在智駕晶片自研的路上發力。
小鵬從2020年開始搭建晶片團隊。最初小鵬與美國晶片設計公司Marvell合作,但與Marvell的合作不算順利。“小鵬希望增加一些定製化的服務,Marvell配合度一般,取消合作後賠了Marvell 不小一筆錢。”
2022年,小鵬重新選擇了晶片設計合作方索喜,由索喜承包晶片後端設計。有行業人士告訴36氪汽車,小鵬的智駕晶片的流片節奏與蔚來差不多。
變化相對大的是理想汽車。理想此前更多精力放在功率半導體上,但從去年開始,理想陸續招募不少晶片人才,目前智駕晶片團隊200人左右。
據36氪汽車瞭解,目前理想主導晶片的是算力單元部門負責人羅旻,向CTO謝炎彙報;前壁仞科技副總裁秦東加盟後,整體負責晶片Soc部門,向羅旻彙報。“秦東算是晶片技術一把手。新勢力三家中,理想是唯一沒用華為海思背景的晶片高層的公司。”

在晶片設計方面,理想也找了一家晶片設計公司合作,“IP是理想買、EDA工具鏈也是理想買,只用晶片設計公司的人頭。”有行業人士說道。這樣做的好處是,比起晶片設計公司總包方式,能省下不少費用。


“但晶片始終是一門走量的生意。”即便在蔚小理內部,也有部分員工對於自研智駕晶片持消極態度。
車企自研智駕晶片,往往出於成本、效能兩方面的考慮。
2020年蔚來、小鵬啟動晶片自研時,手頭仍算闊綽,銷量也在逐步攀升。2023年理想晶片專案加速,也同樣是在銷量狂漲的背景下。車企們希望百萬銷量的藍圖,能夠平攤到每輛車上,數億美元的晶片開發成本也能均攤。
但當下,新勢力們仍在解決銷量增長難題。如果沒有強有力的銷量支撐,晶片自研並不是有價效比的投入。即便是銷量跑贏大盤的理想,也沒有在晶片自研上有更激進動作。
另一方面,車企自研晶片,也往往想和自家演算法有更高軟硬體配合度。例如,特斯拉從2019年推出的HW3.0晶片算力只有144Tops,但至今依然能夠支援最前沿演算法“端到端”方案的落地。而像英偉達Orin等通用晶片的實際使用效率只有30%左右。更專用晶片與更強大演算法的耦合,是蔚小理無法捨棄的願景。
尤其,當下華為憑藉軟硬體一體狂攔車企專案,英偉達、地平線都在狂補高階智駕演算法,智駕公司Momenta則是積極加入造芯行列,智駕軟硬體一體的競爭更加激烈。
智駕硬體中,雷射雷達的市場基本被供應商瓜分,唯獨晶片還有自研與推新的空間。而這場針對大算力的晶片競賽,還將持續。


獨家、深度、前瞻,為1%的人捕捉商業先機
36氪旗下精選公眾號
👇 真誠推薦你來關注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