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格物郭
來源:格物郭(ID:gh_54738f64ff81)
2025年1月5日,段永平回到了自己的母校浙江大學,與浙大師生進行了一場長達90分鐘的現場問答。我們整理了此次問答的實錄。
作為“價值投資徵文大賽”兩屆獲獎徵文作者,郭瑜也長期關注和學習段永平的投資理念與人生智慧。他將自己讀《段永平投資問答錄》的收穫概括為9個字:看長遠、看本質,抓關鍵,並撰文分享了自己的學習心得。
01
價值投資者不能不看段永平
段永平(網名:大道無形我有型,自稱“阿段”)是企業界和投資界的傳奇人物。
他人在美國,天天打高爾夫球,他帶領出來的團隊(步步高、OPPO、vivo、一加、小天才、拼多多等)創造了萬億級收入和千億級利潤,而且都是行業佼佼者。
他自詡為“業餘投資者”,天天在雪球上跟網友嘮嗑,卻管理資產兩百億美金,有重倉百倍(網易)、幾十倍(蘋果茅臺)的超級投資案例,20多年投資盈利幾千倍。作為巴芒粉絲,自然不能不看阿段。
2017年,我花了幾十小時通讀阿段的網易部落格留言,不明覺厲,做了8萬字摘要。2022年,又讀了一遍,當時想寫篇讀後感:“簡單卻不容易的事”,深感學習阿段之難(其實是沒找到要領)。
2024年底,花了兩週再讀阿段,不禁感嘆:“年少不知投資味,再讀阿段已白頭。”邊讀邊記錄,感觸頗深卻千頭萬緒、理不清楚。
前兩天看阿段在浙大的交流影片,突然九個大字從腦海浮現、揮之不去:看長遠、看本質,抓關鍵。這不就是這次讀阿段最大的收穫嗎?
02
阿段格言小注
阿段講話風格簡潔,但聽起來簡單,卻不容易領會。選幾條,加一點小注釋,千言萬語歸納成九個字:看長遠、看本質、抓關鍵。
段永平:“做對的事情,把事情做對。知道錯了,就立刻改,多大的代價都是最小代價。”
注:什麼是對的事情?跟長遠發展有關的事情,往往是對的事情。如何把事情做對?平常心,回到事物本源,抓關鍵。這是一個構建學習曲線的過程,沒有教科書。從理論出發、從實踐出發;從他人的教訓中學習、從自己的教訓中學習;學習標杆、學習失敗、學習身邊的案例……把事情做對的過程,需要有平常心,回到事物的本源去思考,抓住主要矛盾,區分重要和緊急的事情,謀定後動、知錯就改、補齊短板。
段永平:本分。
注:看長遠,本分、活得久,不賺人便宜、心態好。
段永平:平常心。所謂平常心就是迴歸事物本源的心態。平常心指的是理性思考,平常人多不理性。
注:平常心難得,去除我執、去除偏見、保持心態開放,不容易。理性客觀,看本質,不是容易的事,卻是值得追求的境界。
段永平:公平心。
注:沒有絕對的公平,但有盡力而為的公平心。公平才能凝聚團隊、長遠發展。
段永平:80%的精力放在20%最重要的事情上,這20%的事情可以發揮80%的效果。
注:看本質,抓關鍵。阿段很有道家風範,不佔便宜、不爭先;不勉強、不強為,但結果卻是他所帶領的事業,蒸蒸日上,不爭而無所不爭、無為而無所不為,這是為什麼?就像滾雪球,選擇厚厚積雪的雪道,在雪道上避開障礙物和坑窪,尋找阻力最小路徑,持續向前,把雪球滾大。
段永平:人們關注我們往往是因為我們做了的那些事情,其實我們之所以成為我們,很大程度上還因為我們不做的那些事情。
注:不踩坑,很多是共性問題;能做什麼,多數是個性問題。做對的事情,是透過不做不對的事情來實現的,阿段的禁止清單主要分兩類:“一類是誰都不應該做的事情,比如欺騙;另一類是和自己公司的使命和願景相結合的。”用長遠眼光,為了長期發展,制定一些原則性的底線,阿段的禁止清單有:不賺人便宜、不借錢、不談價、不做代工、不拖欠賬款、不拖欠工資、不攻擊競爭對手、不做無差異化產品、不主動打價格戰……這些事情看起來不大,但堅持不碰紅線,其實很難做到,如果長期堅持做到,就能積累非常好的信用,降低摩擦成本,凝聚各方力量,共創事業。
段永平:買股票就是買公司,買公司就是買公司的未來現金流折現,句號!
注:投資就是要看長遠、看本質、抓關鍵,不看週期、情緒、宏觀、花邊新聞這些對預測長遠現金流不重要的東西,而要看商業模式和企業文化,對長遠重要的因素,不厭其煩地抓住關鍵因素,去研究、去理解。
段永平:老巴的教導千萬別忘了:不做空,不借錢,不做不懂的東西!
注:做這三件事是讓自己走不長遠的好辦法。
段永平:多數人在投資時很習慣去看有沒有“把事情做對”這點,從而會很容易掉進短期表現當中。即使是偉大的企業在“做對的事情”的過程當中也是可能會犯錯的,因為“把事情做對”往往需要一個過程。所謂“長期投資”從某種角度上說,就是要能夠相信堅持“做對的事情”的有能力的公司最後會“把事情做對”。
注:區分做對的事情和把事情做對,很關鍵。現實主義者都能理解,把事情做對的過程中,很難避免犯錯。但只要一直做對的事情、或者做錯趕緊改,長期來看大機率結果不錯。
網友:段哥,大量買入網易和 UHAL 似乎都發生在 2002、2003 年左右,最近三五年有沒有比較經典的大手筆投資的案例(除了蘋果)?
段永平:最好把網易也除掉,我就快成笑話了。(芒格語)
注:學習前輩經驗,不把最重要的決策吃透,反而關注邊邊角角的細節,沒抓住關鍵。看阿段浙大影片,很多人一直在吐槽提問水平不夠,而不是去關注阿段講話的內涵。愛八卦、開玩笑是人的天性,但用在正式學習場合上,就不得要領了。
段永平:我投資的標準很簡單:商業模式,企業文化,合理價錢。長期而言(10年20年或以上)堅持只投好的商業模式,好的企業文化的公司大機率上是會有比較好的回報的,而且這種投資方法讓人很愉快,不需要整天瞎操心。簡言之,投資人每次做投資決定時如果想的是10年20年的事情,最後的結果很難不好,不然就難說了。要找到自己能想清楚10年20年的公司是非常不容易的,一生有那麼10個8個機會就非常非常好了。
注:如何抓本質?不斷提問、尋根問底。什麼是好的商業模式?持續保持低投入高產出的生意。資本都是逐利的,為什麼這個生意能持續保持低投入高產出?因為有護城河。有什麼護城河?比如品牌效應、網路效應、規模效應、轉換成本、經濟特許權等等。為什麼它有這個因素?回到歷史、產品屬性、競爭格局、要素稟賦等方面去尋找支撐點。長期來看這些因素哪些是時間的朋友、哪些是時間的敵人?連問五個問題,更接近問題的本質。
段永平:關於授權的問題,能比我理解得更好或做的更好的人確實不多。授權的過程一般是: 指示、指導、協商、授權、放權,最後一條是 never out of control(只有好的文化才有可能做到這一點)。這裡最重要的還是“做對的事情、把事情做對”。在能夠把握“做對的事情”的前提下,容忍“把事情做對”的過程當中所犯的錯誤。這一點是大多數人做不到而且是很難學會的。基本上來說,放權主要是要慢不能夠太急,另外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合適的人。所謂合適的人,就是合適於企業文化。如果找錯人了,那公司就會有麻煩了。
注:阿段有很多時間可以思考長遠問題、本質問題,前提是他很會授權、只抓最關鍵的問題、促進他人的能動性。
段永平:不討價還價:我剛到廣東時,就發現人們在談生意時談來談去談的都是價格,當時我就想,如果能不談價錢,那至少可以省掉 70%到 80%的時間吧。後來,我們花了兩三年的時間,建立了一套銷售體系,確確實實做到了所有的客戶在我們這裡拿的貨的價錢都是完全一樣的,不管生意額的大小,沒有折扣,沒有返點!也許很多人很難想象,我們這個公司實際上是沒有銷售部門的。
注:一口價政策,充分體現了看長遠、看本質、抓關鍵的威力,不過要實現這一目標,也花了三年時間,慢慢篩選客戶、建立信任、構建機制。
03
價值投資的聖盃
阿段是經營企業起家,有豐富的經營管理經驗,堅持做對的事情,謀定而後動,有長長的禁止清單;努力把事情做對,尋找阻力最小的路徑,善於授權,激發團隊及合作伙伴的活力,高效率、高質量發展。
正如步步高開機廣告:說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這一理念也延伸到阿段的投資實踐中。
阿段的重要投資決策沒有花招,直取價值投資的本質:“買股票就是買公司,買公司就是買公司的未來現金流折現。”
-
買股票是買公司,不是買股價波動,所謂宏觀趨勢、市場情緒、估值週期、經營週期、均值迴歸、套利、逆向投資,都是花招,不是絕招。
-
買的是現金流,不是利潤、賬面資產、分紅、ROE等指標,這些指標可以作為參考,現金流才是價值的終極尺度。公司層面的現金流,與股東可獲得的現金流,中間隔著對企業文化和治理機制的理解。
-
看的是未來,不是歷史。看歷史只是起點,目標在於看到未來。
-
多遠的未來?全生命週期,至少十年二十年的預估現金流,得有很大的把握才行。這很不容易。
-
折現反映了現金流的時間價值,與現金流產生的時間遠近和機會成本相關,不可或缺。
如何追求價值投資的聖盃?阿段也說得很清楚,買公司看重生意模式和企業文化,巴菲特和芒格也都是這麼說。
生意模式就是一個公司如何賺錢的,投入資本回報率怎麼樣、確定性如何(機率維度、時間維度)。阿段說,與巴菲特午餐的時候,巴菲特就告訴他,生意模式是最重要的。
市場經濟的鐵律是資本會向投入回報率更高的地方流動,任何一門生意模式不夠好的生意,如果回報率較高,一定有資本不斷湧入,直到回報率降到社會平均水平。如果要看懂一個企業全生命週期(10-20年維度)能否產生超額現金流,就必須從生意模式的維度去理解。
企業文化就是評價一個公司是否在做對的事情以及是否在高效地把事情做對。生意模式分析有助於判斷公司能否創造超額現金流,企業文化分析則有助於判斷公司是否能維持或增強生意模式的威力、能否將創造的現金流分配給股東。
正如阿段所說,“從5-10年看,CEO至關重要。從10-50年的角度看董事會很重要。從更長的角度看,企業文化更重要。”
原則很簡單,就兩條:生意模式和企業文化。但具體如何追尋這樣的聖盃,並沒有教科書可以參考。我有幾點體會:
-
長期投資成功的必要條件是盡力避免犯錯。不加槓桿、不做空、不做不懂的事,這三條是巴菲特提出的底線。還有一些禁止清單,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狀況來列舉,比如錨定效應、經驗主義、避免不一致傾向等。避免錯誤的最好方式是從他人經驗教訓中學習,其次是自己交學費,最糟糕的是很多人交了學費還死不認錯或者根本不知道錯在哪兒。
-
想要獲得投資成功、小有成績,追求聖盃並非唯一的路。投資就是遇見自己,根據個人實際情況(性格、時間精力投入、偏好、能力等)來決定能走怎樣的路、走到什麼階段。事實上,有很多人透過撿菸蒂、深度價值、分散投資、套利、指數投資、垃圾債、大宗交易、風險投資等各種方式獲得投資成功,如果堅持理性客觀地計算機率和賠率,遵循可重複、可驗證的投資方式,很多種方式都可能獲得投資成功。
-
追尋聖盃,抓住屬於自己的大機會,第一要看到,第二要重倉(看懂),第三要長期持有、賺大錢(結果不會說謊),需要頂級功夫。阿段幾乎全倉買入100倍的網易、20倍的蘋果、10倍的茅臺,都是標杆案例。投資路上,兩件事很重要:與最好的投資機會在一起,與最好的投資人在一起。
-
雖然路有很多條,不管能否取得聖盃,往那個方向進發,也是一個很有樂趣的過程。一路上,堅持看長遠、看本質、抓關鍵,日復一日做對的事情,每天都比早上醒來時聰明一點點,大機率會有不錯的結果。
李小龍說:我不怕學一萬種腿法的人,我怕的是把一種腿法練一萬次的人!
之前我一直在思考,這種腿法是什麼?現在似乎找到了:看長遠、看本質、抓關鍵。
版權宣告: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絡。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絡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