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謂國庫現金定存招投標,意思是財政部在央行賬戶裡存有一大筆錢,這筆錢平常閒置不用。所以財政部在央行的幫助下將這筆錢借給金融機構,收取的一定的利息,到期需要歸還。在這個過程中,中標利率下行往往代表央行引導利率下行的意圖,即釋放了降息的強烈訊號。

不過,也是4月21日,央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佈,2025年4月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1年期LPR為3.1%,5年期以上LPR為3.6%,利率保持不變,本月沒有正式降息。
央行本月沒有降息估計是認為目前的時機還沒到。
4月14日,財聯社等權威媒體轉載金融時報的一篇文章,文章引用到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餘永定的觀點
餘永定認為“擇機降準降息”三層含義:
其一,如果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出現某種不利變化,如面臨美國加徵關稅等外部衝擊,對中國經濟產生負面影響,中國人民銀行可能進一步降準降息,刺激經濟增長。
其二,如果擴張性財政政策產生的加息壓力,削弱了財政擴張效果,中國人民銀行就可能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增加流動性供給,進一步降低利率,甚至在二級市場買入新增發的國債,使擴張性財政政策充分發揮作用。
其三,當資本市場(股市、樓市)遭受某種衝擊暴跌,引發系統性經濟金融風險時,中國人民銀行不但需要大幅降息,提供充分的流動性,甚至要直接入市干預,從而穩定資產價格。
按照這個定義,目前“降準降息”最佳時間點確實還沒到,一是目前作為宏觀經濟主要風向標的股市比較穩定。二是美國加徵關稅等外部衝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程度還在觀察中。
不過,隨著外部不確定風險因素加大,央行本月降準,甚至下月降息的機率是相當大的。一是國庫現金定存中標利率下調說明了央行的意願。二是存款利率已經開始慢慢下調。
最近一段時間,河南、雲南、湖北等地多家中小銀行宣佈下調存款利率,最大下調幅度達30個基點。
不過這只是區域性性的降息,真正全國性正式降息的主要標誌是中農工建等國有大行存款利率下調。
它的傳導方式是:
國有大型銀行存款利率下調→股份制銀行存款利率下調→中小銀行存款利率下調
也就是說最近部分中小銀行的降息仍然屬於2024年10月18日那次全國性降息的餘波(2024年10月18日國有大型銀行存款利率下調)。
從過去的情況下,當中小銀行存款利率下調降息完畢後,新一輪的全國性降息又很快來臨。
加上LPR可能的下調,短期記憶體款降息和貸款降息值得期待。
如果降息,對消費市場有利,對股市也有利。道理很簡單,錢存在銀行裡機會成本會明顯增加,部分資金只能轉去消費或者投資股票。而貸款降息後,居民房貸壓力降息,消費能力會增加。
所以今年降息是大機率的事件,二季度會明顯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