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銀行集體行動,存款全部破3了

大家有沒有發現,最近一段時間很多小銀行都開始頻繁地下調存款利率了?

3月12日,深圳坪山珠江村鎮銀行對掛牌利率進行調整,其中5年定期利率從2.35%下降到2.15%,三年期利率從2.3%下調到2.1%。
而在這之前,已經有多個銀行對官方掛牌利率進行調整。
從2025年3月8日起,石屏北銀村鎮銀行調整存款利率,官方掛牌率最高調整到2.5%。

3月8日起,廣西柳江農村合作銀行下調存款利率,官方最高掛牌率下降到2.35%。
3月8日起,江西江州農商行下調成本利率,官方最高掛牌利率下降到1.85%。
3月8日起,湯原農商行調整存款利率,官方最高掛牌利率下降了1.85%。
據不完全統計,最近幾天時間全國至少有幾十家銀行下調官方掛牌利率。
從各大銀行公佈的利率調整結果來看,經歷這一輪利率調整之後,絕大多數銀行官方掛牌利率都已經下調到2.5%以下。
縱觀全國各大銀行,目前基本上沒有3%的存款利率了。
也就是說全國無論是大銀行還是小銀行,官方掛牌率已經全部破3。
雖然在實際吸收存款的過程當中,各大銀行會在掛牌利率基礎上上浮10%~30%之間。
在年初開門紅活動期間,有個別銀行實際利率仍然可以給到3%左右。
但現在即便是實際存款利率也很難見到3%以上的利率了。
看到這,估計很多人都是有點意想不到的。
雖然這兩年時間在整體上流動性不斷增加的背景下,銀行的存款利率一直呈下降趨勢。
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很多小銀行仍然能夠給到相對較高的利率。
在今年年初,有個別銀行大額存單仍然可以給到3.4%左右的利率,這個利率差不多相當於大銀行的兩倍左右。
然而最近一段時間全國中小銀行卻“集體降息”。
而且這次下調利率好像已經提前預約好了一樣,大多數銀行都是從3月8日開始調整。
為什麼這些中小銀行行動這麼統一呢?
為什麼他們冷不丁的要突然下調存款利率呢?
我覺得這裡面主要來源於兩方面的壓力。
一方面是來自於監管的壓力。
雖然目前我國已經放開存款市場,銀行可以根據市場的實際情況進行利率定價。
但從實際情況來看,仍然有“一隻有形的手”在影響著銀行的實際定價。
這隻“有形的手”就是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
凡是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的成員,就得按照協會的規定進行定價,通常情況下不能定價太高。
從實際情況來看,在央行降準降息之後,利率自律機制成員就得跟著下調利率,以確保政策利率的傳導。
只不過目前利率市場定價機制成員只有2000多家,還有近一半的銀行沒有加入。
對於這些沒有加入利率市場定價自律機制的成員,他們就可以自由飛翔,完全按照自己的情況進行利率定價。
結果我們才看到市場出現很多利率定價亂象,有一些小銀行的存款利率可能比大銀行高出一倍甚至兩倍以上。
這種利率定價亂象不僅導致銀行之間競爭很激烈,內卷很嚴重,最關鍵的是導致央行的政策利率傳導不暢。
為此,監管部門已經多次點名這種內卷行為。
最近一段時間從一些金融座談會到政府報告都在這強調要確保政策利率傳導的通暢。
所以我們才看到最近一段時間一些非利率市場定價機制成員的銀行紛紛主動下調利率,而且不是小幅度的下調,大多都是大幅度下調,個別銀行一下就下調50個BP以上。
另一方面是來自銀行內部的壓力。
這幾年銀行業競爭非常激烈,為了搶到更多的客戶,各大銀行都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這裡面有一個典型的做法,就是不斷下調資產端的利率。
目前很多銀行的房貸都跌破了3%,個別銀行消費的甚至跌破2.6%。
對於這些小銀行來說,一邊是存款利率下降幅度緩慢,另一方面是信貸率下降卻比較快。
結果是很多銀行的淨息價都快速下降,導致利潤增長乏力。
面對這種增長困境,現在一些小銀行也只能主動下調存款利率,以此來維持淨息差的空間。
但這還不是最關鍵的,對於中小銀行來說,真正的壓力來自於未來。
在今年政府報告當中已經明確表示要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援力度,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完善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下降。
為此,估計央行等監管部門也會透過視窗指導等多種方式來引導中小銀行下調存款利率。
最關鍵的一點是,政府報告當中已經明確表示會適時降準降息。
而且央行在前幾天的專題當中也明確表示會適時降準降息。
根據市場預測,2025年會有1~2次的降準過程,預計向市場釋放的流動性可能達到20,000億以上。
隨著市場流動性不斷增加,銀行資產端的利率會進一步下降。
根據一些機構預測,2025年5年期LPR有可能會下降50BP左右。
這意味著,LPR有可能會下降到3.1%左右。
隨著LPR進一步下降,銀行肯定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一方面是新增信貸利率會明顯下降。
另一方面,不排除央行有可能進一步對存量房貸利率進行下調。
到時銀行淨息差會面臨更大的壓力。
面對未來這種可以確定的“降息”,如果現在有些小銀行還以很高利率吸收存款,那就是很愚蠢的一種行為。
對此很多銀行也只能主動出擊,趁著資產端利率還沒有明顯下降的時候,提前對負債端利率進行調整,以減輕對未來的影響。
在這些中小銀行對利率進行下調之後,對他們的日常經營可能會有很大的影響,到時存款的吸引力就會明顯下降。
但對於大銀行來說,這反而可能是個好事情。
沒有過度的利率內卷,各項任務或許會更容易完成,或許大家的壓力就不會那麼大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