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穩定委員會:非銀行金融中介的槓桿風險

日報
專欄
熱點
國際
活動
NBFI槓桿是金融系統中一個雙刃劍,它在提供流動性和提升市場效率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同時需要被妥善管理以避免引發系統性風險。(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編譯 | 謝彬彬、胡畔 <<<
來源 | 中國金融案例中心 <<<
金融穩定委員會(FSB)於近期發表了一份關於非銀行金融中介(NBFI)槓桿風險的報告。報告表示,非銀行金融中介(NBFI)的槓桿在金融系統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與此同時也給金融穩定性帶來了風險,應透過一系列監管政策措施來給予監測與管控。
槓桿與金融穩定性風險
槓桿是一種金融手段,它允許投資者透過借款或使用衍生品來增加他們的風險敞口,以此提高潛在收益或對沖其他投資損失。這種手段在現代經濟中無處不在,從家庭貸款購房到企業融資擴大業務,再到金融機構透過各種金融工具來提升效率和流動性。
然而,槓桿的過度積累可能會引發金融穩定問題。當市場出現動盪,例如2020年3月的美國國債市場動盪、2021年3月的Archegos違約事件、2022年的商品市場混亂,以及2022年9月英國國債市場的LDI危機,槓桿的影響就變得尤為突出。這些事件表明,槓桿的不當使用可能會放大市場波動的風險,主要透過兩個渠道傳播:頭寸清算渠道和對手方渠道。頭寸清算渠道指的是槓桿導致大量或意外的流動性需求,迫使槓桿實體出售資產以籌集資金;對手方風險則指當一個高槓杆實體違約或陷入困境時,可能會給其交易對手帶來巨大損失,引發金融壓力的連鎖反應。
非銀行金融中介(NBFI)的槓桿尤其值得關注。這些機構(包括對沖基金、養老基金、保險公司等)在金融系統的流動性轉換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同時,NBFI槓桿的不均勻分佈也意味著它們可能在市場壓力時期放大風險。例如,對沖基金和一些投資基金可能會使用高槓杆策略來追求高回報,這在市場不穩定時可能導致快速去槓桿化,引發價格大幅波動。
政策措施與建議
為了防止系統性風險的發生,監管機構需加強對NBFI槓桿風險的識別和管控。這些措施包括公共和私人資訊披露、基於活動的措施、基於實體的措施以及監管指導。報告強調,由於NBFI槓桿風險的複雜性,單一政策措施可能效果有限,需要組合使用多種措施並加強跨境協作。
  • 風險識別與監控:各國監管機構應建立一個國內框架,有效、頻繁、及時地識別和檢測NBFI槓桿相關的脆弱性及其金融穩定風險。同時定期審查該框架,適當加強調控,並採取措施提高風險指標在定義和計算方面的國際一致性。
  • 資料挑戰:監管當局應對資料使用、資料質量、資料訪問、資料報告等方面進行評估,積極應對並解決資料挑戰,如透過FSB與系統性風險委員會(SSBs)合作,減少跨境監測所面臨的資料問題。
  • 公開披露:建議當局審查現有公共披露的詳細程度、頻率和及時性,並確定應向公眾提供何種程度的額外或增強披露。披露資訊源可來自監管當局、相關金融市場基礎設施提供者或者金融機構本身,其中額外或增強的披露應被設計與校準,尤其是關於集中度的風險,旨在支援市場參與者管理NBFI槓桿相關風險。
  • NBFI在核心金融市場中的槓桿:建議監管當局採取措施解決在核心金融市場中識別出的NBFI槓桿帶來的金融穩定性風險。定期審查並適當加強基於活動和基於實體的相關措施,解決集中度問題,確保措施有效且相稱。如現有法規不足,應考慮調整或擴大其框架範圍。
  • 與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聯絡:監管當局應確保及時且全面地實施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BCBS)關於對手方信用風險管理的指導方針。監控NBFI槓桿動態,確保監管框架適應風險的處理。同時,與系統性管理風險委員會(SSBs)合作評估NBFI與槓桿提供者間披露的充分性,並在必要時制定標準提升其有效性。
  • 監管不一致性:監管當局應採用“相同風險,相同監管待遇”的原則,識別NBFI槓桿監管中的不一致性,防止激勵扭曲和監管套利。發現問題後,應與SSBs合作分析原因,並參考他國做法,解決不一致性,避免產生跨境風險轉移。
  • 跨境合作與協調:監管當局在處理可能影響其他司法管轄區市場NBFI槓桿風險時,應主動合作協調促進危機和或政策應對,並建立諒解備忘錄(MoUs)等資訊共享協議以及定期溝通渠道。同時,主動分享NBFI槓桿彙總資料,並使用統一指標以加強跨境風險監控。
綜上所述,NBFI槓桿是金融系統中一個雙刃劍,它在提供流動性和提升市場效率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同時需要被妥善管理以避免引發系統性風險。監管機構、市場參與者和政策制定者需要共同努力,以確保槓桿的使用能夠長效有序地支援經濟穩定增長。
*本文版權歸“未央網”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開通白名單請在評論留言,轉載時在文首註明來源及作者。
REVIEW
推薦閱讀

在看”點這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