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討好型人格、習慣性被當血包吸的好女人、同情心氾濫的聖母,或者不會生氣的乖乖女。
一定要看完這篇文章。
你會發現,關係中所有的困擾都來自於邊界的失守。
當一個人守不住自己的邊界,也很難守住自己的人生。
一個小時候不被允許有秘密的東亞小孩,長大以後就會成為邊界處處失守的老好人,成為常常被人入侵的乖乖女,成為被當血包吸的好女人。
這個影片做給所有在邊界上失守的成年人,所有從小不被允許有秘密的東亞小孩。
我會在文章裡跟大家分享人際關係困擾的根源、沒有秘密的東亞小孩、邊界與生命力、空間和自我的關係、如何建立邊界幾個部分來進行深度剖析。
🧵人際關係困擾的根源
我以前是一個邊界很容易被人入侵的人。
具體表現在什麼地方呢?
當遇到一些選擇需要我拿主意時,我總會詢問身邊人的建議。
當社交場合中感受到不舒服時,我也很難表達出來,常常忍氣吞聲。
當在談及利益的事時,我會輕易退讓,答應看起來明顯不平等的合作。
在聚會上聊天時,常常被人打斷、搶話,卻不作任何表示。
後來工作時遇到的一個前輩跟我說:你不管和誰相處,你手中的方向盤都會輕易被對方搶奪過去。
我之前一直不太明白這句話。
直到我發現自己很難和人合作,而每次合作都會卡在談利益這一關上,在對方提出自己要求的分成比例時,我會一口答應下來,但隨後心理越來越覺得不平衡,於是合作的事也就一推再推。
後來我終於意識到,我之所以很難和人合作,是因為我太快退讓自己的利益邊界了,我本可以提出讓我想一下合理的利益分成,或者直接告訴對方我能接受的比例。
但我沒有這麼做,我只是很快答應,然後內心覺得失衡,行動上就開始拖延搞砸這件事。
邊界的失守會體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在職場上你很難爭取你想要的薪資,在親密關係中你會過度退讓,在金錢上你很難保護自己的利益。
🧵沒有秘密的東亞小孩
而你會發現,如果你捍衛不了自己的邊界,你的人生就會處處失守。
人生的喪失正是來自於邊界的喪失。
而最早期侵略我們邊界的霸凌者,不是別人,正是我們的父母。
在東亞傳統家庭中長大的小孩應該都有過這樣的記憶:
沒有上鎖的抽屜,被偷偷翻看的日記本,不允許關上的房間,不敲門便進來的洗手間。
我記得我小的時候,臥室門是不允許上鎖的,一旦我鎖上,我媽就會生氣,覺得我肯定揹著她在做什麼壞事。
我一個朋友跟我說,小時候他會把心事寫在日記本里,直到有一天放學回家,他發現自己的日記被母親偷偷開啟看了,從那以後,他便再也不寫日記了。
父母無孔不入的入侵本質是一種霸凌。
在這個家裡,你發現自己是不被允許有秘密的,你沒有一個不被打擾的空間,你也沒有一個可以上鎖的抽屜,一個隱秘的角落。
你的一切都被攤開。
潛意識裡,你默認了“我不能有秘密”、“我要無條件地敞開我自己”、“我的邊界是隨時可以被人入侵的”。
不允許有秘密本質上是因為父母潛意識裡“不允許孩子分化”,他們想要繼續把孩子融進自己的生命力,不讓他掙脫出去獨自飛翔。
而這種沒有任何秘密存在的親子關係本質上是其中一方自我意志、生命力被嚴重蠶食的共生關係。
🧵邊界與生命力
而沒有邊界的人,往往也是沒有生命力的人。
如果你觀察一下就會發現,那些長大後依然和父母住在一起,邊界習慣被父母入侵的人,給人的感覺缺少某種積極上揚的生命動力。
他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缺少探索世界的好奇心,習慣性依賴父母,不相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因為他們從來沒有建立過自己的邊界,自我也沒有機會誕生,自身的意志被嚴重干擾壓抑。
我有一個朋友,高考填寫志願的時候報了外地的大學,結果被她媽知道以後,把她拎到教務處,當面把志願修改成了當地的大學。
至此以後,這個朋友彷彿徹底認命了,我問她為什麼不反抗?她說,反抗有用嗎?我以前反抗那麼多次,最後都失敗了。
而生命力的生長往往需要不斷打破束縛住我們的“殼”,殼被打破了,生命力就能得到生長和流動,但如果殼太堅硬,我們沒有打破,就會被束縛其中,生命力漸漸枯萎。
🧵空間與自我
這兩年,我回老家有了不一樣的體會。
以前過年回家,我會覺得終於回到快樂老家了。
現在過年回家,我反而覺得這個家越來越陌生了,這個父母在的家不是我的家,而是我媽的家。
在父母家裡,一切規則都是我媽說了算,我媽可以侵入任何空間。
即便我在書房,提前告訴我媽我接下去要直播或者做個教練對話,讓她不要進來打擾,她依然會無意地推門而入。
而只有在自己,現在這個大理的家,我才有這麼一個不被任何人打擾的空間,在這裡我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怎麼佈置就怎麼佈置。
房間就是一個人自我的延伸。
一個人自我的邊界在哪裡,他空間的邊界就在哪裡。
我去過一個朋友的房間,我當時總覺得不對勁,他當時是和人合租,因為他的房間所有門都是開啟的,衣櫃的門全部開啟,房間的門也時常開啟,即便上廁所也不關門。
她似乎沒有“保護隱私”的意識,所以空間才處處呈現出過度敞開的狀態。因為她之前一直和母親住在一起,她習慣了被入侵的狀態,所以即便後來自己搬出來住,也沒有建立隱私的意識。
而反觀她的室友,在自己的空間外面,佈置了一個屏風,用來遮擋外面的人的視野。在這個小空間裡,放著書,地墊和運動器材。
屏風之外,是公共人來人往的空間。但屏風之內,是屬於自己的一個不被打擾窺視的小世界。
一個人對空間邊界的態度就是對自我邊界的態度。
我在我朋友圈裡寫過一段話:如果一個小孩從小不被允許給房門上鎖,日記總是被偷看,父母習慣隨意進入孩子的空間卻不敲門,這樣孩子長大以後,就會時時刻刻面臨邊界被入侵的狀況,因為他沒有保護和捍衛自己邊界的意識和能力。
🧵屬於自己的一間房
成年以後,每個人都應該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房間。
在這個不被侵擾的空間裡,你可以擁有一份獨自享用的情緒和秘密,關上門,你回到了一個完全為你而打造的房間,它承接並療愈了你一整天的疲憊,在這裡,你可以卸下你的面具和盔甲,把最柔軟脆弱的地方露出來。
而自我就在這個私密安全的空間裡,慢慢發芽生長。
我的自我在大二時甦醒的,那個時候雖然住的是四人間,但我喜歡跑到同樓棟的自習室,在這個小小的空間裡,只有我一個人,和我旺盛的情感面面相覷。
我提起筆,將我的浪漫、幻想、惆悵和孤獨書寫。
後來大四,我開始做起了公眾號。
我換了宿舍,但依然喜歡待在自習室裡。
放上音樂,開啟電腦,在這個我獨享的空間裡恣意創作,寫出了一篇有一篇的爆文。
在一個獨屬於我的空間,情緒感受、靈感、生命力野蠻生長。
我前所未有地自由和流動。
對一個人最有效的剝奪,就是剝奪他的獨處空間,這樣他的自我也會慢慢消散。
他們被剝奪的,不僅是獨處空間,而是生命力和自由意志。
當你成為妻子,成為母親,你會發現,連一片只屬於自己的小小天地都失去。
你連偷偷享用孤獨悲傷的地方都沒有,你看書的時候會被調皮的孩子打斷,你沉浸式聽音樂時會被伴侶衝馬桶的聲音吵到,你睡覺的時候枕邊鼾聲四起,只有在悄無人煙的深夜,你站在陽臺上,才能獲得片刻喘息的空間。
你的自我隨著丈夫、孩子、婆婆、公公不斷的空間侵入被不斷擠壓。
你失去的,不是屬於自己的房間,而是一方可以成為自己,自由生長的天地。
最後:
你們從小的房間可以上鎖嗎?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小紅書@朱諾
B站@是朱諾呀
影片號@是朱諾呀
未來是一個超級個體時代,一人公司的模式會越來越普及,而IP會成為個體通向自由之路的關鍵站點。
持續輸出你的觀點,用你的思想吸引一群和你同頻的人,擁有影響力和流量變現力,會成為這個時代的核心競爭力。
透過IP,我成功實現了一邊旅居一邊辦公的數字遊民生活,不僅如此,IP讓我擁有了可以不做什麼的自由,這條路我走通了,所以我也想告訴你們,它並非遙不可及的夢想,也不是永遠不可抵達的遠方。
對於普通人來說,IP是一條最靠譜有效通向自由的捷徑,它不需要資歷,也沒有門檻,只需要一臺筆記型電腦,一部手機,就可以孵化出無限的可能。
如果對IP、創作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購買我的小紅書爆款創作手冊,我會在專欄裡分享爆款創作的道與術,將9年自媒體爆款創作經歷傾囊相授。
想要快速掌握一門專業的捷徑,就是向專業的人付費請教,在專欄裡,我會告訴大家爆款的底層邏輯,做爆款不需要十項全能,只需要找準關鍵點,用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