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為何選上

3548
12
·
··

2025年4月,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簡稱NAS)宣佈,中國著名藥學家、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當選為該院外籍院士(Foreign Associate),這是對她在全球科學界影響力和卓越貢獻的高度認可。
標誌著她作為中國本土科學家的科研成果被美國最高科學機構正式肯定。她是以發現青蒿素、挽救全球數百萬瘧疾患者的貢獻被選中。
此次當選的華人學者有屠呦呦、張復倫、張逸白、範汕洄、金海翎、林芳華、劉建國、劉軍、單舒鷗、沈康、周集中。
他們是繼吳健雄、楊振寧、李政道、施一公等人之後,獲得此項榮譽的中國科學家們。


美國國家科學院簡介

美國國家科學院(NAS)成立於1863年,由時任總統林肯簽署法令設立,旨在“為國家提供獨立、客觀的科學建議”。NAS是美國最頂級的科學研究組織之一,享有極高的國際聲譽,與工程院(NAE)和醫學院(NAM)共同組成美國國家科學院三院系統。


什麼是“外籍院士”

美國國家科學院設有兩類院士
  1. 院士(Member):必須是美國公民,擁有重大科學貢獻;
  2. 外籍院士(Foreign Associate):非美國公民,在其科研領域具有世界級影響力,每年遴選名額極少。
截至2025年,外籍院士的總數約為500人左右,其中華人科學家佔據極小比例。


中國有多少人當選NAS外籍院士?

截至目前,已有約20多位華人科學家被選為NAS外籍院士,其中包括:
  • 施一公(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家)
  • 饒毅(北京大學教授)
  • 顏寧(結構生物學家)
  • 潘建偉(量子物理學家)
  • 錢煦(腎臟病學專家)
  • 鄧興旺(植物生物學家)
屠呦呦是少數幾位非美籍的中國大陸本土科研工作者當選外籍院士之一。


當選標準和流程

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遴選程式極為嚴格,通常包含以下幾個步驟:
  1. 推薦提名:需由至少一位現任院士提名;
  2. 遴選評議:由所屬學科的分科委員會進行專業評審;
  3. 全體投票:經評議通過後,再由全體NAS院士投票決定;
  4. 擇優錄取:每年只遴選不超過120位新院士與30位左右外籍院士。
入選標準包括:
  • 在科研領域具有國際首創性貢獻
  • 研究成果經得起時間和全球學界的考驗
  • 對社會、健康、環境等領域有深遠影響
  • 被國際同行廣泛認可
屠呦呦以青蒿素為核心的天然產物藥物研究,不僅在瘧疾防治方面挽救了數百萬條生命,更推動了現代藥物研發與傳統中醫藥結合的研究模式,堪稱全球科學界的典範。


歷史與意義

屠呦呦當選NAS外籍院士的意義在於:
  • 中醫藥成果國際化的重要標誌
  • 彰顯中國科學在全球的學術地位與貢獻
  • 鼓舞本土科學家堅持原創研究;
  • 也是美國主流科學界對非西方科學傳統的認同。
這項榮譽不僅對屠呦呦本人是一個國際認可,也再次證明中國科學家在全球科研體系中的分量正在日益提升。
以下是歷年來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NAS)外籍院士的中國科學家完整名單(按當選年份排列,主要包括中國大陸學者,部分旅美華人科學家若是以非美國身份入選亦列出):

✅ 中國大陸本土科學家(非美籍/以中國身份入選)

姓名
當選年份
專業領域
備註
施一公
2013年
結構生物學
清華大學教授,清華生命學院創始人
饒毅
2014年
神經生物學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顏寧
2019年
結構生物學
清華大學教授,2024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潘建偉
2021年
量子物理
中國量子通訊和量子計算領軍人物
李蓬
2022年
統計遺傳學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中國精準醫學推動者
劉忠範
2023年
奈米碳材料
北京大學化學學院教授
屠呦呦
2025年
藥學 / 中醫藥
青蒿素髮現者,2015年諾貝爾獎得主

✅ 華裔科學家(以非美國國籍身份當選外籍院士)

姓名
當選年份
專業領域
備註
錢煦(Chih-Kuang Chien)
1994年
醫學 / 腎臟病學
臺灣出生,後赴美工作,入選時為非美籍
鄧興旺(Xing-Wang Deng)
2004年
植物生物學
出生於中國,長期任教於耶魯大學
賀林
2007年
遺傳學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腫瘤基因研究專家
顧臻(Zhen Gu)
2021年
生物工程
浙江大學“求是”講席教授,糖尿病治療研究者

說明:

  • 美國科學院每年最多選30名外籍院士;
  • 入選者通常是世界級科學家,不僅需具備極高的學術成果,還必須獲得國際同行廣泛承認;
  • 中國大陸科學家近年來的當選數量逐步上升,反映出中國科研國際影響力的崛起
  • 不少曾入選NAS院士的華裔科學家,如楊振寧、李政道、朱棣文、施一公,後來歸國或在中美之間學術合作,起到橋樑作用;
  • 有些華裔科學家雖擁有美國國籍(如丁肇中、朱棣文)則以美國身份當選正院士,而非“外籍”。

近期發表
美漂老炮兒“侃”創作
海外銷量百萬的華裔作家們
與康有為後人追尋遺痕:不容青史盡成灰
40歲死於20歲時射入自己的子彈
用100所大學鑄造的城市 魅力何在
貝索斯再婚:一場現實的冷笑話
史上·那些教皇之謎與傳說
你整天做什麼|學生一問·藤校炸了

名校之路-父母如何匹配兒女未來
訪談千位世界高人的她 收穫了什麼

留學安全須知·實用大全

精選彙編 ↓↓↓ 百篇一網打盡
【名校之路】過來人的教訓與秘籍

【穿越訪談】世界華人系列
【行走如歌】100個國家·1000座城市

【王妃傳奇】皇冠越重 幸福感越輕

【帶你深度遊世界】
喜歡就點“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