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實評茅獎遭打壓和屠呦呦獲諾貝爾獎被舉報:小丑何以橫行人間


文丨將爺

大家好,我是老將!很久很久沒這麼“親熱”地開頭了,今天先套一下近乎吧。

今年日子過得都挺難,我也顧不上到這裡下力氣寫好文章,真是怠慢了,也想大家多點耐心,等到我手頭活忙好了,再來寫點像樣的東西。

這個週末,我有點喘息時間,就連發兩篇,一篇是《

禁燒秸稈折騰

》,一篇是《

刀郞雲朵“分手”解讀

》。人心能靜點,文字功力就能恢復些。這兩篇文章也都上10萬+了。
後臺留言有很多,我也放不過來,回覆不完。
不過,有個共同的聲音,還是來說一下,就是有大量朋友在問我,“老將文風為何變得這麼稀軟”“老將為何減弱寫作力度呢"?

這樣的追問幾乎天天都有,微信上也有大量朋友在問:老將咋寫得這麼少了呢,咋不多發點批評猛文爽文呢?

在這裡,我要向各位真心道個歉:對不起,這真是我辜負大家了!

我也不想做太多解釋,總之,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都是困境——

怕被某些權力認為是傳遞負能量,怕被無良資本下黑手挖坑,怕被玩弄女生、掠奪民生之類流氓們告上法庭,怕被夾頭帶魚之類僵死的無脊椎軟體動物滋生的蛆蟲嘶咬……

也不是怕,而是太忙了沒力氣應付;也不是想沉默,而是不能破壞自己做事的靜氣。
還有就是,今年大家生計都難,很多老鐵說,現在連打賞的小錢都沒有了,弄得我開打賞都很羞愧。
其實,我現在寫文章,基本屬於為愛發光了,對我這種上有老下有小的沉重的中年來說,肯定不能持續。
前幾天,我就在老家開下面這堆玩藝,我是真覺得,躬耕於稻田,要比在電腦上碼字靈魂更舒服。

所以,現在我有點業餘時間,寧願砌牆貼磚、翻地種田,也不願意坐在書房裡寫熱點、評時事、談社會了。

更何況,很多時候,專業判斷總是會遭遇傻缺錯判,做出成績總是被人嫉恨掠奪,也就漸然遠離輿論場。
算了,我就不拿自己事舉例了,人微言輕。那,今天就說兩件在我心中一直意難平的事,請大家掂量一下世道人心。
一個是文學的事,一個是科學的事。兩個當事人,都是我心中的王者,但,他們曾經過得好委屈,很受辱,也很尷尬。

先說前者——作家陳忠實的《白鹿原》參評茅獎被打壓的事。

眾所周知,陳忠實有部作品,叫《白鹿原》。這本書我讀過三次了,寫過多篇文章。
在我心中,這書在53部茅獎作品中,是絕對第一。當代小說真沒哪部可以跟這部小說拼實力,不誇張地講,這本書拿諾獎,也綽綽有餘。

具體我不在這解釋,反正,表達技術融入世界上領先手法,到現在也不落後;文字、結構、思想等各個方面,都太深刻了,植入的政治、法治、經濟、文化之類的價值元素有太多,而且又那麼有序自然。

最有深度是故事,這小說是好讀的好故事。真有點文學素養,一讀這書就懂了,原來氣質竟是這麼好,原來竟有如此高階而且高貴的作品。
這書我就潦草評下,在別的地方寫得太多了。今天要說的是,這部作品當年在參評茅盾文學評選時,被搞得太慘了。
相關內容,是我從大量學術資料中提煉濃縮的,絕對是準確的。
那是第四屆茅獎評選,當時中國文壇上還出了不少好書,比如,陳忠實的《白鹿原》、賈平凹《廢都》、張煒《古船》等,但,最終除了《白鹿原》尷尬得獎,評出那些東西,真的都是啥玩藝兒!
陳忠實寫《白鹿原》,是立志要

“寫一本可以墊棺作枕的書

”的結晶。為寫《白鹿原》,陳忠實遭大罪了,長年在外調查研究,閱讀了大量縣誌之類的資料。他還從城市直接搬到鄉下,過著極其清苦的鄉間寫作生活。

皇天不負苦心人,陳忠實拼了幾年,還真就把這書弄成了。這書涉政也涉性,涉國也涉共,涉傳統也涉現代,真是好東西呀。

儘管有爭議,但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是識貨的,他堅持把這書提交去參評茅獎。
然而,某個作協領導很不喜歡這作品,認為有的地方敏感,有的地方色情,覺得離茅獎標準要求太遠了。
這領導名字我不說了,雖然網上報道都有,學術刊物上也都寫了這事,但我現在生怕又不小心就結了仇。
當時,茅獎評審的玩法分兩步,第一步是由20名中青年文學專家推薦書,這個組織學術稱呼叫“讀書班”,儘管上面那個領導恨不得首輪就能把《白鹿原》淘汰,但,“讀書班”這些人是真的讀書人,專家們全票透過《白鹿原》了。

臥槽!你曉得吧,這就把那領導給氣壞了。我真沒有虛構,那人直接拍桌打板,大吼大叫:“《白鹿原》有什麼好,你們為什麼要評它?”

由於這種領導不爽,這屆評獎竟然就擱置了,而且,一拖就拖了三年。三年了,這領導還在呀,實在拖不下去了,那就繼續評吧。
不過,這一回,領導多了心思,找評委時候,專門挑了搞馬克思主義文理論研究的專家。
這人名字我就直接說下,他叫

陳湧

。瞭解的人都知道,陳湧是出了名的”老左“。許子東在節目中就說,他去過陳湧家,人是非常左。

這下領導多少放下心了,心想陳忠實這書這回完了吧,寫得那麼開放,那怕新潮,遇上老陳這種人,還不直接廢球了。

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評審會上,這個陳湧第一個站出來,直接拿出理由,判定《白鹿原》根本沒問題,不犯忌。
連這樣的人都下如此定論了,其他評委當然就沒顧慮了,於是,大夥都透過《白鹿原》得獎。這就是真正的價值征服,辜負好作品是有罪的。

這特麼就尷尬了。領導的招術失靈了,面子怎麼辦,也太讓人下不了臺了吧?

於是,茅獎評選歷史上最神奇的事件發生了,當時,就有人當和事佬,出面去與陳忠實商量,意思是我們讓你獲獎了,不過,你得把某些東西改改,特別是領導覺得不合適的,你得刪刪弄弄,這樣咱就都不折騰了。
陳忠實確實也是忠厚又實在,就答應了。於是,很快就公佈,《白鹿原》成為獲獎篇目,但   加了括號,叫“修訂版”。
這甚至是人類文學評獎史上最神奇的事,因為當時”修訂本“還沒出來,就已經宣佈獲獎。這種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弔詭之極。
當然,後來人家陳忠實確實做了相關刪改。儘管,看過93年原版本《白鹿原》的,都知道那是怎樣的閹割之痛。

第四屆茅獎評選扯淡的事很多,那屆評出的除了《白鹿原》,還有《戰爭和人》《白門柳》《騷動之秋》,我就問問大家,後面幾部你們聽過嗎?

估計都沒,我都看了,有的真的太垃圾。比如,《騷動之秋》就繞過“讀書班”直接弄進去評了。這種書,完全就是城市結合部的人看完用來墊桌腿的三俗讀本。

接著來說第二件事,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後被舉報的事。

這事我以前寫過,就是同行在故意“使絆子”,下黑手。
具體內容曾在《北京晚報》上報道過——在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的那段時間,國內一些科學家同行們氣急敗壞,他們竟然聯名向諾貝爾評獎委員會寫信,來阻截屠呦呦得獎。
這幫所謂的科學家們在說,屠呦呦得這個獎,根本就沒有經過層層上報,沒有得到領導審批,在程式上不正確。
你們看看,這些傻逼還以為評諾獎也像他們單位評優一樣,由外行領導內行,是權學交易完成,靠領導關係行事呢!
諾獎選獎,不受任何國籍、民族、意識形態和宗教信仰的影響,標準就是看成就的大小。這是常識呀。

問題是,這幫嫉妒者太狠了,太不要臉了,他們大言不慚地說:"寧可不要這個諾獎,也不要屠呦呦一個人獨享!"

什麼叫真正的壞?這就是。
要知道,屠呦呦得這獎,那是中國正兒八經的第一個諾貝爾科學獎。世界上最權威的科學機構都認定,屠呦呦的青蒿素髮明,標註著她是人類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這些細節我不說了,只說一個我最在意的事——屠呦呦被很多機構認為是這個世界拯救生命最多的科學家。

你看,就是對這樣的好人,我們自己的同行們為了爭名奪利,都要各種汙名,都要勾心鬥角,都在嫉賢妒能。

這場追堵截,見證了中國當代一些所謂的科學精英,真丟人。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舉報屠呦呦這幫人,現在依然沒被公開爆光。
我理解,連我這樣寫手,都不敢輕易說出打壓陳忠實那人名字,媒體為何不敢報道舉報屠呦呦的偽科學家,懂的也都懂。
說白了,儘管有些強權強勢者乾的是明顯壞事,咱也招惹不起。
回到現在,有一種恥辱是,身邊總有一些人,其實就是傻逼二愣子,論才學論水平論實績,都拿不上臺面。但,他偏偏就會在你面前跳來跳去,來汙損你,嫉恨你,毀掉你。
比如,搞陳忠實的那個,他寫出了啥子作品了嘛?說到底,不就是文學衙門裡的官員們。
我們普通最慘烈的人生,莫過於苦苦修煉了一身本事,最後走進職場,上下左右總有一些壞逼傻逼在壓榨你坑害你。而且,很多人明明早就不配做你的對手。

這些年,我找了不少身邊人所知的平臺,用了各式馬甲,寫點普通人說話的文章,特別是為專業人說話的文字,儘管可能會被那些人認為是負能量,但,我認為,這就是真正的愛國,是真正的良心。

人這一輩子是躲不開委屈的,連陳忠實、屠呦呦這樣在所在領域堪稱“一哥”“一姐”的人,都遇著這種糟心事,我們普通人當然也躲不過。
這躲不過的委屈,其實就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在死去。小丑橫行人間的日子,讓我們的人生充滿垃圾時間。那時我們一路掙扎前行,其實都是在唱著生命最苦澀的悲歌。

我祈禱所有看過這篇文章的正派人、專業人、善仁者,永遠不要碰到那種總在毀壞你專業和信仰的傻逼、壞逼、賤逼。
當然,我們唯一能做的事,依然是向內求索,向陽而生。

PS全文完。凡3539字:今天寫篇隨感,已是深秋,凜冬將至,真希望我們在一起,心中永遠燃燒著一團火,有光有熱,度過可能更難的未來。感謝各位了!歡迎加我微信交流。
請歡迎關注人格志影片號,方便我們在直播間交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