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夫妻監控下最毛骨悚然的一幕流出:“吃人”現象,早該被重視

01
前幾天,熱搜上掛著這樣一個影片。
浙江杭州一對夫妻在家吃飯時,突發了最毛骨悚然的一幕。
監控錄影裡顯示:丈夫準備挪一下位置,用手拉椅子的時候,突然被夾斷了手指,鮮血噴射了一地。
丈夫痛得彎下了腰,妻子被嚇了一跳,趕緊蹲在地上找丈夫的斷指。
終於在椅子夾縫處找到了斷指,並趕緊用洗臉巾纏住丈夫受傷的地方。
後續是兩人馬上去了最近的醫院急診,急診值班醫生跟他們說,斷指不能重新接起來了。
只能植入人工皮,幫助手指恢復。
誰能想到,只是簡簡單單在家吃個飯,居然能遭受這樣的無妄之災。
可怕的是,這種椅子還非常常見。
它的四條腿是用劣質空心鋼管制作的,管壁薄得就像鋒利的刀片一樣。
一旦坐墊鬆動,人在挪動椅子的時候,用手抓著坐墊;
當再次坐下時,手指又正好放在鋼管的位置,全身的力量壓上去,此刻的鋼管口就像鍘刀一樣,分分鐘切斷手指。
之前就有孕婦在火鍋店吃飯,也是被這種椅子給害慘了。
而且處於孕期的她,什麼藥都用不了,也做不了手術,整個手指頭算是徹底沒用了。
難以置信,很多“殺人於無形”的日常用品,就隱藏在我們身邊,而且驚悚案例層出不窮。
02
比如,之前就有個小姐姐曬出了這樣的經歷:
洗完澡拖地,拖布頭突然脫落,裡面的鋼管扎進了她的肉裡。
傷口特別深,筋膜直接被切斷,到醫院急救進行手術,裡裡外外縫合了二十幾針。
評論區裡密密麻麻的都是同款遭遇的受害者:
有被割得整個手掌血肉模糊的;
有不小心滑了一下,直接被鋼管插在臉上,到現在還留下一個月牙形狀疤痕的。
這種空心管拖把的可怕之處就在於:
拖地的時候,手柄突然脫落,因為力量的慣性,我們是很難及時反應的。
這麼鋒利的鋼管,居然設計得這麼鬆動,有很嚴重的安全隱患。
再比如,致命的鯊魚夾。
一位寶媽抱著自己的孩子,在斜坡上不小心踩滑了,重重地摔倒在地。
後腦勺直接著地,頭上的鯊魚夾瞬間粉碎,有一部分扎進了頭部。
寶媽的身體不斷扭曲、抽搐,情況危急萬分。
幸虧當時有位護士路過,趕緊幫忙撥打了急救電話,幫寶媽做起了心肺復甦。
經過好幾輪拼盡全力的按壓,那位寶媽終於睜了睜眼,恢復了自主呼吸。
更別提那些戴著鯊魚夾開車的了:
在後車追尾的瞬間,因為慣性的原因,後腦勺會和頭枕產生很強的作用力。
之前就有女子出車禍,鯊魚夾直接插進了後腦頭皮,而且非常深,被送去醫院搶救。
每年因為戴著鯊魚夾摔跤受傷的慘案几乎比比皆是,多少女生都付出了血的代價。
03
你會發現這些荒誕悲劇的背後,都隱藏著商家們的設計暴力,一般都有以下共性:
①隱蔽性。
看似無害的椅子、拖把、漂亮的髮夾……
你根本想象不到它們會變成傷人利器,因此用的時候往往不會有任何警惕。
②低成本妥協。
廠家們常常為了壓縮成本,而忽視了安全細節:
空心鋼管椅省去了圓角設計、防護套,每把的成本也許能降低5元,但消費者卻可能因此付出斷指的代價;
拖把塑膠頭和鋼管僅僅簡單地套接,省去粘合的工序,卻讓消費者承擔縫合20針的醫療損傷。
這種成本外部化陷阱,將安全設計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可以說是極不合理了。
③責任模糊化。
“消費者使用不當”,成了多少商家的萬能甩鍋理由。
很多受害者在投訴了傷人椅子、拖把之後,商家選擇“已讀不回”,平臺也在推諉。
這會讓多少消費者產生不安全感:我們的安全究竟誰來保障,只能自認倒黴嗎?
04
更可怕的是,比起“商家的PUA”,多少消費者已經習慣了進行“自我PUA”。
社會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詞,叫“正常化偏差”,指的是:
人們逐漸對於出現問題的偏差容忍度越來越高,甚至認為是正常現象:
看到空心鋼管接縫鋒利,卻預設“傢俱都這樣”;
看到拖把的塑膠頭已經鬆動,卻仍繼續使用,直到釀成事故。
這些在市面上售賣的日常用品,明明存在著設計缺陷和高度風險,卻很少有人提出異議。
廠商們正是利用了這種心理,將產品的安全隱患“合理化”。
消費者被馴化成“風險適應者”,預設“便宜貨就該有缺陷”;
甚至自我歸因:“是我太不小心了,下次注意點。”
但仔細想想,這種現象的存在,真的合理嗎?
一把椅子、一支拖把、一個髮夾,本應服務於人,而不是造成傷害。
當廠商和設計者將“利潤”凌駕“安全”,當消費者在疼痛中學會“習慣”;
普通人失去的不僅是一根手指、一塊肉,更是對平常生活最基本的信任。
安全不應該是奢侈品,而是底線。
是時候站出來為自己、為普通人發聲,倒逼品牌改進設計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個體的投訴或許微弱,但群體的關注,卻能形成“安全設計”的市場壓力。
從今天起,拒絕為劣質設計買單。
因為你的每一次選擇、你花的每一分錢,都是在為你想要的未來投票。
共勉。
– END –
* 作者:小椰子,個人成長領域作家,b站知名up主,全網粉絲量破200萬,陪你每天一起認知升級。公眾號:小椰子專欄(ID:xiaoyezizhuanlan),歡迎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