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錯覺:絕經早晚真的影響女性身體健康

圖片: 黃仔 | 撰稿: 葡萄 | 責編: 葡萄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商務合作敬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大家早上好呀!我是葡萄~
作為女性,一生都繞不開的話題肯定有「月經」,最近葡萄看到了一個關於絕經早晚與健康之間關係的研究,這就分享給大家!
絕經晚竟有這種健康好處?
我們都知道,心血管疾病是絕經後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然而,女性絕經的年齡影響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程度,而血管內皮功能障礙又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前兆。
一篇名為《Preservat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 in Late-Onset Postmenopausal Women》的研究發表在《Circulation Research》雜誌上,研究人員探究了女性絕經年齡與血管內皮功能的關係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這項研究共招募了92名女性受試者,分為絕經前對照組(21名)和絕經後組(71名)。絕經後組進一步分為晚絕經組(22人,平均絕經年齡57±1歲)和正常絕經組(49人,平均絕經年齡51±1歲)。所有參與者傳統心血管風險因素(如BMI、血糖、膽固醇)無顯著差異,排除了混雜因素的影響。
研究團隊分別測量了絕經後女性以及絕經前對照組女性的內皮功能,透過肱動脈血流介導性血管擴張(FMD)量化了內皮功能。FMD值越高代表血管擴張功能越好,因此數值越低表明血管內皮功能越差。
結果顯示:內皮功能與絕經年齡呈正相關。
絕經後女性的FMD顯著低於絕經前女性,但晚絕經組FMD顯著高於正常絕經組,且與絕經年齡呈正相關。晚絕經組FMD僅比絕經前女性低24%,而比正常絕經組低51%,表明晚絕經可部分延緩內皮功能衰退。
此外,研究人員還透過測量線粒體活性氧(mitoROS)活性來確定了各組的氧化應激水平,並檢測了血清中脂質代謝物(如甘油三酯衍生物)的差異。
結果表示,晚絕經組基線氧化應激水平較低、血清中7種甘油三酯代謝物水平顯著低於正常絕經組。另外,晚絕經組的促炎因子白介素-6(IL-6)水平較低,也就說明晚絕經組有較低的促炎訊號。
該研究揭示了絕經年齡透過調控氧化應激和脂代謝影響內皮功能的機制,結果表明,晚絕經與更好的內皮功能有關,從而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當然,這項研究雖然提出了一種健康機制,但也存在一定的侷限性,一是樣本數量較少,二是需要更加長期的觀察,也期待更多的專業研究出現,來為我們預防心血管疾病添磚加瓦。
不過大家看到這個研究也別因為自己的絕經年齡感到焦慮!其實每個人的絕經年齡都會收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並不是統一的。
普通女性一般會在什麼年齡段絕經?
《中國絕經管理與絕經激素治療指南2023版》中指出我國女性絕經的平均年齡在48~52歲,約90%的女性在45~55歲之間絕經,平均在大約46歲時進入圍絕經期,也就是說女性絕經不是戛然而止,而是有一個過渡的過程。
▲圖片來源:Giphy
這一過程開始於46歲,醫學上稱之為圍絕經期,進入圍絕經期可能會出現一些諸如乏力虛弱、易激惹、睡眠障礙、月經紊亂、情緒變化及全身的肌肉關節痛等表現的絕經綜合徵。歐美女性人群中常見的潮熱出汗症狀,在中國女性症狀變化中排第5位。
除了年齡,我們平時也可以透過以下訊號來識別絕經徵兆。
絕經的訊號
  • 月經改變
首先最常見就是月經的改變,主要是月經週期的不規律。正常的月經週期(即兩次月經第1天的間隔時間)是21~35天,持續平均4~6天,如果週期變化超過了7天,就被認為是週期紊亂。
當然正常人群可能會因為短時間環境改變或者生活學習壓力增大,偶爾出現一次月經週期的紊亂,恢復到正常狀態後月經就能正常。
如果一年內出現兩三次月經週期不規律,這個月25天來一次,下個月35天來一次,就需要多關注了。
有不少女性會觀察到月經量隨著年齡增加而減少,那月經量的變化是不是意味著臨近絕經了呢?
其實女性一生中月經量不是一成不變的,月經初潮及年輕時,經量相對多一些,隨著年齡增大,尤其35~40歲以後,月經量就會比二三十歲的時候少一些,這屬於正常現象。
隨著卵巢功能的減退,激素水平進一步下降,還會出現以下症狀。
  • 精神症狀
比如易怒、焦慮、記憶力減退、情緒失控等。一點小事就容易暴跳如雷,歇斯底里。這樣的表現常給身邊的人一種「找茬」「不可理喻」的感覺,自己的內心常常會感到委屈、疲乏、力不從心。出現這些現象的真正原因正是體內雌激素水平的降低。
  • 睡眠障礙
這也是常見的表現之一,可以表現為失眠睡不著、夜間多夢、早上醒得早等
▲圖片來源:Giphy
  • 潮熱出汗
突然感到發熱,從面部或者頸部開始出現,面紅耳赤後緊接著大汗淋漓,有時還會伴有心悸,有的人持續十幾秒,有的持續十幾分鍾。自己感覺像是發燒了,但實際體溫並不高,症狀的出現也不受控制,可以反覆出現,有的一天出現幾次,有的甚至每小時都有,這種異常的體感會讓我們感到特別的不舒服,干擾了正常的工作生活,進而影響我們的心情,夜間的出汗還會進一步影響睡眠質量。
以上就是常見的絕經前會出現的訊號。那麼在絕經之後,女性又會面臨什麼問題呢?
絕經之後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絕經後隨著時間的延長,還會出現因為激素缺乏帶來的遠期影響……
  • 骨質疏鬆
由於雌激素水平下降,絕經後骨密度下降得會更快。絕經後,骨密度可能會減少25%或更多,這將會導致患骨質疏鬆症和骨折的風險增加
可以多吃富含鈣的食物,如牛奶、菠菜或強化穀物來幫助增加鈣的攝入。並配合補充維生素D,有助於鈣吸收。
  • 泌尿生殖道萎縮症狀(如反覆的尿道炎、yin道炎,性生活幹澀等)
雌激素水平的降低會導致陰道組織變得乾燥,也會影響尿道和膀胱。如果確實有相關的症狀,建議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采用激素治療等方法進行改善,千萬不要自己擅自用藥、用洗劑等,以免加重不適。
此外,絕經後雌激素降低還會導致膠原蛋白丟失增多,皮膚彈性變差;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肌梗死等)風險增加等。
但大家不要害怕!只要我們正視月經、正視絕經就會發現它並沒有那麼可怕。
正視絕經
絕經的年齡、絕經前後的身體症狀因人而異。它是我們身體必經的一個階段。
卵巢內卵泡耗盡後,絕經就會來臨,目前醫學上尚沒有有效預測絕經年齡的辦法,也沒有延緩絕經的方法。
每個人的絕經進度條也是不一樣的,有的人進度快一些,月經亂上一兩次就再也不來了,多數人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週期先變短再變長,或者慢慢變長最後沒有,還有的甚至要經歷淋漓不盡或者大出血,「鬧騰」好幾年才會絕經。
▲圖片來源:Giphy
中年女性出現了月經由規律變為紊亂,如果再合併有情緒性格的改變、睡眠的異常等等,這個時候應該及時就診,抽血查激素水平,評估一下卵巢功能,大概就能得出結論。
圍絕經期是女性子宮內膜癌的高發時間段,所以並不是大家想的忍忍就過去了,當病情需要治療的時候,應儘早干預,以防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好啦,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啦!
早安,我愛這個世界。
參考文獻
[1] Darvish S, Murray K O, Ludwig K R, et al. Preservat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 in late-onset postmenopausal women[J]. Circulation research, 2025, 136(5): 455-469.
[2] 奇點網.絕經晚,有好處!科學家發現,55歲後絕經女性內皮功能更好、心血管疾病風險低,與低線粒體氧化應激水平有關[EB/OL].(2025-03-03)[2025-04-21].https://mp.weixin.qq.com/s/rwFd3OtKMB9Tb-4q-hEGGA
[3] clevelandclinic.Postmenopause[EB/OL].(2024-08-08)[2025-04-21].https://my.clevelandclinic.org/health/diseases/21837-postmenopaus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