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想法,AI會進一步加大人們之間思維認知的差距。
很多人將AI融入了日常生活、工作,而且越來越依賴AI。不論是學習、查資料,還是尋求建議,編寫公司報告,都用AI完成,這樣做當然無可厚非,提升工作效率,提高產出。然而,過度依賴AI,會存在一個致命問題:降低我們的獨立思辨意識和能力,讓我們自主檢索資訊、鑑別真偽、邏輯思考論證的能力越來越弱,而後者在AI時代將會是更加稀缺的能力。
如果個人沒有很好的知識體系和邏輯思辨能力,AI只會讓人變得越來越傻,因為AI直接給出了答案,讓我們跳過了蒐集資訊、邏輯論證的過程。而AI給出來的結論,並不一定就是靠譜的、客觀的、專業的,如果自己又沒有進一步識別、甄別的能力,那隻能聽AI擺佈。
不僅思考能力會變差,還會被淘汰。如果領導給你交代個任務,你讓AI給你把活兒做了,那領導還不如把你裁了,直接讓AI幹活兒。
你可能說:“我懂如何用AI啊,這就是競爭力!”
問題是,AI很快就不是一個需要學習才能掌握的能力啊!
如果一年前你說:“想用chatGPT得搭梯子,我會搭梯子我同事不會,我比他生產力先進!”
那麼今天連我閨女都能自己裝個豆包用AI了,普及太快了!
大家想想,領導給五個水平差不多的下屬佈置了同一個任務,五個人都懶得動腦子,找AI給出了方案,你覺得這五個方案能有多大區別?這五個人在公司還能幹多久?
未來公司拖地有機器人,寫文案有DeepSeek,要你何用?
現代人,本來就越來越懶了!
短影片來了,大家幻想著每天躺在床上刷三條知識博主的口水影片,就能啟迪智慧。
AI來了,大家更懶了,短影片都懶得學了,沒啥用啊,AI都能搞定了。
然而,對AI過度依賴,只會讓自己自廢武功,就好比一個人吃喝拉撒都靠別人,時間久了,正常人也得殘廢了。
未來社會,AI變成了水電一樣的基礎能力,能在未來不被淘汰的人,一定是能駕馭AI的人,而能駕馭AI的人,一定是有著深度思維的人。
那麼一個人如何能有深度思維呢?
首先,應該有健全的知識體系結構,而且要有豐富的跨學科知識。只有透過系統性的深度學習,才能構建強壯的知識體系結構;深度學習就要深度閱讀,讀一本七百頁的專業書籍,有多少人還能做到?
再次,要有跨學科的交叉知識體系,比如說寫程式碼的,要學工商管理;學管理的,要學藝術哲學;學產品經理的,要學奇門循甲。跨學科的知識,能進一步的刺激大腦發育,讓你成為新世代職場萬金油。
最後,最重要的,要具備邏輯思辨能力,包括遇事獨立思考的意識和習慣,不能人云亦云,不能AI說什麼是什麼。如何構建自己的思辨能力?很好地一個辦法,就是透過深度學習來實現,在複雜問題的深層學習和求解中,可以很好地啟用並鍛鍊邏輯思考和辨識的能力。
我特別奇怪,很多人連基本的語言表達都做不好,還喜歡學各種提示詞的技巧和秘籍。提示詞從應用層面就是一個人機互動對話介面,只要邏輯清晰,語言表達良好,就是優秀的提示詞輸入。如果你和同事講話都講不明白,怎麼可能學一堆提示詞技巧,就讓AI明白你說啥。
可見,未來(包括現在),一個人的基礎知識體系和綜合素質,比熟練使用AI的技巧更加重要。而很多專業領域,依然需要長期的日積月累與實踐,才能發揮價值的,不是簡單地學習一些AI能力,就能進行顛覆性改變。
大家可以動腦子想一想,DeepSeek出來才多久,滿世界都是割韭菜的大師、專家,說明啥問題,人人3個月後都能成為DeepSeek專家啊,但是你再看看ERP、CRM的業務專家,能有人幹3年就說自己是ERP、CRM專家的麼?
當然你可能反擊我:用好AI,我也可以在3年變成ERP專家!那我真心祝福你未來決勝職場!
強大的人,把AI當成放大能力的工具;而幻想的人,把AI當成萬能救世主。
AI只會進一步加大人們的思維認知的貧富差距!
想想都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