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元一學期,誰在教縣城老人寫AI“prompt”

來源丨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
作者丨冰點
編輯丨陳梅希
圖源丨Midjourney
不久前,我回了一趟湖北老家。
一天下午,只見媽媽急匆匆地出了門,丟下一句:“老年大學的 AI 課要趕不及了!”
啥?老年大學已經這麼緊跟時代了?連我們這個三線城市都開上了 AI 課?
我的媽媽是一名非常善於使用智慧手機的退休人士,很多 APP 甚至用得比我都順溜。她接觸到 AI,我也不算太意外。但她的“大學同學”裡,不乏已經七八十歲的老哥哥、老姐姐。
在網際網路世界裡,當“老年人”和“AI”這兩個關鍵詞被放在一起時,往往是媒體報道短影片AI課割老年人韭菜,或是子女擔憂老人被AI製造的內容詐騙。但反過來想,老年人對流行的AI產品有哪些真正的使用需求呢?除了被割韭菜和被詐騙之外,老年群體使用AI的真實場景又是什麼樣的呢?
中老年人學AI,可能是為了發朋友圈
我簡單地在網上搜索了“老年大學 AI課”,發現在剛開學的春季學期,全國各地竟有許多老年大學都推出了AI 課。
這些課還“一位難求”,有些公益講座連過道上都擺滿了座椅;還有些學期課程因為過於火爆,又臨時增加了更多班次。宣佈開設 AI 課程的這些學校,不僅有省級或者省會城市的,還有很多甚至是縣級老年大學。
比如隸屬於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望謨縣,全縣常住人口只有 23 萬人,該縣老年大學就推出了“AI 與攝影公益課”,幫老年人學習 AI 修圖等功能。這麼一看,AI 真的已經很“下沉”了。
我媽媽參與的也是一次公益講座,面向老年大學裡的“宣傳幹部”,主要內容是教大家如何用豆包寫文章。老師會在課上演示,如何使用豆包的“深度思考”和“幫我寫作”功能;同時也會講解向豆包提問的公式,也就是 prompt(提示詞)該怎麼寫。
不過,對於我媽媽來說,她早就知道怎麼用豆包寫文案了。她平時喜歡玩抖音,會用抖音提供的模版做影片,在抖音刷到同屬位元組旗下的豆包 APP 後,她開始用它創作影片文案。
但是在這次老年大學的課堂上,她學到了一個新功能——用豆包解讀體檢報告。在講解完 AI 生成內容之後,老師還教學員們如何用豆包的“健康諮詢”功能,比如拍照或者上傳體檢報告,讓豆包進行解讀。
看完十幾家老年大學 AI 課程的介紹後,我發現其中大部分都是圍繞 AI 創作內容展開的。
比如四川老年大學開設了一學期 16 節的“AI 後期製作”課程,教學生在手機上下載“即夢AI”(抖音旗下產品)、“可靈AI”(快手旗下產品)等軟體,透過“唸咒語”——對著手機說出提示語——的方式,讓 AI 完成圖片和影片的內容創作。
廣州老年大學則緊跟時代,推出“DeepSeek 與 AI 作圖”系列課程,且對學員要求比較高,需要具備一定的電腦基礎、會用電腦版“剪映”(抖音旗下的影片編輯軟體)。課程內容不僅涵蓋DeepSeek 的基本功能和使用場景,如搜尋、問答、翻譯等,也涉及到 AI 繪畫和影片製作。因為過於火爆,校方臨時決定給這門課程臨時增開新班。學員們的反饋也很好。
在各地老年大學的訪談中,有學員用 DeepSeek 作詩,引來全班共同朗讀;還有的學員用 AI 生成了自己兒時記憶中家鄉的樣子;更有不少學員在課後採訪裡表示,能用 AI 軟體能生成影片文案,對自己有很大的幫助。
當然,對於中老年人來說,生活和健康相關的使用場景也很重要。比如他們學會了用手機拍照識別藥品說明,畢竟看著那麼小的字號實在是太費勁了;還有的中老年人學會了問 AI 菜譜、天氣、旅遊攻略、穿搭建議等等。
西安老年大學的一名學員就表示:“今後很多購物、出行、娛樂方面的事情不必麻煩子女了,自己請教 DeepSeek 就能解決。”
更重要的是,老年人瞭解 AI 生成內容的強大能力之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被類似的虛假內容詐騙。
在深圳南山區社會福利中心的 AI 課堂上,就增設了“AI 防詐實訓”模組,工作人員透過模擬“AI語音仿冒熟人”“AI換臉影片”等典型騙局,教老人識別技術陷阱、提高防範意識。
學習 AI 的第一步——下載APP
年輕人可能會想,不就是向 AI 提問、或者給 AI 一些簡單的指令嗎?這有什麼好學的?DeepSeek 甚至不需要使用者掌握複雜的 prompt,就能生成很好的結果。
但他們大概沒有想過,阻礙中老年人使用 AI 的“卡點”很可能是第一步——如何下載 APP。這一步對我們來說很簡單,對於接觸智慧手機較晚的老年人來說可就困難重重了。
小紅書上有位年輕老師分享了自己在老年大學講 AI 課的經歷,有的學員不會在應用商店裡搜尋 APP、還有的學員不會給手機連線網路。
也有年輕人旁聽了一節老年大學的線上 AI 課,發現提問環節學員問的最多的是:
什麼叫“儲存本地”?
“簽到”按鈕在哪裡?
這個頁面怎麼關?
這些對年輕人來說很自然的互動操作,對老年人而言卻需要進行專門的學習。在很多老年大學的課程照片中,都能看到有學員戴著老花鏡,用筆在本子上認真記筆記。
圖源小紅書@山橙海
在我媽媽參與的公開課上,老師會把手機螢幕同步投在大屏上,再配上每一步的大字講解,幫助大家跨過第一關——把 APP 下到自己的手機裡。
圖源美篇@張馳有度
而我在沛縣(江蘇省徐州市下轄縣)老年大學的報名須知裡,看到了詳細列出每一步的報名流程。報名繳費流程:
學員開啟手機,點選微信“通訊錄”——點選“公眾號”——搜尋“沛縣老年大學”——點選“關注”——點選“線上報名”——點選“登入”(新學員要先註冊,註冊時需上傳一張近期正面免冠清晰照片(可自拍),稽核同意後再登入)——閱讀《沛縣老年大學學員安全健康承諾書》並實名簽字——點選“線上報名”——點選“新增課程”,然後按提示操作,報名、繳費。
我才忽然理解,對於老年人來說,智慧手機的每一步操作都需要引導,我們動動手指就能完成的事,在他們看來可能是眼花繚亂的介面和毫無規律的跳轉。
淄博老年大學的 AI 課程就提到,為了降低學習門檻,本課程採用“語音+圖示+實物”的三重引導模式,每個操作步驟都配上了放大版的圖文指引和一對一輔導。
在這個課程中,還提到了“AI語音詐騙的模擬演練”環節、以及“DeepSeek 生成孫輩睡前故事”“小程式修復多年前的結婚照”等相當實用的功能——看起來授課過程相當細緻,老年學員也真的能夠學以致用。
老年人使用AI的風險,不止被割韭菜DeepSeek 
爆火之後,普通人使用 AI 的門檻進一步降低。
網上有不少關於“老年人 AI 課=新時代保健品”的說法,有些機構正是盯準這群想要跟上年輕人腳步的老年人,推出價格高達 2680 元、實際只有 4 節的 AI 課,而授課內容和老年大學裡教的並無區別,無非是如何下載、如何註冊、如何開啟對話之類。
真正“割韭菜”的地方在於,這些課聲稱可以讓老年人“用 AI 做短影片變現”,並配以一些誇張的賺錢案例。
然而,這些機構變現的方式便是“教人變現”,並沒有多少老年人真的因為學會 AI 就發家致富,只有他們的年輕子女會在社交媒體上控訴親人被騙的事實。
好在平臺也出手對此類割老年人韭菜的AI課程進行了管控,當我搜索這些被高頻提及的課程賬號時,有一些賬號的動態已經被清空了。
相比之下,老年大學一整個學期的學費在 100-300 元不等,還是線下小班教學,學員可以獲得精準引導,並真正在實際操作中使用,算得上高性價比。
學員們將自己用 AI 製作的影片、圖片、文案等分享在社交媒體上,大機率不會獲得經濟上的收益,但獲得同學和親友的幾句誇讚,對他們而言也是挺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
媽在正規老年大學學習 AI,沒有被昂貴的網路AI課割韭菜,子女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嗎?
答案並非如此,當網路世界激烈討論AI幻覺問題時,老年人因為不知道AI幻覺的存在,很可能已經真正把AI助手當成一個值得信任的全能助理了。
大部分在老年大學裡講 AI 的老師,本身並不具有 AI 相關的專業背景,有的只是對於 AI 工具的使用經驗和麵向老年人的教學經驗,他們很可能也不完全理解這些 AI 大模型的原理機制,以及應該給老年人講解哪些注意事項。
當媽媽告訴我,她學到豆包可以解讀體檢報告時,我問她:“老師有沒有提到過不能完全相信AI 輸出的內容,還是需要經過自己的判斷?”媽媽搖了搖頭。
基於對 AIGC 原理的瞭解,我和媽媽大致講了講當前 AI 生成內容是基於機率的,容易出現“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還有些時候會瞎編內容,因此不能全信。但這樣的警示,不知有多少老年大學的課程中會提及。
如果只講解 AI 強大的生成功能,卻不提及可能產生的幻覺,對於老年人來說,AI的強大就將成為一把雙刃劍。尤其是與自身健康相關的資訊,無論是子女的家庭教學,還是各地老年大學的公開教學,都需要反覆向老人強調,身體問題需要尋求專業醫生的診斷,不能讓老年人迷信 AI 給出的一切答案。
說到底,AI 不是年輕人的專利,老年人也可以享受到技術發展帶來的便利。而在AI時代,老年人也會面臨跟年輕人一樣,甚至更復雜的技術衍生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