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兮——幣圈萬倍交易員的網際網路流量實驗

自從進入2月份以來,比特幣的價格持續暴跌。
正當所有人都哭爹喊孃的大罵比特幣騙局的時候。
有一個年輕人卻用僅僅幾天的時間就怒賺了百萬美金。除了在推特上高調曬出實盤外,他還非常狂的舉辦了紅包撒錢活動回饋粉絲。
這個年輕人就是被號稱為幣圈天才交易員的涼兮。
對幣圈比較陌生的讀者可能會比較好奇,涼兮誰啊?
其實這不是涼兮第一次引起人們關注了,他的高光時刻其實早在四年前就開始了。
四年前的2021年5月19日,對於幣圈來說是一個十分慘烈的紀念日。在那一天裡,比特幣創下了單日33%的創紀錄跌幅,一眾老牌加密貨幣甚至在一天時間裡直接腰斬,史稱"519暴跌"。但是涼兮卻在這次暴跌中滾倉做空,用1000元的本金獲利超千萬。從此天才交易員的稱號便伴隨涼兮火遍全網,在幣圈一時風頭兩無。
可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他卻又在比特幣的連續上漲中接連爆倉。據涼兮自己的主頁介紹,累積到2025年初,他已經欠債兩億,被戴綠帽,眾叛親離,孤苦伶仃,馬上就到崩潰的邊緣了。
沉寂了四年後,涼兮竟然還能捲土重來,這聽起來越來越像爽文劇本的橋段,但是確實真實發生在涼兮身上的故事。
這也讓我們不得不好奇,涼兮究竟真的是天賦異稟,還是一直在走狗屎運?此次復出,究竟能否扭轉他輸多贏少的宿命?
故事看起來越發荒誕,但又真實的讓人無法迴避。
要想聊聊涼兮就不得不先聊一下他的家庭成長經歷。
涼兮出生於2002年的山東濟南。是的沒錯,他發財那年甚至才剛滿19週歲。
透過社交媒體,我們可以窺見涼兮與其家庭矛盾頗深,叛逆的性格使得他的童年和少年時期幾乎是在與父親的爭吵聲中度過的。
但他自幼卻在眾多領域展示出了自己的潛力,自幼學習游泳且成績斐然,但是遭受游泳隊的隊友排擠,導致小學就患上了抑鬱。
後來轉戰電腦遊戲,六年級時便成為英雄聯盟超凡大師,初中輟學後在觸手直播王者榮耀,打出來巔峰賽前三和榜一劉備的戰績。幹啥都能幹出成績意味著他天賦異稟,但是在哪都能遇到挫折,意味著他這一生註定要大起大落。
在沉迷網路遊戲後,父親一氣之下將涼兮送入了專門的戒網癮學校,涼兮自述在戒網癮學校的經歷使他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和多重人格分裂,這也為他的後期交易風格和在網際網路上張揚瘋癲的形象埋下了伏筆。
△涼兮自幼與其家庭矛盾頗深
涼兮的交易之路始於2020年,當時還未滿18歲的他使用父親的身份證和銀行卡開設了第一個交易賬戶。
在2021年5月19日這一天,比特幣價格大幅下跌,涼兮憑藉自己高槓杆短賣的交易策略,用1000元快速賺取了近4000萬人民幣,因此在幣圈一炮而紅。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就好奇了,是什麼策略可以獲取如此高的利潤。
如果讓我總結一下,可以稱之為閉眼開槍法:
這其實跟交易技術沒關係,就是在一段時間裡密集的開空或者開多,只要你不怕虧,槓桿拉滿不服就幹,隨便往森林裡開一槍,是兔子是老虎,打中了再說。因此只要恰巧蒙對一個方向,使用滾倉的方式足以獲取驚人的利潤。
涼兮便是在519那天堅持連續做空這一個方向,在比特幣驚人跌幅加持下,一舉成名。
俗話說得好,人不可能hold住自己認知以外的錢。
涼兮的巔峰時刻當然也沒能持續太久,高槓杆交易的另一面也很快顯現。
2021 年下半年,比特幣市場從低點反彈,連續上漲,而習慣做空的涼兮失去了之前的市場敏銳度,接連爆倉,最終輸光了所有盈利,甚至背上了鉅額債務。
在短短四年內,涼兮從“天才交易員”變成了欠債累累、官司纏身的“被執行人”
如果只說到這裡,這個故事貌似就只是一個冒冒失失的年輕人暴富又歸零的賭徒故事。要知道這可是幣圈,幣圈裡最不缺的就是賭徒,每年都有無數涼兮式的故事在這裡上演。
所以我想要聊的涼兮,絕不只是一個成功的賭徒,他真正特別的地方是超絕的造流量天賦,他才是這場遊戲裡真正的流量製造機。在一次次暴富、爆倉、借錢、還債的迴圈中,他不僅沒有消失,反而每次都能製造更大的爭議,讓所有人始終關注著他的一舉一動。
涼兮的社交媒體風格可以用兩個詞概括——戲劇與抽象。他的發言時而悲情到極致,時而又冷笑反諷,像是在自編自導網際網路劇本,力求將自己釘在輿論話題的中心。
他常在一天之內完成“從欠債到爆賺”的劇情反轉:
早上還在發推表示:“又爆倉了,活不下去了”;
下午就轉身發支付寶紅包:“兄弟們,我翻身了,來領錢!”
這類反差極大的操作,讓人分不清他是情緒起伏劇烈的實感表達者,還是已將社交媒體當成了流量實驗室,用極端波動維持關注。
在幣圈,涼兮的“戰鬥力”不只體現在交易,在罵人上他也頗具天賦。而且他從不罵無名之輩,從早期微博時期對線交易員小俠,到推特上與U商福祿壽互撕,再到近日對知名博主 Hongkong Doll 發動“精準攻擊”,嘴臭程度絲毫不輸孫吧老哥。
△甚至有好事者整理了涼兮的推特恩仇錄
除了交易和社交媒體上的風波,涼兮的感情生活也必須是一個爭議的焦點。
因為被女友騙走大筆錢款,他曾經在直播中情緒失控,直接在直播裡宣佈要“喝農藥自殺”,但卻最終未遂。
涼兮也並不避諱在社交媒體上談及自己的慾望。
他曾在微博寫過自己的“釋放壓力”方式,直言自己“每天至少來兩發”,用“生理調節”來宣洩高頻交易帶來的極端情緒。
到了2025年初,涼兮再度將自己的感情生活推上風口。
他控訴現任女友冷暴力、家暴,甚至“出軌給自己戴綠帽”,並因此“徹底陷入抑鬱”。這段控訴只維持了短短幾周,隨後他便在推特上釋出了一段更極端的動態,他稱自己“吃了兩天跨性別藥物”,讓自己失去性慾,“以後刷到男女的畫面就噁心”,只為“專心交易”。
對於現在最新版本的涼兮來說,感情已經不屬於自己的基本情感需求,而是一種會嚴重干擾交易績效的“外部干擾因素”,必須手動進行外部介入,才能最終練成葵花寶典。
當時間又來到了2025年,BTC在2月底迎來了連續的下跌。
幾日後,涼兮公佈了自己的實盤戰績,在這段下跌中憑藉他擅長的高頻交易多空雙吃,再次累積了超過百萬美元的利潤,涼兮翻身的訊息再次傳遍全網。
與交易一同高漲的,還有涼兮的熱度。
他開始高頻發文慶祝“翻身成功”,不僅釋出實盤截圖,還每天定點在推特上發放1萬元支付寶紅包,並連續五日打出“精準扶貧”。他發起了“還債計劃”,自述將對2021年以來的債務逐一償還。
與此同時,質疑聲也從未中斷。有人認為他不過是“賭對了方向”,也有人嘲諷:“涼兮這人已經不是交易員了,他是幣圈劇本殺頭牌營銷。”
而涼兮本人並不迴避這些質疑。他在推特上反覆表示,自己已經不是為了交易而交易,而是為了“贖罪”,為了“拯救世界”。
他說:別人當網紅為了賺錢,為了收割你們,我賺錢為了當網紅,我來拯救你們,涼家人已經沉寂了四年,這一輪是我們破繭而出的時候了,我們凝聚起來,一起對抗邪惡的交易所,我要靠合約讓交易所老闆破產,讓交易所求著我別賺他錢!
涼兮最終能否再一次驗證“運氣大於實力”,或者哪一天真的永遠墮入深淵,沒有人知道。他的經歷看上去離奇,卻在幣圈這個高波動的大賭場裡顯得格外合理,以至於當我再看到涼兮翻身的訊息時會有種意料之中的感覺。
涼兮的故事,與其說是一名交易員的成長史,倒不如說是一場長期執行的網際網路實驗。他用一次次爭議不斷製造高潮,每一次的逆襲都像是直播劇本,每一次的翻車也像是下一輪劇情的埋點。
涼兮究竟是天才交易員,還是流量棋手,又或是網際網路“真實病人”?
在他的故事中,賭徒式的高槓杆高頻交易與他極端的性格如影隨形。
涼兮的矛盾,可能來自於自幼的成長經歷和長期以來的精神壓力,這也全盤對映到了他的交易風格上,高收益的交易風格往往伴隨著高風險,以至於背上極端的債務。
關於“涼兮到底是不是天才”這個問題,也許從來不需要一個明確的答案。他或許不是那個最強的交易員,但的確是一個極其擅長玩弄流量的“天才演員”。無論是曬盈利截圖、公開家庭恩怨,還是與各種人互撕,他總能讓流量在他身上急劇聚焦,把自己送上話題的中心位置。
他到底是真正的贏家,還是註定成為流量的犧牲品?
設計/視覺:Lvv
一週股市大震盪後,年輕人開始“保命式理財”

從收租到理財:包租婆的“不動產突圍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