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小時的婦科手術、10分鐘的麻醉甦醒要求、無奈的麻醉醫生

廣東  姚醫生
座標:西北地區某手術室,一臺婦科手術剛剛結束。患者是一個60多歲女性,宮頸癌。由於發現得晚、已經出現膀胱侵犯,只能開腹手術。長達7小時的手術,整個手術團隊都很疲勞,因此都在催麻醉醫生儘快讓患者醒過來。
麻醉醫生何嘗不想讓患者醒過來,但是這太難了。用手摸上去,患者手臂和冰一樣。監護儀的體溫上,只有35度多一點的溫度讓麻醉醫生心裡很是著急。
其實,這種著急在手術開始後的兩個小時就開始了,一直持續了近5個小時。期間,麻醉醫生也曾試圖用各種方法來保護患者的體溫。但是,始終無法達到滿意。
手術中,由於宮頸癌轉移到膀胱,不僅手術範圍擴大,找輸尿管等步驟也讓一向文化素養很高的婦科主任變得暴躁。一而再的要求“空調、空調”,護士不敢違抗,只能調低空調。
麻醉醫生不滿,但手術檯上的焦躁以及手術確實難度大,只能想辦法砥礪前行。
然而,手術區已經被無菌單覆蓋,很難增加覆蓋物,這個辦法行不通了;電熱毯溫度也不能無限制升高;患者年齡大,輸液不能過快,液體加溫也收效甚微;再加上手術創傷大,又是失血、又是輸血,整臺手術,麻醉醫生都在擔心患者體溫過低的問題。
如果溫度過低,不僅可能導致心律失常、凝血功能障礙、增加出血傾向、增加切口感染風險,還可能導致麻醉甦醒延遲、疼痛以及術後住院時間延長。
怕什麼來什麼,患者真的出現了甦醒延遲。
手術掀單子後,護士就把轉運車推進來了。看那意思,趕緊拔管呀!
此時的婦科主任,已經顯得平靜很多,在那裡和大家講解術中多麼多麼難。似乎忘了,術中處理輸尿管的時候是請人家泌尿科上臺解決的問題。
不時的,大家的眼光飄向麻醉醫生這邊。不時的問:還得10分鐘嗎?
她們似乎忘了一個問題:這是一臺超長時間手術、並且患者年齡較大、術中又出現了低體溫……
儘管被催的緊,麻醉醫生也沒有貿然使用拮抗藥。這個時候,如果強行使用藥物拮抗,很有可能會在藥效過去之後再次出現麻醉效果。一旦出現那種情況,是非常危險的。因為,那個時候的患者可能不在麻醉醫生的管控之下了。
其實,這個時候的麻醉醫生也非常著急,尤其看到仍然鬆軟的手臂和下頜的時候。但是,這個時候是麻醉甦醒的關鍵時期、關乎患者生命安全,寧可大家議論也要堅守原則。
終於,在復溫半小時後,患者的手臂晃晃悠悠抬了起來。又過了半小時,患者達到了拔管標準。早已和麻醉醫生感情破裂的眾人,悻悻推著患者走向了病房。
不知大家遇到過這個問題嗎?
學術文章、科普文章約稿:
文章請傳送至[email protected]或新增微信weitiegang99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