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一週前,外媒還在報道,稱特斯拉全自動駕駛(FSD)的入華計劃可能會被再度推遲。
沒想到一週之後,特斯拉中國便官宣將
為中國客戶分批次推送中國版FSD系統,最新版本主要對城市道路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駕駛室攝像頭、地圖包版本三項內容進行了更新。

不過,資本市場對這一訊息,卻似乎不太感冒。在這之前,彭博社已經透露特斯拉FSD將正式入華的訊息,但特斯拉的股價在2月25日還是大跌超8%。
除了因為“FSD入華”像極了“狼來了”之外,在中國汽車市場智駕水平快速迭代的當下,FSD在技術落地、使用者接受度等方面,還有著很多不確定性。
但對於當下的特斯拉來說,其在華市場份額早已被一步步蠶食。因此,無論是出於提振市場銷量,還是講新故事的角度,特斯拉都需要拿出新的“殺招”,只是,FSD能擔此重任嗎?
1 姍姍來遲的FSD
在特斯拉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後,“科技標籤”一直是品牌的賣點之一,其中也包括在2016年正式開始向外界展示的自動駕駛技術。
雖然,特斯拉FSD一直未在中國市場落地,但車主也可以提前選配,在數年前來看,這確實是一項前瞻的技術。
選配FSD的價格並不低,最初的價格是56000元人民幣,後面漲到了64000元,但依然有不少車主選擇購買“期貨”,很大程度是基於對特斯拉技術領先性和品牌影響力的信任。
不過,FSD的入華進度卻反覆跳票。最早在2023年,一位自稱是特斯拉中國分析師的博主在社交平臺爆料,稱FSD測試版已推送至中國市場,接下來將會進行小範圍試用。
這一訊息在當時引起了廣泛關注,畢竟彼時國內智駕還只是“起步階段”,如果特斯拉投入FSD這枚“深水炸彈”,對車圈競爭對手來說,將會帶來很大的影響。
但最終官方並沒有下場回應,直到2024年,有特斯拉中國車主在社交媒體上向特斯拉CEO馬斯克詢問FSD的入華時間,沒想到得到了本人的回應,稱“可能很快就會實現”。
一週之後,馬斯克本人親自來到了北京,據悉,馬斯克此行是為了討論FSD入華事宜,並尋求獲得批准。
在這之後,FSD入華時間表又再度反覆跳票。從2024年底一直推遲到2025年一季度,就在上週,外媒還爆料FSD入華可能被推遲至今年二季度。
甚至於有前特斯拉車主在FSD官宣入華之後,自我調侃:“等了6年,車已經沒了,FSD終於來了”。
事實上,儘管多位車圈大佬均對FSD入華表示了歡迎,但國內車圈對此卻並不看好。

畢竟,FSD入華需要面臨的挑戰不少,包括國內外路況差異、資料和隱私保護、國內使用者能否接受收費模式、相關部門的批准等。相較於國內車企,特斯拉在國內智駕市場上,顯然有著更高的准入門檻。
而且,此次入華的特斯拉FSD中國版,也被認為是“閹割版”,其並非馬斯克口中的“完全自動駕駛”,而是“自動輔助駕駛”。
FSD系統被“閹割”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其不能夠對中國道路資料進行實地收集和訓練,中國不允許特斯拉將訓練資料轉移到境外,而美國政府又限制特斯拉在中國進行訓練。
最終,特斯拉採取了折中方案,即透過“影片模擬訓練”,實現了對中國道路標誌和交通規則的快速適配。馬斯克本人親自回應,“這種方法既符合政策要求,又能高效解決中國複雜的交通場景問題”。

整體效果如何,可能需要等到更多車主開始使用之後才能見真章。不過,部分已經開始測試的車主普遍反饋“比較絲滑”,包括幾乎不需要主動接管、切線超車也比較果斷等,但考慮到中國路況與歐美市場截然不同,在一些公交車道、腳踏車道的行駛上,其仍有不足。
2 國外智駕水土不服
從發展層面來看,業內人士普遍認為FSD入華並非壞事,可以推動國內車企加速智駕研發,相關部門也可能會因此加快完善智慧駕駛行業標準和法規。
而且參考此前上海引入特斯拉超級工廠的做法,業界更期待的似乎是特斯拉能繼續發揮“鯰魚效應”,至於FSD可能帶來遠超行業的智慧水平,似乎尚不足以讓車圈“畏懼”。
一方面,國內智駕水平早已遠超昨日。去年以來,小鵬、理想、華為、蔚來、小米等紛紛公佈了端到端智駕大模型的進展,小鵬、理想、華為更是都已經實現了“端到端”上車。
儘管特斯拉最早提出了端到端智駕大模型的概念,但國內車企跟進的速度也並不慢,在意識到傳統的雷射雷達技術路線很難支援智駕水平的快速發展後,大家便紛紛“掉頭”,趕上甚至超越特斯拉只是時間問題。
另一方面,特斯拉FSD的訂閱收費模式,在國內還沒有消費土壤。目前,國內車企針對智駕系統,主要採用“買車送智駕”的模式,而特斯拉FSD的訂閱費用為99美元/月(約700元人民幣),買斷則要支付6.4萬元人民幣。

前段時間,比亞迪宣佈將智駕系統普及到10萬元級別車型,軟體終身免費開放;小鵬、理想的智駕系統也是終身免費的,將智駕費用含在汽車售價中,暫時來說更容易讓消費者接受。
最後,資料始終是 “硬傷”。馬斯克此前也曾表示,FSD 在中國面臨的最大難題之一是公交專用道,中國公交車道大多都有專屬使用時間,一旦在錯誤的時間駛入,就有可能收到罰單。
國內知名汽車博主陳震在近期第一時間上路測試了特斯拉的FSD,結果卻頻頻“翻車”,導致其最終吃到了7張罰單,違章內容則包括佔用腳踏車道、壓實線、轉彎車道直行等。

因此,即便特斯拉FSD在售價上能與國內車企對齊,但消費者基於對智慧駕駛安全性的考慮,大機率也會傾向更瞭解國內道路情況的智駕系統。
目前,馬斯克的承諾是“不管如何,我們會解決這個問題”,但國內的智駕內卷,或許不會放下腳步等待特斯拉的更新。
隨著國內高階智駕的普及,特斯拉曾經引以為傲的“科技王者”標籤,已經逐漸變得黯淡。因此,即便FSD還是“閹割版”,其也要率先在中國市場亮相,以重新鞏固自身的品牌形象。
3 能否挽救銷量頹勢
藉助FSD帶動中國市場的銷量,也是特斯拉的目的之一。
資料顯示,去年特斯拉在全球範圍內交付178.92萬輛新車,同比下降1.1%;但中國市場的銷量則超65.7萬輛,同比增長8.8%,由此可見,中國市場對特斯拉的重要性仍舊無法替代。
雖然銷量創新高,但特斯拉的市場份額卻不斷收縮,2024年,特斯拉的市場份額僅為5.4%,較2023年下滑了2.4%。2021年,特斯拉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一度達到歷史最高的16.6%。
但這已經是特斯拉拼命追趕同行的結果,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特斯拉在中國市場“沖銷量”的價格策略十分明顯。
今年2月,特斯拉Model Y再次宣佈降價,同時推出“5年0息”金融政策,特斯拉的實際購入價格已經來到了史上最低。
因此,FSD入華也能作為一個促銷手段,透過限時優惠來刺激購買,就像FSD在歐美的訂閱費用也曾高達199美元/月,如今還是打了5折。
不過,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是骨感的,特斯拉想要透過FSD來帶動銷量的大規模增長,難度並不小。
雖然智駕在消費者購車權重中的佔比正在不斷提升,但影響購車決策的關鍵依然是產品力。
但在過去幾年,特斯拉在產品更新迭代上可以稱得上是“憊懶”。以Model Y為例,其將會在今年完成大版本更新,但除了外形設計和內飾微調之外,整體的三電技術依然只是維持現狀,很難擔當刺激消費者的重任。
而被稱為特斯拉最便宜車型的Model 2,則仍然處於“畫餅”階段,特斯拉汽車工程副總裁Lars Moravy在一檔節目中提到,Model 2有望在幾個月後亮相。
不過,此前馬斯克曾表示,Model 2將在2024年底或2025年上半年上市,這麼一看,Model 2的亮相時間似乎又悄悄往後推遲了幾個月,或許,馬斯克也該睡在生產線了。
過去,馬斯克富有創新激情的性格,以及對未來科技的追求,撐起了特斯拉的“故事”和市值,他也被稱為睡在火箭工廠的科技狂人,這讓特斯拉與馬斯克的個人形象形成了深度繫結。
但如今的馬斯克,不僅是特斯拉的CEO,還是高調地參與了政治活動,引來了不少爭議。根據Electrifying.com調研,60%的購車者稱關於馬斯克的備受爭議的聲譽,使他們不願購買特斯拉汽車。
當被問及“考慮到FSD的進展,你願意以多大的力度去推動汽車的銷售”時,馬斯克稱目前試圖解決的限制是電池生產而非需求。
或許在馬斯克看來,特斯拉的生態版圖要比當前的銷量更重要,但那些不斷被蠶食的市場份額,終有可能形成骨牌效應,推倒特斯拉在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
別忘了,一個偉大公司的誕生與沒落,往往都取決於創始人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