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語
今日免費下載:2025中國製造業出海人才白皮書
來源:火石創造
“創新引領”或將成為2025年經濟熱門關鍵詞。
地方兩會期間,各省政府工作報告密集提出“創新引領”的發展戰略。高新技術企業作為在特定技術領域具有顯著創新能力和高成長潛力的企業,是推動產業升級和科技創新的力量,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基石。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我國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持續增長。
根據火石創造產業資料中心,截至2024年底,全國超18.9萬家高新技術企業在製造業領域紮根發展,這些企業不僅代表著技術創新的前沿,也是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關鍵驅動力。
區域分佈特徵
截至2024年底,我國製造業領域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189413家,各省份分佈不均衡,呈現“東部集聚、中西部梯度分化、東北滯後”的特徵。

來源:火石創造產業資料中心
1.東部集聚
廣東以3.38萬家的製造業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領跑全國,其在電子資訊、新能源汽車、智慧製造等領域表現突出,特別是在珠三角地區,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和創新生態。
浙江和江蘇分別以2.77萬家和2.39萬家緊隨其後,這兩個省份在數字經濟、高階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等領域發展迅速。
山東省擁有1.8萬家製造業高新技術企業,其在新能源、新材料、高階化工等領域表現強勁。
2.中西部梯度分化
從製造業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上看,安徽和湖北為中西部第一梯隊。安徽的合肥依託中科大和科學島,量子科技、新型顯示產業全國領先;湖北的武漢“光芯屏端網”產業鏈以及創新積分制的全省推廣帶動全省科技型企業躍升。
四川與重慶為中西部第二級。成渝雙城經濟圈正藉助政策的東風,加速打造一個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新疆、貴州、甘肅等西部省份,高新技術企業總體數量較少。但增長潛力較大,特別是在裝備製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而青藏高原地區受限於人才儲備與產業基礎,尚未形成規模化創新生態。
3.東北滯後
東北三省中,遼寧擁有4800餘家制造業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遠超其他兩省之和。總體來看,東北地區高新技術企業相對較少,三省總量不及廣東的20%。東北地區傳統制造業升級緩慢,新興產業佈局相對滯後。2024年前10個月,高技術製造業在東北經濟中的佔比,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主要集聚城市
從城市看,我國製造業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分佈在深圳、蘇州、東莞、杭州等20個城市。Top20城製造業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約佔全國總量的43%。

來源:火石創造產業資料中心
Top20城主要集中在浙江、廣東、江蘇、山東四個東部省份。其中浙江有杭州、寧波、溫州、嘉興、金華5城入選;廣東則有深圳、東莞、佛山、廣州四城入選;江蘇製造業高新技術企業主要集中在蘇州、無錫、常州3城;山東則集中在青島和濟南。
中國高新技術企業的區域分佈圖譜,既是改革開放以來市場資源配置的結果,也映射出區域發展戰略的階段性特徵。未來,唯有透過制度創新打破行政壁壘、以技術溢位替代低端轉移、用精準政策彌補區位短板,才能實現從“單極突進”到“多極共生”的質變,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全域動能。
——END——
【PS:點選詳情可檢視內容】

點選微信小程式👉:"報告搜一搜";免費下載各行業研究報告pdf和word、可視資料、學習資料。提供研究報告、市場研究報告、行業報告、行業研究報告、調研報告、市場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