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跳三級,安踏ESG憑什麼拿到A?

422日世界地球日,上海武康路安踏0碳使命店迎來一週年。
這個被業內視為“環保試驗田”的地方,是中國鞋服行業首家由權威機構認證的碳中和店鋪,已成為安踏綠色轉型的微縮樣本。
週年慶上,安踏集團釋出《2024年度ESG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連續第十年系統性披露可持續發展實踐。MSCI(明晟指數)最新評級結果顯示,兩年內安踏集團ESG連跳三級,從“B”躍升至行業領先的“A”級。
其中,原材料採購、產品碳足跡、供應鏈勞工管理、化學品安全以及勞工管理五個評級議題的分數大幅提升。安踏集團更首次躋身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新興市場指數,成為該指數中唯一入選的中國體育用品公司。
兩年跳三級,安踏的解題思路是什麼?

上海市武康路安踏0碳使命店
從產品力破局
減少服裝生產各個環節的碳排放和汙染,業內一直在積極尋找解決方法。
安踏給出的,是一個長期的承諾。
將可持續發展和ESG納入公司未來十年的發展戰略中,制定“1+3+5”的可持續戰略目標,計劃2030年前將材料、產品、包裝、運輸、核心供應鏈五個環節的可持續佔比都提升到50%,全集團2050年實現碳中和。

安踏集團1+3+5可持續戰略藍圖
“明確的時間表、路線圖,一以貫之的戰略執行定力,是安踏ESG成績取得進步的一大原因。”安踏集團副總裁林偉在採訪中表示。
落實到產品側,當很多品牌將“碳中和”打造成營銷概念、行為藝術,或停留在生產幾件可降解T恤時,安踏選擇了一條更有挑戰性的路,用科技創新擴大綠色產品矩陣,將專業運動科技含量高、且工藝更復雜的主推大貨款作為“先鋒隊”。
比如,《報告》中提及的代表作“風暴甲”衝鋒衣與安踏冠軍跑鞋二代Pro,還有FILA EXPLORE系列、KOLON SPORT SECO POLO系列、安踏兒童追風SEED跑鞋,都蘊含著安踏多年積累的科技創新力,且已獲碳中和認證。
一年前,安踏0碳使命店剛開業,彼時可供選擇的商品有限。安踏集團副總裁李玲提出,對於安踏集團而言,ESG首先是讓產品講好“ESG的故事”,好的可持續商品同樣會被消費者喜歡,激勵更多的品牌資源和供應鏈資源一起做ESG的創新與努力。“目前,集團各個品牌都在佈局可持續商品,產品佔比突破30%。我今天選了一套非常有設計感和環保科技融合的‘安踏Zero地球日專供款’,這些商品對於消費者來講也同樣具有吸引力。”
據統計,2024年安踏集團可持續產品佔比突破30%34款產品經過全生命週期碳足跡評估,其中26款為碳中和認證產品,總訂單量超過85萬件。在“全球戰塑”大背景下,安踏集團還積極推動可持續包裝,2024年可持續包裝佔比提升至36%,服裝產品所有品牌PE料袋超90%可持續。
值得一提的是,存貨再造是安踏另一種更輕量化的解決方案。
《報告》指出,2024年,安踏迴圈再造系列將庫存成衣重新設計為新品,首期推出的兩個再造系列,成功迴圈再用212公斤庫存面料,避免了新布料織造過程中水資源消耗及染色工序的化學汙染。在“零碳店”,顧客參與“舊衣再造”DIY 活動,將消費行為轉化為環保實踐,形成了“生產 – 消費 – 再生”的閉環。

“安踏迴圈再造”系列
擴大綠色朋友圈
當服裝業還在為“環保燒錢”頭疼時,安踏已經實現了營收與市場份額的雙增長。
2024年,安踏集團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6%708.26億元。在財報中,安踏援引全球權威機構統計資料稱,2024年集團於中國運動鞋服市場份額提升至23%,居行業首位,並躋身全球前三行列。
作為鏈主企業,在 ESG 建設中,安踏深知擴大可持續商業朋友圈的重要性。因此,在減少自身環境足跡的同時,安踏還攜手百家供應商共同進行碳排放管理,推進清潔能源應用。
《報告》資料顯示,安踏集團範圍一直接溫室氣體排放量下降11.1%。範圍二間接溫室氣體排放密度由3.25調整至2.28噸二氧化碳當量╱每百萬元人民幣收益;減少的二氧化碳量相當於種植349萬棵樹,3498公頃森林,約等同於4900個標準足球場的面積。同時,安踏成為首批披露範圍三溫室氣體排放資料的中國體育用品公司之一。
範圍三排放,是企業價值鏈中產生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量。披露要求的廣度、資料收集的難度、核算方法的複雜性以及成本投入都是最大的。
安踏“冒尖”的秘訣,藏在一張 “綠色網路” 裡。
據介紹,依託透過共同研發的ESG資料線上平臺,安踏收集了93家供應商的環境資料,並聘請獨立專業機構進行資料評估和分析,確保範圍三資料質量。
這種 “倒逼式變革” 重塑了產業生態。集團幫助供應商完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管理體系建設,已推動100餘家供應商在其設施使用清潔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據統計,2024年全年,安踏集團對供應商進行了786ESG稽核,其中獲得良好及以上評級的供應商超80%,所有一級供應商均透過ESG稽核,稽核覆蓋勞工管理、健康安全、勞工權益、綠色生產等環境及社會指標。
創造更多共生價值
安踏的ESG戰略版圖,不止於環保,更是串聯文化、人才、公益的系統工程。
秉持“創造共生價值”的企業價值主張,企業文化上,安踏倡導尊重包容和多元開放,集團設立首席多元化官(CDO),專職管理多元與共融。600餘名來自16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員工、4300名來自中國40餘個少數民族的員工在這裡找到歸屬感。
安踏認為,員工是持續發展最寶貴的資源和財富。
在人才培養領域,集團投入員工培訓總額達4506萬元,培訓覆蓋率超97%,平均每人每年培訓時長超28小時。在年輕隊伍建設上,2024年安踏吸納25000多名高校畢業生和年輕人才加入。
在公益領域,《報告》資料顯示,集團2024年慈善現金捐贈達人民幣3700萬元,捐贈運動產品(以吊牌價值計算)超人民幣3.4億元。
真金白銀的反哺之外,安踏不斷創新模式,打造出多樣態具有特色的公益生態,在鄉村振興、體育強國、生態多樣性保護等多項重大社會議題中真正做到“與社會共生”。
其中,“安踏茁壯成長公益計劃”,為偏遠地區青少年提供專業的體育教育資源,培訓一線體育教師,以體教融合助力鄉村振興;聯合中華全國體育基金會共同釋出的“優秀運動員終身保障公益專案”,完善運動員保障體系,免去其後顧之憂;與國際環保組織合作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同時,利用數字化手段,提升公益專案的透明度與影響力,實現公益價值的最大化。
把庫存布變潮品,讓供應鏈主動減碳,用公益專案撬動鄉村振興……安踏的解題思路很清晰,真正的“永不止步”,是讓更多產品、同路人帶著對地球的承諾向前奔跑。
作者:吳利婷
編輯:馬敏
值班編輯:賈詩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