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上線外賣服務,美團餓了麼沒慌,消費者“慌了”

作者:花花小萌主
編輯:鳥哥筆記
京東要開始送外賣啦!2025年2月,京東外賣正式上線,首批覆蓋北京、上海、廣州等十個核心城市。除了常規的餐飲外賣,還涵蓋生鮮、數碼、水果等多個細分品類。
2月11日,據京東黑板報訊息,京東外賣宣佈啟動“品質堂食餐飲商家”招募。2025年5月1日前入駐的商家,全年免佣金。相較於美團、餓了麼6%-8%的佣金,這次官宣,迅速將“京東外賣”推上熱搜。
圖片來源:京東黑板報
京東外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目前,開啟京東APP,“外賣”服務處於二級入口,需要先點選“秒送”板塊,才能進入“外賣”板塊,相對來說,比起美團、餓了麼的一級入口,稍顯隱蔽。
點開“外賣”板塊,消費者能看到定位地址周邊數百米至5公里左右的餐飲店。配送服務主要由達達集團旗下的“達達秒送”負責,部分商家也提供自配送服務。京東承諾“最快9分鐘送達”,並推出“準時保”超時賠付服務。
從現有入駐的商家來看,主要集中在連鎖快餐、咖啡和茶飲品牌,包含嘉和一品、絕味鴨脖、漢堡王、窯雞王、張亮麻辣燙、海底撈、袁記雲餃、雲海餚等品牌,還有瑞幸咖啡、霸王茶姬茶飲品牌等。
圖片來源:讀特新聞
京東外賣的上線並非一蹴而就,其實早有佈局。2015年,京東推出“京東到家”服務,主要聚焦於本地生活服務,尤其是菜籃子服務;2016年4月,京東到家與達達合併為“達達—京東到家”,進一步強化了京東在即時配送領域的能力;2022年6月,時任京東零售CEO的辛利軍在接受外媒採訪時表示,京東考慮進軍外賣業務。
2024年5月,京東APP的“秒送”頻道上線,設定了外賣功能入口,咖啡、奶茶、品牌連鎖餐飲等陸續上線,以瑞幸為代表的咖啡奶茶成為首批試點;同時,達達集團宣佈業務全面融入京東生態,原即時零售品牌京東小時達、京東到家全面整合升級為“京東秒送”;2024年9月,京東從沃爾瑪手中購得所持有的達達9.3%股權,持股比例上升至63%;2025年1月,京東宣佈擬私有化達達集團,進一步整合資源,這在外界看來,京東進軍外賣賽道,萬事俱備;直到今年2月,京東外賣正式上線。
圖片來源:京東APP
值得注意的是,京東外賣啟動“品質堂食餐飲商家”招募的同時,提出,為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對“食品安全與品質外賣”的追求,招募只限“品質堂食餐廳”。京東表示,會透過稽核營業執照、稽核門店照片、銷售人員線下拜訪核驗等方式確保品質;後續也會不斷提升全方位稽核能力,為消費者提供品質外賣選擇。
圖片來源:網路
京東為何加入外賣賽道?
近幾年來,做“外賣”市場,似乎成為很多大廠的選擇。
2021年7月,字節跳動成立一個新團隊開展外賣業務,其標語為“心動外賣,吃你所愛”,意圖透過短影片和直播的方式為外賣業務引流;2023年2月,微信依託於龐大的使用者基礎和社交生態,上線“門店快送”,透過小程式的形式為使用者提供外賣服務。其他類似百度的“百度糯米”,曾經以智慧排程系統和高效的配送服務著稱;順豐的“豐食小程式”,利用強大的物流配送網路和高效的配送服務,為外賣提供服務。
有了許多大廠的試水,京東想要入局也就不難理解了。
首先,外賣市場規模日益增長。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最新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我國網上外賣使用者規模已達到5.45億人,佔網民整體的約五成。自2008年成交第一單外賣以來,中國外賣市場已成為全球第一大外賣市場。這其中,美團、餓了麼兩大巨頭,就佔據了超90%的市場份額。
外賣市場的規模得益本地生活服務的需求以及即時零售的發展。根據艾媒諮詢資料,2024年本地生活市場規模將接近2.8萬億,目前的滲透率僅為12.7%,未來3到4年仍能維持20%以上的增速。而根據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釋出的《即時電商發展報告(2024)》顯示,即時零售保持增長態勢,2023 年,國內即時零售規模達到6500億元,同比增長28.89%,預計2030年將超過2萬億元。在這樣的背景下,外賣市場規模的資料還將迎來新高。
其次,市場需求不斷創造准入空間。根據中國飯店協會的資料顯示,2023年我國餐飲外賣市場規模達到了約1.2萬億元,佔餐飲收入的比重升至22.6%。外賣對與餐飲商家至關重要,若是該渠道收入不斷升高,商家對平臺的需求就會增大,故此,京東外賣才推出的“全年佣金減免”,意圖吸引更多餐飲商家入駐。
圖片來源:紅餐產業
最後,京東即時零售優勢明顯。京東外賣依託達達集團的配送網路,擁有年活躍騎手近130萬,覆蓋全國2600多個縣區市。這確保了京東外賣能夠實現快速配送,最快可達9分鐘送達。點過京東外賣的網友曾經表示,相比較於餓了麼,送達整整快了12分鐘。另外,京東可以將超市、七鮮超市的生鮮品類接入外賣,形成“即時零售+餐飲”生態閉環。使用者在使用京東外賣時,不僅能訂購餐飲,還能同步購買蔬果、日用品等,豐富了外賣的品類和服務場景。
據悉,在京東外賣官宣的第二天,2月12日早盤,美團股價大幅下跌6.12%,而京東集團的股價則一度上漲1.89%。那麼,京東外賣,真的能攪動外賣市場風雲嗎?消費者真的會買單嗎?
圖片來源:小紅書
京東外賣能否硬剛美團、餓了麼,
拿下市場份額?
根據艾媒諮詢資料顯示,2024年中國消費者使用的外賣平臺,美團以50.17%的佔比位列第一,KFC/麥樂送/吉時送/必勝客宅急送等品牌小程式、APP和餓了麼位居第二、第三,佔比分別為41.96%和40.73%。京東外賣的優勢的確明顯,但從現狀來說,要搶佔市場份額,恐怕不易。
首先,競爭壁壘難以打破。據最新公開的財務資料顯示,美團2024年前三季度實現了295.85億元的淨利潤,這一數字令許多網際網路公司望塵莫及。就連同樣涉足外賣領域的餓了麼,無法與美團相抗衡。首先,美團已經有完善的商家資源和消費者流量,京東外賣針對商家的“零佣金”固然有很大的誘惑,但一時間商家還是更傾向於擁有龐大外賣流量的美團。其次,美團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消費閉環,使用者主動消費習慣穩定,要打破消費者與美團的平衡,需要付出龐大的精力和財力。京東外賣想要硬剛餓了麼、美團,除非找到差異化的競爭策略。
另外,京東外賣的配送費,讓消費者“慌了”。物流配送本是京東外賣最大的優勢,但配送費的加入,讓這優勢變成了劣勢。對比京東外賣與美團外賣、餓了麼外賣的訂單,一位網友表示,加了配送費後,同樣一杯霸王別姬,美團用了券之後只要18元,但京東外賣卻高達31元。另一位網友也表示,在京東外賣平臺價格為23.79元,而在餓了麼平臺上,卻只要16.8元。大家紛紛“討伐”配送費,有網友指出,京東的配送費高的有點離譜,要12元,美團配送費只要1元,而且美團有紅包可以用,京東啥也沒有,訂單整個算下來,京東要比美團貴近20元。
據悉,目前入駐的大部分商家都設定了5元的基礎運費,超出3公里範圍則會加收遠距離運費。也有部分咖啡、茶飲品牌免運費或下調了基礎運費至2元。有網友評論:美團壓榨商家和騎手,給消費者最低的單價,而京東給商家和騎手更多收益,多花費的錢讓消費者買單,同一份外賣單價比美團貴3到8元,只能把訂單給美團了。
圖片來源:小紅書使用者JQ
再則,針對京東外賣提出的品質外賣,信任度過低。比如,同樣是連鎖品牌的張亮麻辣燙,京東外賣與美團、餓了麼等外賣的出餐質量是否一致,如果一致,使用者為什麼要選擇京東外賣呢?“品質”的落腳點是京東需要考慮清楚的。比如,是否能做到品質商家的唯一性,只在京東外賣上架,不在美團餓了麼上架,當消費者沒有了同向對比,當消費者只能在京東外賣點到自己想吃的餐飲,想喝的咖啡,才能真正帶來“品質外賣”。
圖片來源:網路
京東儘管早早佈局外賣賽道,但僅僅憑藉現有的優勢,想要分一杯羹,似乎有些困難。在艾媒諮詢的報告裡,2024年中國消費者選擇外賣平臺看重的因素中,平臺商品價格與互動折扣(41.96%)、平臺商家數量和質量(38.11%)、配送費用(34.62%)位列前三。此外,30.59%的消費者選擇外賣平臺出於對該平臺的使用習慣。
可見,京東外賣的機會,還是聚焦在價格優惠、食品多樣性上和便捷性上。
其一,京東外賣可考慮投放優惠券。美團和餓了麼都會定期投放平臺優惠券,比如美團的20-9膨脹券,就深受使用者喜愛。京東外賣剛剛起步,可以考慮投放滿減券、折扣券的形式,來吸引使用者下單。畢竟,優惠在哪裡,消費者就在哪裡。
其二,京東外賣要細化“品質外賣”。艾媒諮詢資料顯示,近七成的消費者認為外賣行業的食品健康程度(68.71%)以及食品質量與分量(68.53%)這兩個方面需要改進,比起免佣金和“品質堂食”的官宣,京東外賣要做的是培養消費者的信任,細化“品質”。比如,在包裝上細化,區分於其他外賣平臺,
推出專供包裝,在食品質量上細化,增加食品份量,將免佣金反饋到消費者身上;比如走高階化定位,建立差異化壁壘。
其三,京東外賣需實現物流的真正優勢。據悉,美團、餓了麼等外賣平臺以及麥當勞、肯德基等品牌都選擇了下調配送費、增收打包服務費的收費模式來降低消費者的外賣費用。京東外賣想要用“快”佔據消費者心智,就不能讓另一個“貴”來搗亂,可推出會員免配送費等服務,或者電商購物月消費達到一定金額,可免配送費等形式,來吸引消費者。
圖片來源:艾媒諮詢
根據公開資料,32.34%的消費者每週點5-10次外賣,23.25%的消費者每週點3-4次外賣,14.51%的消費者每週點1-2次外賣。
外賣市場很大,京東外賣想要在美團、餓了麼等口中奪食,需在消費者在意的因素上下功夫,恐怕任重而道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