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雲服務提供商:現在有哪些選擇?

作者 | Renato Losio
譯者 | 劉雅夢
策劃 | 丁曉昀
當前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引發了人們對歐洲現有云服務提供商的關注,許多歐洲公司越來越擔心依賴美國控制的服務。據各種專家和從業者的文章稱,本地雲服務提供商仍然無法為關注歐洲數字主權的組織提供許多可行的替代方案。與此同時,主要的超大規模企業正在引入所謂的“歐洲主權雲”解決方案,力圖佔領市場。
為了減少對美國科技公司的依賴,Funktive 的高階顧問和合夥人 Alexander Samsig 試圖選擇 一個歐洲公有云服務提供商,並寫道:
並非所有專案都需要全球規模,我會更樂意使用一個可靠的虛擬專用伺服器(VPS),在那裡我可以以 Docker 容器的形式部署我的服務。這時我想,這將會很容易,我只需要找到一個在挪威有伺服器的優秀公有云服務提供商即可!結果卻是大錯特錯……
在比較了包括 OVHcloud、Scaleway、Hetzner 和 Open Telekom Cloud 在內的主要可用選項時,Samsig 指出技術能力仍然是一個關鍵挑戰。雖然歐洲提供商可能無法與 AWS、Azure 或 Google Cloud 提供的服務範圍相匹敵,但它們可能在特定的領域表現出色。一種可能的方法是使用混合解決方案,使用歐洲提供商處理敏感工作負載,而使用超大規模企業的處理其他需求。
來源:Samsig 提供了一個動態表格,比較了主要的歐洲提供商
歐洲雲服務提供商理應在面對資料主權問題時提供美國超級平臺的替代選擇,提供不同程度的保護,以免受諸如美國《雲法案》(CLOUD Act)之類的外國監視法律的影響,有些提供商甚至完全獨立於非歐洲控制。關於在歐洲專案中使用主要雲服務提供商的問題,經常在開發者之間討論,使用者 willjr200 提醒:
《雲法案》允許美國執法機構訪問由美國公司儲存在歐盟的的資料,即使這些資料屬於歐盟公民。這對資料隱私來說是一個重大憂慮,因為可能與歐盟的《通用資料保護條例》(GDPR)發生衝突。
雖然 Samsig 專注於開發者選擇本地替代方案的挑戰,但在文章 “但如何到達那個歐洲雲?” 中,企業家和軟體開發者 Bert Hubert 則對市場狀況進行了更廣泛的觀察,並總結道:
現在已經變得很明確了,歐洲政府不能再依賴美國的雲服務了,而我們缺乏好而全面的替代方案。市場力量未能帶來一個真正的歐洲雲服務,企業不會自然而然地購買尚未經過驗證的雲服務,即使它們裝飾著美麗的歐洲旗幟,因此,暫時什麼也不會發生。
在一個熱門的 HackerNews 帖子中,使用者 dataking評論道:
我沒有看到任何提及歐盟最近嘗試建立的一個主權雲:Gaia-X。我認為由於的分歧,它並未真正取得進展。就像 Quaero 一樣。
Samsig 和 Hubert 都同意,組織應該評估提供商的產品是否符合他們特定的工作負載要求,而不是尋求與超大規模企業的功能對等:雖然歐洲提供商可能無法與 AWS、Azure 或 Google Cloud 所提供的服務範圍相匹敵,但它們可能在特定的領域表現出色。Samsig 補充道:
到 2025 年,選擇雲服務提供商不僅僅是關於技術或價格的。對我來說,Scaleway 作為歐洲公有云服務提供商的最佳選擇。我對三大巨頭不會有很多牽掛,我認為總的來說,可能現在是時候重新專注於自託管了。
在“乘坐空中客車前往宜家雲”的文章中,Hubert 在去年已經警告道,歐洲沒有能與傳統超級平臺相競爭的東西,“並且 100% 依賴於‘宜家雲’。我們只有部分公司能做到。”
文章承認,歐洲提供商面臨挑戰,包括規模較小以及與全球超大規模企業相比可能更高的成本。然而,他們建議對於許多歐洲組織而言,資料主權和簡化合規的好處可能超過這些缺點。展望未來幾年,Hubert 寫道:
所有這一切的共同點是,政府需要更深入的技術專業知識,並將這些知識整合到政策制定中。因為只有對行業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實施有效的產業政策。如果我們做得好,我們可能就能為我們的行業創造一個歐洲的空中客車。
選擇一個歐洲雲服務提供商需要仔細評估主權、技術能力和監管合規。提到的歐洲雲服務提供商包括 OVHcloud、Scaleway、Hetzner 和 Open Telekom Cloud,每家都有不同的優勢和治理模式。
最大的美國雲服務提供商在解決歐洲公司關切的問題時採取了不同的途徑,亞馬遜最近宣佈了歐洲主權雲,一個新的獨立的德國區域正在籌備中。InfoQ 之前報道了這一公告。
自由軟體開發者 Constantin Graf 維護著一個包括雲計算平臺在內的歐洲數字產品替代方案清單。
原文連結:
https://www.infoq.com/news/2025/03/european-cloud-providers/
宣告:本文由 InfoQ 翻譯,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今日好文推薦
讓PostgreSQL更契合Agent、氛圍程式設計!成立四年、微軟投資,這家開源資料庫公司終10億美元賣身Databricks
二十年老牌 IDE 栽在 AI 上!JetBrains 被差評逼瘋批次刪除評論,使用者怒打更多1星抗議
OpenAI 黑科技 Deep Research 誕生記:一個工程師的“不務正業”如何改變 AI 戰爭格局
名校碩士AI造假面試現場“社死”!差點矇混過關,因一個基本錯誤被識破,面試官:軟體圈很小,好自為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