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明晚八點和知名博主“薛博商業思維”聊聊這個有意思的商標問題,薛博士讀博期間的研究方向就跟智慧財產權有關,所以我聽聽他對此有何看法。歡迎預約↑↑↑

文 | 張是之
杭州一家“胖都來”五一盛大開業,但遠在許昌的“胖東來”不高興了,直接表示,已取證投訴,並郵寄律師函。
三個字重複了兩個字,“胖東來”有名了,別人就不能用“胖都來”,這是什麼道理?請問漢字是你家的嗎?
這不就是無理取鬧嗎?我可以用“胖”和“來”,但你不可以,難道就是因為我出名比你早?
更何況,你“胖東來”在河南許昌,人家“胖都來”在浙江杭州。
本來就井水不犯河水的事情,消費者完全不會因為三個字重合兩個字就搶了你的客戶,耽誤你賺錢,為什麼非要選擇“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呢?”

我覺得胖東來的格局要開啟,以更開闊的胸襟看待市場。
即使是有蹭你熱度的嫌疑,但是這個問題既沒有實質性侵權,對你來說也未必是壞事,完全沒有必要趕盡殺絕,把別人的路都堵死。
而且這跟胖東來老闆本人的人設也不符呀,那麼好的一個人,怎麼會在意這種事呢?是不是。
再者,市場上相似的商標多了去了,大家也還不是相安無事,各自開闢各自的市場,服務各自的消費者。
比如豐田和本田,這兩家日本的汽車品牌,落地中國都有一個“田”字,不是都合法共存,活得好好的?
百事可樂、可口可樂,都是可樂,有什麼問題嗎?
市場上還有“小米”與“藍米”,“小米”把“藍米”告了,但法院認定不構成侵權,“藍米”可以繼續使用。
再比如“藍月亮”與“藍月殼”,儘管後者被網友調侃為“山寨”,但法院認為“藍月殼”透過字型、顏色差異避免混淆,判決認為它並沒有侵權。
類似的案例當然還以找到很多,但我們奧地利學派是講邏輯的,講究一個“以理服人”,完全不需要更多的案例。
依我看,“胖東來”投訴“胖都來”、“小米”狀告“藍米”,這些都是在浪費行政和司法資源。簡單來說,就是沒事找事。
這其中的關鍵問題在於,想象的傷害不是傷害。這個問題,我此前專門寫過一篇文章,不過那個是些盜版的問題。

(劉德華板鴨店,你覺得侵權嗎?)
這裡商標的問題也是一樣的,核心都是一個智慧財產權問題。
只要是認可智慧財產權,必然認可商標權,也就必然會引起類似的混亂和麻煩。
我在此前《從來就沒有什麼商標權》中說過,商標有價值,但這種價值只能依附於其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商,單獨的商標圖案,並不具備產權意義上的權利。
這麼說有點抽象了,換句話說就是,名字品牌商標很容易模仿,但開超市僅僅是一個商標的問題嗎?
很顯然不是,這背後是一整套的戰略戰術體系,一整套的打法。
“胖都來”的負責人表示,“老闆姓都,這是學習標杆的誠意。”“我們老闆多次赴河南考察,要求全員學習胖東來服務標準。”
那麼好了,這個“胖都來”如果將來口碑真的做好了,大家都會覺得這是學到了“胖東來”的精髓,老闆和消費者都會給“胖東來”點贊。
而如果這個“胖都來”做的不好,口碑撲街,大家只會笑話它東施效顰,沒學到真本事,只會在名字招牌上下功夫,也並不會認為這是“胖東來”的鍋。
所以,“胖東來”既沒有實際的損失,也不會存在潛在的威脅。
也許他們覺得不爽,但是我反覆強調過,從產權意義上看,不爽並不是侵權,想象的傷害也不是傷害。
而對於“胖都來”致敬“胖東來”的說,很多“胖東來”的粉絲並不買賬,他們表示:“真要致敬,你怎麼不叫‘都東來’?”
看到了嗎?
他們想要的結果是,我覺得你取得名字跟我接近就是不爽,我就不想讓你用這個名字,就希望你按照我的要求來。
如果不從那怎麼辦?好辦,舉報起訴,用法律的手段來解決一個本來就不是問題的問題。
所以朋友們,看清楚了嗎?這就是我說的,智慧財產權問題是假產權——真壟斷。
我們看的不是現象本身,我們看的是背後的本質。
2025年05月03日
——————
下面三篇延伸閱讀,供你參考:
下面是張老師來到廣州參與的第一個專案,智谷趨勢的每週研判。團隊每週透過萬字調研濃縮出這份高標準的內部研判。
每週一期,為大家解讀全球經濟、政治、商業、資本市場等大事件傳遞的訊號,幫助大家全方位地瞭解宏觀、政策、商業、資本流向、財富機會……
用極簡的語言,彙總當下的重要變化,以及對你的財富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在張老師這裡拍下的讀者,可以享受199元/年的專享價(原價299),同時額外贈送我們內部研判團隊全年12場閉門直播。
訂閱趨勢研判,張老師帶你消除資訊差。感謝支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