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和家人一起去看了最近很火的一部電影,名叫《長安的荔枝》。
電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貴妃想吃新鮮荔枝,於是聖人就下旨,讓把鮮荔枝從嶺南送到長安。由於鮮荔枝的保質期不超過3天,這根本就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經過各部各級領導各種踢皮球,這倒黴差事最後落到了一個叫李善德的從九品小官身上。為了不被殺頭,這名小官曆盡千辛萬苦,想盡辦法,動用整個朝廷的力量,毀了幾十畝荔枝園,累死了大量馬匹和騎手,最終花費巨資,耗費國家海量資源,終於把一甕新鮮荔枝如期送到長安,保住了自己和家人的性命。
在這部電影的結尾,李善德歷盡千辛萬苦,各級各地各部門耗費海量資源運送到長安的荔枝,被放在盤子裡,和無數珍饈美味奇珍異果擺在一起,貴妃根本就沒有吃。
是的,根本就沒有吃。
啥意思呢?
貴妃其實對荔枝沒那麼大的執念,她只是隨口和聖人說了句想吃新鮮荔枝,而聖人也只是隨便下了個旨意。
貴妃說完後,可能轉頭就忘了。而聖人下完旨後,大概轉頭也忘了。
但是,貴妃和聖人隨隨便便佈置下去的一個看起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卻幾乎將一個普通官吏置於死地,並導致大量荔枝園被毀,大量驛站百姓逃亡,大量馬匹和騎手累死,從朝廷到百姓都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絕大部分人看完這部電影,都僅僅把這當成一個荒唐的故事,認為這樣的事情肯定不會在現實中發生。
如果你這樣想,那我告訴你:你錯了。
事實上,這種領導拍腦袋隨意下個指示,把基層折磨的死去活來的例子,在現實中比比皆是。
大約十年前,醫療行業出過一個當時影響非常大的事情:
一位前衛生部高階領導,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現身說法,痛批中國“看病難”。這事當時引起了很大轟動,給中國醫療界造成了巨大壓力。
你想啊,連衛生部領導都遭遇“看病難”了,那普通老百姓看病得多難啊?普通病人還有活路嗎?國家用幾十年時間投入巨資建立的醫療體系,竟然讓老百姓看個病那麼難,中國公立醫院的管理得多差呀?中國的醫生竟然不顧老百姓的健康和死活,這些醫生的醫德得多差呀?
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輿論風暴爆發了,中國“看病難”成了全社會的共識,媒體和老百姓一起齊心協力的痛罵中國公立醫院,痛罵中國醫生。
解決老百姓“看病難”,也一度成為中國醫改的重要目標。
這位衛生部領導到底遭遇了什麼,以至於如此痛心疾首的批判中國“看病難”呢?
事情經過是這樣子的:
這位領導的外孫感到不舒服,身為醫學專家的他親自檢查後認為沒問題,但他女兒不放心,堅持要帶著孩子到了北京兒童醫院,也就是中國最頂級的專科醫院找專家看,結果一上午沒看上病,經過這位領導託人才解決。
就為這,這位領導痛心疾首的感慨:中國老百姓看病真是太難了!
不僅感慨,他還在公開場合以自己外孫看病的經歷為鐵證控訴中國“看病難”,義正辭嚴的為民請命,要求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的問題。
當初阿寶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整個人都徹底無語了。
一個經過醫學專家檢查過了認為沒有問題的小病,不去社群,不去診所,不去一級醫院不去二級醫院不去普通三級醫院,而是一定要去全國最頂級的專科醫院,一定要找頂級專家。
三個小時找不到最頂級專科醫院的頂級專家給一個並無急危重症情況的普通患兒看病,就叫看病難?
中國真的看病難麼?
這個問題,阿寶之前寫了很多分析文章,以詳實資料得出了確鑿無疑的結論:中國醫療,是全世界最優質,最廉價,最便利的。
中國現在的一二級醫院和社群醫院診所,就診極其便利,基本能做到隨到隨看。除了一些全國最頂級醫院外,絕大部分的三級醫院也都能做到當天到醫院,當天就診,當天做檢查,當天或者幾天出結果,需要住院的話也基本都能快速住院,及早手術。
如果這算看病難,那急診等候時間平均6-8小時的加拿大,預約時間動輒數天數週數月的英國美國,患者豈不是生活在人間地獄?
這位痛心疾首為民請命的領導,其實是公開給幾百萬一線醫務人員提出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老百姓哪怕得了完全無關緊要的小毛病,也必須在第一時間掛上全國最頂級專科醫院最頂級專家的號,並立即見到專家。
否則,就是看病難;否則,就是中國公立醫院管理差;否則,就是中國醫生沒有醫德;否則,中國醫療就愧對國家愧對群眾,中國醫生就應該被千夫所指萬眾唾罵!
大家可以咂摸一下:這位領導給醫療行業安排的任務,難度是不是超過了在沒有現代保鮮和運輸條件的唐朝,把嶺南的新鮮荔枝運到長安?
貴妃隨口提的一個訴求,聖人隨手下的一個旨意,把整個國家折騰的雞飛狗跳,讓李善德這樣的基層工作人員險些搭上全家人性命。
而當根本不存在的“看病難”成為全社會一致共識,當解決“看病難”成為全社會的一致訴求,當中國公立醫院管理差效率低成為全社會一致聲討的罪過,當中國醫生沒有醫德成為全社會一致口誅筆伐的無爭議事實,當孩子咳嗽兩聲也必須在第一時間見到中國最頂級專科醫院的最頂級專家成為社會一致公認的看病不難標準和合理訴求,中國整個醫療體系自上而下,開始了一場把嶺南的新鮮荔枝送到長安轟轟烈烈改革。
各級各地醫管部門紛紛出臺政策,嚴厲要求公立醫院尤其是公立三甲醫院必須增加門診服務,解決患者“看病難”的問題。
阿寶說過:中國醫療,是全世界最優質,最廉價,最便利的。
阿寶還說過:中國這種優質廉價便利的醫療體系,是靠中國幾百萬醫務人員長期超負荷的廉價勞動支撐維繫的。
原本就長期超負荷的繁重醫療工作折磨的疲憊不堪的醫務人員,被迫繼續加班加點,繼續增加更多的工作量。
三甲醫院的門診量隨之大幅度飆升,大量本該在基層醫院處理的常見病多發病患者,蜂擁到三甲醫院。
門診病人多了,需要住院的病人相應增加,儘管這些患者完全可以在基層醫院住院治療,但病人已經來到三甲醫院,你能讓他回去嗎?
於是,各大公立醫院紛紛開始大規模擴張,以滿足患者的住院需求。
最後,中國醫療行業出現了一個極度畸形的狀況:一邊是公立三甲醫院不斷擴張規模卻始終供不應求,一邊是基層鄉鎮醫院和縣醫院大量醫療資源閒置。病人越來越往三甲醫院集中,三級診療制度形同虛設。而中國幾十年來投入海量資源建設的基層醫療機構,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不僅沒有進步,相反在不斷衰退。很多本來能開展各種常規手術的鄉鎮醫院,漸漸變成了轉診中心和老百姓開藥的地方。
將這一切都歸咎於這位衛生部領導的公開控訴,並不公正。中國三級診療制度的破壞,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但是,如果我們說,這位領導以自己外孫看病的親身經歷公開做出的中國“看病難”事實認定,以及要求解決老百姓“看病難”問題的公開呼籲,加劇和加速了這種畸形局面的形成,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這種上級領導輕率拍腦門提出不切實際要求,極限壓榨基層工作人員,讓一線人員苦不堪言的事情,在現實中並不罕見。
有人說:老百姓白天要上班,去醫院不方便,希望能晚上去醫院看病。
於是我們某些領導腦門一拍,要求醫院開設夜間門診。
至於開設夜間門診需要耗費醫院多少人力物力,會對醫院正常工作造成多大幹擾,頻繁夜間值班對醫務人員身心健康會有多大摧殘,以及為什麼要讓明明已經生病的人白天堅持去上班~~??
他們,是不考慮的。
曾經,某地,有患者家屬反應陪護照顧病人太辛苦。
當地醫管部門領導腦袋一拍,要求護士把給患者端屎端尿洗腳剪指甲的日常看護工作全部承擔起來。
至於醫院護理人員日常工作已經有多忙,這會給臨床護理驟然增加多少工作量和工作壓力,醫院有沒有足夠人力去完成這些工作。
他們,是不考慮的。
這樣的領導輕率下指示,極限壓榨折騰基層的現象,不僅存在於醫療行業。
前不久,某地一位遊客因為自己不小心把孩子兒童手錶丟了,打政府熱線投訴(求助),要求政府幫忙給自己找手錶。
政府部門一個指示下去,為了完成上級任務,整個環衛公司打亂正常垃圾處理流程,兩名環衛工人在35度高溫下花費4小時時間翻找了8噸垃圾,才幫這位遊客找到了這塊兒童手錶。
這事兒,被當地媒體當成正能量新聞大肆報道宣傳。
《長安的荔枝》,是故事,也是現實。
希望各級各地領導部門,能從中吸取教訓,學會體恤基層,不要和貴妃娘娘一樣輕率的提要求,不要和聖人一樣隨意的下旨意,不要動輒無厘頭的驅使和壓榨基層一線工作人員。
領導動動嘴,基層跑斷腿。
千萬不要再隨意拍腦門,輕率用“把嶺南荔枝運到長安”這樣荒唐的任務來折騰基層了。
就像電影末尾,李善德控訴的那樣,這世上哪有“不費一文而轉運饒足”的好事。
“不費一文”的,是高高在上的領導;累死累活的,是基層操勞的員工;受苦受難的,是被挾裹其中的普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