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不會,我記不住。”哥哥唐僧唸經式的喊媽大魔咒又來了。
每次記生字,背單詞,讀古詩,都是一場沒完沒了的耐心消磨戰。他不願意記,我沒心情教,到最後忍無可忍,常常都是河東獅吼一句“記得住就記,記不住拉倒!”結束這場雞飛狗跳的戰鬥。
不願記、記不住、記不牢,哥哥一年級時,我沒少為這事犯愁,更沒少因為背誦這事跟哥哥著急上火,鬧得母子“反目成仇”。


從前幾個英語單詞背一上午是常態,導致一提背誦就愁眉苦臉
但吼歸吼,該背還得背,為了讓他能夠提高記憶力,我也是多方詢問,看書學習。最終,在日本腦科學專家池谷裕二出版的《考試腦科學》一書中,找到了一項學習新利器——獅子記憶法。[1]
不論如何我都要試一試!這一試,不僅一學期就成功把小學近兩百首古詩拿下,還用一個多學期背完了初中的《小古文100課》。輕鬆掃清了語文路上的背誦障礙後,現在已經開啟英語經典範文背誦的征程。


翻爛的書皮,是堅持背誦留下的勳章
曾經為了背誦這事狼哭鬼嚎的哥哥,如今卻成了老師口中誇讚的“記憶小達人”。同學媽媽沒少找我討教“育兒寶典”。今天,我就好好為大家開一堂“記憶學習法”課,分享下這別具一格,卻效果極佳的“獅子記憶法”。

像獅子那樣,
去進行“記憶戰鬥”
乍一聽,“獅子記憶法”聽著有點玄乎,但《考試腦科學》一書中,就點明瞭“獅子記憶法”的核心,是基於對獅子等野生動物記憶模式的研究。
在大自然中,獅子需要記住水源地位置、獵物活動規律等重要資訊才能生存。所以,它們的記憶特點和觸發機制,就給了科學家們研究大腦記憶運作的啟示。
從大腦科學角度來看,當獅子處於飢餓、走動、有危機感等狀態時,大腦會分泌一些特殊的神經遞質和激素,這些物質能讓大腦的海馬體(記憶的關鍵區域)更加活躍,從而增強記憶效果。[2] 這一點,跟我們人類大腦其實很像。
1、製造飢餓感
獅子什麼時候最有戰鬥力?我們第一時間就能想到,肚子餓的時候。
沒錯,獅子只有在飢餓的時候才會去捕獵,這時攻擊性最強,也最兇猛。日本的腦科學專家就發現,動物在肚子餓的時候,胃裡分泌的食慾刺激素,會隨著血液進入海馬體,促使海馬體神經元增強。[3] 因為它要識別哪裡有東西吃,思考怎麼才能吃到嘴裡,大腦打起精神了,注意力也會更集中。

而人和獅子一樣都是哺乳動物,當我們在飢餓的時候,海馬體會更活躍,記憶力也會更強。反之,當肚子吃飽了,血液集中在腸胃進行消化工作,海馬體的活動力也會減弱,記憶也隨之鬆懈。就像獅子吃飽了,懶洋洋不想動,就算附近有獵物,也不會出擊了。
所以吃飯前讀書背誦,比飯後更有效。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常常在很多新聞報道里,看到爭分奪秒學習的高三孩子,排隊打飯都要拿著小本本在背誦。
但許多家長都搞錯了順序。飯前想著讓孩子休息會,玩一玩。飯後卻又立刻趕孩子去寫作業,背單詞。其實這種本末倒置的安排,效果會大打折扣。仔細一想,大人飯後不也是隻想躺躺沙發,刷刷手機,休息休息,何況是孩子呢。
以前我老覺得吃飽有力氣了,總會迫不及待想趕哥哥趕緊學習去。可他就老是喊“好累啊,等一下嘛!”每次我都罵他太懶了。現在想想,吃飯也是體力活,力氣都花在吃上了,飯後哪還有力氣學習。原來是我本末倒置了,難怪事倍功半,效果不佳。
【心得總結】:不要讓孩子吃撐了。可以將記憶類的學習安排在飯前,或者在學習前 1 – 2 小時,適量減少進食量。這樣孩子在學習時,輕微的飢餓感會刺激大腦,使其更專注於學習內容,提升記憶效率。不過,要注意把握好度,不能讓孩子處於過度飢餓的狀態,影響身體健康。
2、增加走動
除了飢餓,獅子捕獵時會有什麼舉動呢?
看過動物紀錄片的家長都會想到——獅子準備狩獵時,會開始起身走動,四處觀察,一有機會就開足馬力奔跑。
因為來回走動或舒展身體,可以啟用海馬體的θ波,使捕獵更加專注。這也提示我們,身體的運動有利於集中注意力,幫助記憶提升。[1]
古人背誦四書五經,為什麼喜歡搖頭晃腦,來回踱步?其實正是因為晃動身體可以幫助他們熟記內容。很多學校實施“站立式晨讀”,也是因為比起坐著的一成不變,身體的搖晃更能促進記憶的“覓食”。

從前看到很多人在地鐵上、公交上,戴著耳機背單詞,聽音訊,總覺得太捲了。但看完《考試腦科學》裡的分析,我才恍然大悟,其實是因為這樣更有利於增強記憶。
原先每次看到哥哥背書搖頭晃腦,屁股沒法本本分分坐在椅子上,我總會氣不打一處來,認為他就是因為不專心所以背不出來。殊不知,“身體的運動可以增強記憶力”,想來也真是委屈他為此承受了不少“莫須有”的訓斥了。
【心得總結】:學習過程中不要強迫孩子長時間坐著不動。可以每隔一段時間讓孩子站起來活動一下,比如學習 30 – 40 分鐘後,安排 5 – 10 分鐘的活動時間。讓孩子在房間裡走動走動,或者簡單做一些伸展運動。完成背誦任務時,不妨讓孩子一邊踱步一邊背,這種身體的運動能夠模擬獅子在野外走動時的狀態,幫助大腦更好地記憶。
3、降低室溫
還有一點我們常常忽略的,就是降低溫度。
這點說出來,大家都一頭霧水。溫度怎麼就跟記憶也聯絡上了呢?天冷了不是更想躲被窩,更無心學習嗎?
那是因為,在溫暖舒適的環境裡,人和動物一樣,不自覺都會有惰性。你看夏天的獅子總是懶洋洋的,在樹蔭下昏昏欲睡。但在寒冷的環境裡卻正好相反,低溫會自然產生一種危機感,無論人還是動物的警惕性都會更高。這種危機感能夠啟用大腦神經細胞,幫助記憶的調取。[1]

其實,我們在大腦中的長時記憶就像刻在光盤裡,並不會丟失,可是為什麼考試時很多題看著熟悉,卻答不上來?
就是因為記憶線索太淺,無法在記憶庫裡有效地調取。相反,我們有時考前臨陣磨槍,突擊記憶,處於警覺狀態的大腦,反而思維更有彈性,專注力更集中,記憶線索更多。
平時孩子學習時,我們老是噓寒問暖,關懷備至。尤其冬天時,恨不得暖氣開上,暖腳器備上,熱牛奶奉上,以為學習環境好了,孩子就能學得更起勁。殊不知,好心做壞事,過於舒適的環境,反而會降低孩子的思考能力,讓其更容易“溫飽思淫慾”。難怪古人一直告誡後代“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原來是實踐出真理。
【課代表敲黑板】:飢餓、運動、寒冷,獅子記憶法的三個要點,記下了嗎?


記憶效果提升後,背誦英語課文也輕而易舉

晨讀二十分鐘,
解決記憶難題
可是,要同時符合這三點的話,怎麼做最合適呢?
根據我們家的日常作息,我想出了一個三合一的好辦法——晨讀。
讓孩子——吃早餐前,去陽臺,站著讀!
經過一夜的休整,肚子開始唱空城計時,讓晨風吹走尚存的睡意,邊活動活動筋骨,邊用書聲朗朗開始一天的學習,妥妥滴將“獅子記憶法”發揮到極致。
想法是很好的,但剛開始,娃抗拒是必然的。
睡得迷迷糊糊醒來,臉都不肯洗的小娃娃,怎麼可能願意配合你進行晨讀呢。
所以,最開始我選擇了用燻聽的模式,將牛聽聽定時在每天7點,準時自動播放古詩,就像起床鬧鈴般,喚醒孩子。在他換衣服、洗漱、喝水時,我自己也會念念有詞,跟著音訊讀古詩。
慢慢地,他也習慣了在古詩的環繞聲中開啟早晨模式。甚至會在我故意背錯一兩句時打斷我,指正出來。我就知道,時機到了。
於是,開始一頓彩虹屁誇誇誇——“哎呀,沒想到哥哥每天聽聽而已,小腦袋瓜居然就記住了那麼多首古詩。那要是你每天像媽媽這樣,跟著讀一讀,豈不是不用兩個月,就能把這一百首古詩都背下來了!”
盲目自信的小娃娃總是禁不住花言巧語的吹捧,立刻表示“我可以”。於是,我順勢邀請他一起做計劃(一起制定計劃,會讓孩子更有參與感,動力更足,更能堅持。):
-
每天起床後,先晨讀10分鐘(剛開始別定太久),再吃早餐。
-
如果能堅持一週,就能獲得一次吃雪糕的機會;
-
如果堅持一個月,就能獲得一次看電影的機會;
-
如果堅持一學期,就能獲得假期去旅遊的機會。
-
我們還約定好,做一個表格,會背一首就打一個鉤。每背出來10首,獎勵買一份小玩具;
-
每背出來20首,獎勵去遊樂場一次;
-
如果背完了一本書,還會有一個超級神秘大獎。
-
……
為了讓計劃實行得更好,我還提前釋出“預警”,故意假模假樣地說——“那萬一哪天你醒來又說睜不開眼睛,不願意讀怎麼辦呢?”
興奮勁正在頭上的哥哥,立刻給出了主意——“那我每天起床先洗臉,就像爸爸那樣捧著水潑一潑臉,爸爸說那樣立刻就精神了。”
魚兒上鉤了,接下來計劃就好進行了。
我們如約開始了晨讀計劃,每天古詩音訊一響,我就去給他摸摸頭摸摸臉,輕輕喚醒來以後帶到廁所洗臉,然後喝完水,開始去陽臺早讀。為了逗他開心,我還會模仿古人搖頭晃腦,來回踱步的讀書樣,他也興致盎然地模仿。


提前解決初中的古詩文,為其他學科的學習騰時間
最初,我也會陪著一起讀,遇到不懂的字或句子,稍微給點撥下。慢慢地,他上軌道了,也就不需要我陪讀了。(而且聽音訊的好處,就是長期磨耳朵下來,很多古詩的字雖然不認識,卻也能跟著朗誦出來,讀多了就認識了,無形中增加了識字量。)
當然,哥哥偶爾也會有想偷懶的時候,但是在我一頓猛誇猛鼓勵中,還是嘟嘟嘴又拿出書,自覺去陽臺了。偶爾也會不願意站著讀,要求坐著讀。但很快他就發現,走來走去的讀,遠比拘束在凳子上更自在。畢竟站著讀,高興時還能扭扭屁股,不高興時還能故意趴在欄杆上晃一晃,小情緒晃著晃著也就煙消雲散了。(反而是我要努力忍住想要吼他“站好,好好讀”的衝動,允許他在活動肢體中,增加記憶線索。記住,身體運動有助記憶哈!)


陽臺的橢圓機都變成弟弟的書架子,經常邊讀邊運動
每天清晨,在陽臺搖頭晃腦站著讀書的少年,漸漸地成了一道風景線。連鄰居都忍不住為他豎大拇指點贊,誇獎他認真勤奮。哥哥獅子座的那股傲嬌和自豪感,就使得晨讀的動力更足了。(可見,小屁孩都是越誇越起勁的。所以,少挑刺,多點贊!)
不得不感慨習慣的力量,如今大部分時候,已經不需要我提醒,自己喝完水就會拿書去陽臺,就連弟弟也哥哥的影響下,上小一後就自覺開始跟著哥哥,開啟每日的晨讀模式。
夏天還好,但南方的冬天雖不下雪,早起時十度左右的天氣,也還是很冷的。驚訝的是,哥倆在陽臺早讀習慣了以後,喊他們進屋讀,他們反而覺得不自在。用弟弟的話說就是——“凍一凍,才能喚醒我腦袋裡的小精靈起床工作啦!”


在陽臺早讀

方法用對,效率翻倍
晨讀二十分鐘看似短暫,但日積月累的成果卻是巨大的。
一本《小學必背古詩詞138+75首》,在一學期的反覆朗誦中,哥哥輕輕鬆鬆背了下來。接著,我們又開啟了小古文的背誦,用了一個多學期的時間,拿下了《小古文100課》。在這樣的節奏中,初中的古文和必背課文,在四年級前已經全部背完。偶爾期中和期末等大考前,早起還能讀讀課內生詞和課文,權當複習。
而弟弟開始晨讀時,我也更有經驗了,還分出時間兼顧英語,每天除了讀古詩詞,還加入三本牛津樹。弟弟成功在二年級前,就讀完牛津樹 9 階的所有繪本,現在已經轉戰RAZ,目標是用一年時間通關 Z 級。


日積月累讀下來的的英語繪本一框一框
不得不提的是,晨讀的好處是無形中還鍛鍊了語感,增加了識字量和詞彙量,而且記憶力也因此得到了長足的進步。
現在哥倆校內的聽寫、默寫作業,我已經很少操心。因為大量的誦讀中,他們對字形字義的識別,對文章意思的理解,都越發得心應手。


從前害怕背書的小男孩,如今已經長成背誦小達人
記憶力是可以訓練的,重要是找到“大腦進行記憶的邏輯”[1]。
如果當初我早點了解到“獅子記憶法”的精髓,不知道可以少走了許多的彎路,母子間可以減少多少無謂的紛爭。
現在想想回想哥哥剛上小一時,天天在吼“你記啊,看著記下來啊”的自己,簡直是太愚蠢了。比起死記硬背,正確認識記憶運作的模式,然後在持之以恆的堅持中進行記憶訓練,才是最有效的提高學習效率的辦法。
所以,讓我們把吼孩子的力氣,用在幫助他們找對辦法上。
一起用更行之有效的辦法,減少學習的負擔。
相信,方法對了,母慈子孝,學業進步不是夢。

你有什麼好的記憶方法嗎?
留言區分享一下吧~

編輯丨羚羊,人類幼崽觀察家。
參考資料丨[1] 《考試腦科學》(日)池谷裕二/著,人民郵電出版社,2021年03月
[2] 《提高記憶力的秘密》 (日)池谷裕二,(日)系井重裡/著,賈黎黎/譯,南海出版社,2009年02月
[3] 《過目不忘的讀書法》(日)樺澤紫苑/著 張雷/譯, 中國青年出版社,2023年04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