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丨繆斯的多重曝光:德菲因·塞裡格逝世35週年紀念影展

130年前,電影誕生於法國,而2025年適逢法國偉大的藝術家德菲因·塞裡格逝世35週年,為慶祝電影誕辰,向電影藝術家致敬,由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指導、上海電影博物館主辦的“繆斯的多重曝光:德菲因·塞裡格逝世35週年紀念影展”將於4月25日至5月4日,我們將以此窺探這位銀幕繆斯如何將表演化為女性主義行動,書寫女性的真實存在。
本次影展精選了德菲因·塞裡格出演的七部作品,從奠定其國際聲譽的《去年在馬里昂巴德》和《莫里埃爾》,到風格各異的《驢皮公主》和《資產階級的審慎魅力》,再到三部同為1975年上映的作品《印度之歌》《阿洛漪絲》《傾斜的花園》(後兩部均為內地首映),均在上海影城SHO一號廳放映。
(帶*為映後交流特別場,
具體資訊敬請關注後續推送)

上海電影博物館會員購票時間:2025年4月17日(週四)10:30~24:00 

上海電影博物館會員購票提示:4K影片85元/張,非4K影片75元/張,座位有限、享受會員折扣,僅支援物館現場取票
普通觀眾開票時間:2025年4月18日(週五)12:00

票價:貓眼、淘票票平臺4K影片85元/張,非4K影片75元/張;上海影城線下購票4K影片80元/張,非4K影片70元/張

  繆斯的多重曝光  
“我不是幻影,我是一個女人。”
1968年《偷吻》中德菲因·塞裡格的這句臺詞,宛如一句女性宣言,更似她一生的註腳——從法國新浪潮的“神秘繆斯”到將女性主義貫徹到底的“反叛導演”,此外,她還是社會活動家、女性主義運動先驅,更是一位具體而鮮活的女性,始終散發著如她嗓音般獨特的動人魅力。
(Delphine Seyrig,1932-1990)
這位1932年出生於黎巴嫩貝魯特的傳奇女演員,童年在多元文化背景的學者家庭中成長,自幼掌握多國語言,17歲時卻選擇以表演為終身志業,其藝術生涯橫跨戲劇、電影、電視三界。1961年,29歲的她因《去年在馬里昂巴德》一舉成名,成為阿倫·雷乃、路易斯·布努埃爾、弗朗索瓦·特呂弗等大師眼中的“繆斯”,後又與瑪格麗特·杜拉斯、香特爾·阿克曼、利利亞納·德·凱爾馬德克等女性導演合作多部經典。
不論是成名作中神秘優雅的中產階級女性、《印度之歌》裡疏離破碎的大使夫人,還是《驢皮公主》中狡黠幽默的丁香仙女、《暗夜之女》裡魅惑的同性戀吸血鬼,抑或同時作為“瘋女人”和“偉大藝術家”的阿洛漪絲、從麻木到絕望的家庭主婦讓娜·迪爾曼……德菲因·塞裡格始終演繹著女性的複雜面相,試圖以多元的複雜角色和女性主義的表達,打破被男性凝視的“幻影”形象,撕碎被外界定義的標籤。
銀幕之外,她以導演身份拍攝多部關注社會議題的短片,透過紀錄片《美麗噤聲》為女演員發聲,並於1982年聯合創辦“西蒙娜·德·波伏娃視聽中心”,推動女性影像創作。正如她曾說:“有必要讓電影裡的女性開始表達自己,此前我們只能看到男性刻畫的女性形象,所以亟需女性開始刻畫自己的形象。”這一觀點至今仍促使我們反思藝術作品中的女性議題,更讓我們持續思考女性在當今社會面臨的困境。
下面電博君先帶大家看看本次展映影片的精彩看點。

一、《去年在馬里昂巴德》(1961)
4K,中英字幕
影片看點:法國電影大師阿倫·雷乃最負盛名的威尼斯金獅獎傑作,29歲的塞裡格驚豔亮相。
巴洛克式佈景構築的記憶迷宮中,德菲因·塞裡格飾演的無名女子冷峻神秘,遊走於虛實之間,其沙啞的嗓音和吟誦式的語調,完美詮釋出角色薄紗般的疏離與脆弱。正是這“需要觀眾參與創作”的影片,讓塞裡格獲得巨大的國際知名度,也使得“神秘繆斯”的標籤深深烙印在她之後的演藝生涯中。影片配樂來自塞裡格之兄弗朗西斯·塞裡格,管風琴的神秘感與重複變奏的臺詞完美融合,造就了導演雷乃口中“一部沒有歌曲的音樂劇”。本次展映的4K修復版,將讓影片經典的黑白影像更顯優雅細膩。
二、莫里埃爾(1963),中英字幕
影片看點:阿倫·雷乃獲金獅提名的又一經典,塞裡格榮膺威尼斯電影節影后最新修復版內地首映。
影片全名《莫里埃爾或歸來之時》,阿倫·雷乃與編劇讓·凱羅爾再度合作。時年31歲的德菲因·塞裡格一改雷乃前作中的冷豔美女形象,飾演了一位疲憊而矛盾的中年寡婦,與飽受阿爾及利亞戰爭陰影折磨的繼子共同深陷記憶的泥沼。導演雷乃以攝像機為情感載體,將角色未曾言說的感受置於精心剪輯的鏡頭語言中,模糊了過去與現在、記憶與真實的邊界。塞裡格的每個表情、眼神及動作中彷彿都暗含了無聊、渴望、不悅等複雜感情,這般細膩入微的表演也為她贏得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沃爾皮杯最佳女演員
三、驢皮公主(1970),簡體中字
影片看點:雅克·德米導演生涯中在法國本土票房最成功的歌舞片。
改編自《灰姑娘》原作夏爾·佩羅的童話故事。法國著名女演員凱瑟琳·德納芙完美詮釋了公主的優雅與叛逆,不論是閃耀的“太陽裙”還是驢皮裝都那樣惹人喜愛;德菲因·塞裡格飾演公主的丁香仙女身著淡紫紗裙,狡黠的眼神配合“仙女永遠正確”的臺詞,將角色的優雅與不羈完美結合。兩位的精彩互動顛覆了傳統童話的女性形象,影片中能產出金銀的奇驢、會講話的玫瑰與直升機等荒誕元素不斷碰撞,搭配米歇爾·勒格朗跳脫的配樂和雅克·德米標誌性的華麗佈景,共同締造出這部奇幻風格的歌舞佳作。
四、資產階級的審慎魅力(1972)
4K,簡體中字
影片看點:超現實主義大師路易斯·布努埃爾晚年集大成之作,第45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影片透過荒誕的突發事件、各種超現實插敘與夢中夢,將夢境與現實的界限徹底模糊。德菲因·塞裡格繼《銀河》與布努埃爾相識後二人的再度合作,她那種與生俱來的優雅與疏離氣質,讓她飾演的西蒙妮成為資產階級女性的完美象徵,她與布魯·歐吉爾、斯特凡·奧德朗等法國頂尖女星共同演繹了一群永遠吃不成飯的資產階級,他們眼神空洞、茫然地徘徊,優雅外表下掩藏著慾望與虛偽,影片在黑色幽默中解構了所謂上流社會“體面生活”的虛無本質。本次影展將帶來新的4K版本。

五、阿洛漪絲(1975)4K,簡體中字
影片看點:塞裡格與於佩爾隔空演繹瑞士女畫家,4K修復版內地首映。
1975年是塞裡格上映作品最多的一年,其中《阿洛漪絲》雖與《讓娜·迪爾曼》《印度之歌》同期卻鮮少被提及。這部戛納金棕櫚獎提名作由波蘭籍法國女導演利利亞納·德·凱爾馬德克執導,聚焦瑞士藝術家阿洛漪絲·科爾巴茲的傳奇人生。塞裡格突破性地演繹了這位藝術家飽受精神折磨的青年至老年期,與彼時僅22歲的於佩爾飾演的少女時期形成動人對照。塞裡格曾表示格外珍視這個角色,因為可以摒棄傳統“瘋女人”的誇張演繹,“只是演繹角色在事件中的真實反應。
六、印度之歌(1975),簡體中字
影片看點:杜拉斯顛覆電影傳統的代表作,曾獲1976年凱撒獎提名。
德菲因·塞裡格與杜拉斯繼《音樂》後再度合作,她飾演的法國駐印度大使夫人呈現出一種在場又不在場的迷人魅力,在74個緩慢移動的鏡頭中,以近乎雕塑般的姿態詮釋殖民地的疏離與慾望。杜拉斯在創作筆記中透露,演員在排練時需要邊行動邊聆聽關於行動的敘述,這使得塞裡格的表演呈現出一種詩意的分心感。500餘句縹緲的畫外音與卡洛斯·達萊西奧憂鬱的鋼琴旋律交織,讓影片如一艘進了水的船”,在記憶與現實、死亡與鮮活的夾縫中隨女主人公的命運緩緩沉沒。本次展映2K修復版。
七、傾斜的花園(1975)4K,簡體中字
影片看點:塞裡格與法國國寶級女星讓娜·莫羅合作的冷門佳作,最新4K修復版內地首映。
本片是德菲因·塞裡格與其伴侶薩米·弗雷少有共同出演的幾部電影之一。影片透過碎片化剪輯營造了一種浪漫又失落的氛圍,塞裡格飾演的神秘女子凱特身著白衣遊走於翠綠鄉間,以疏離而自洽的姿態成為殺手揮之不去的執念,每幀鏡頭彷彿都在朦朧的光影間暗含角色的悸動心情。法國國寶級女星讓娜·莫羅還在本片驚喜客串並獻唱其親自作詞的歌曲,這也是她與塞裡格為數不多的合作。

▲▲▲
推廣/合作/活動加微訊號:directubeee
▲▲▲
創作不易,感謝支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