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有些人學習看起來毫不費力,而有些人即便辛苦努力,成績卻依然不佳?大家是否思考過,這或許是學習方法的問題?方法不當,努力便可能付諸東流。掌握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不僅能提升我們的學習效率,還能使學習更具主動性,成為一種可持續的能力。

費曼學習法

這個技巧的靈感源自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理查德·費曼(Richard Feynman)。在他的自傳中,費曼提到自己曾對一篇深奧的研究論文感到困惑。他的解決方法是,深入研究論文的輔助材料,直到掌握了足夠的基礎知識,能夠理解其中的複雜思想。
費曼技巧同樣基於這一原理。面對一個複雜且內涵豐富的想法,應該將其分解成小塊,逐一攻克。這樣,你就能填補所有知識缺口,否則這些缺口會阻礙你對這個想法的理解。
費曼技巧其實很簡單:拿一張白紙,在頂部寫下你想理解的想法或過程;然後用自己的話解釋它,就像你在向別人傳授這個想法一樣。
關鍵在於,將一個想法分解成小塊後,可能會重複解釋一些已經掌握的知識點。但最終,你會遇到一個臨界點,無法再清晰解釋。這時,你就找到了需要填補的知識缺口。為了填補這個缺口,你可以查閱課本、向老師請教,或在網際網路上搜索答案。通常,一旦你準確界定了自己的不解或誤解,找到確切答案就會相對容易得多。
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農民父親,他的兩個孩子分別考上了北大和清華。當人們向他請教教育經驗時,老農民笑呵呵地說:“我一個農民,又沒文化,哪有什麼絕招?我就是讓孩子每天放學後,把老師講的內容給我講一遍。如果講不清楚,第二天就讓他去問老師。”
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輸出是對知識的細化。我們透過思考、消化、吸收,再用自己的話解釋知識概念,這樣不僅加深了印象,而且相比單純的閱讀,這種方法更加耗費精力,但效果也更好。

思維導圖學習法
思維導圖,又稱心智導圖,是一種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用於表達發散性思維。它運用圖文並重的技巧,將各層級主題有序呈現,透過節點相連,形成一條清晰的記憶鏈。
最初,思維導圖多采用手繪方式,雖然美觀且自由度高,但傳播性受限,且操作門檻較高。相比之下,使用思維導圖軟體繪製,即使沒有繪畫基礎,也能輕鬆製作出專業的圖表。
思維導圖學習法的關鍵要素包括:中心點、分支線、關鍵詞以及個性化標誌。這種方法有助於培養學習者的邏輯性和全域性思維。
思維導圖學習法能將看似分散的知識點串聯成線、結成網,實現知識的系統化、規律化和結構化。系統化的知識力量強大,其組織起來的力量遠非個體力量的簡單疊加,而是呈幾何級數增長。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學習路徑,縮短學習距離,讓學習變得更加輕鬆。

思維導圖的五大優勢:
1. 把書讀薄:解決學生看大量書籍、做眾多試卷、參加無數培訓班,卻感到力不從心、不堪重負,最終成績仍無顯著提升的問題。
2. 重點把握:幫助學習效率低、複習方向不明確的學生,抓住學習重點和關鍵,避免只知其一、不懂融匯貫通的問題。
3. 記憶更多:有效解決學生反覆記憶卻容易遺忘,被繁重學習任務壓得喘不過氣來的問題。
4. 方法獨特:針對學生思維反應慢、解題無方法、做題無技巧的問題,提供獨特思路,避免死記硬算,助力學生輕鬆拿高分。
5. 解題更準:解決學生思維混亂、找不到關鍵問題的情況。只需順著核心問題的分支,向上或向下追溯,即可清晰解題思路,獲得更快捷的解題方法。

將學過的知識用思維導圖畫出,構建個人的知識框架。自己的學習物品也應按此框架固定位置擺放,例如課外書和課本,可以按年級分類整理,以免使用時手忙腳亂地尋找。

海馬體學習法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昨晚還沒背熟的書,起床後卻突然記得很牢;有時在某個時間段背書特別快,彷彿開了掛;考完試後,走出考場才突然想到正確答案;睡覺前思考的題目,起床後發現竟然會做了……這些都是強大的海馬體在默默學習的表現。如果你能利用海馬體進行學習,那麼你學習8小時的效果可能會等於別人學習24小時。那麼,如何利用海馬體進行記憶呢?關鍵在於進入三大記憶狀態,讓海馬體產生相應的激素。
(1)飢餓時,海馬體會產生LTP。把握早飯前、午飯前、晚飯前這三個飢餓點,心無旁騖地背書20分鐘,你會發現記憶效率達到最大化!
(2)走動時,海馬體會產生θ波。因此,邊背書邊走動可以加快記憶速度。
(3)寒冷時,海馬體會產生危機感。當我們感到寒冷時,這種危機感會刺激海馬體。所以,在稍感寒冷的房間裡背書可以提高記憶效率。
介紹幾個適合背誦的時間段:睡覺前20分鐘背誦,以及吃飯前的飢餓時段背誦。
早上起床後,複習頭天晚上背誦的內容。
睡前背書建議:
睡前一小時,務必用來背書。海馬體會在你睡著後,自動加工睡前背誦的知識。這樣,當你沉睡時,海馬體仍在替你高效記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即你背一小時相當於別人背八小時,實現夢中的“內卷”。
起床複習提示:
起床後,利用15分鐘時間,迅速回憶昨晚背誦的內容。這一行為能促使海馬體進一步加工知識,讓其進入潛意識,實現24小時不間斷的自動記憶鞏固。

與反覆閱讀這種複習方法相比,翻到書的目錄頁,按照目錄回想事實、概念或課本里的具體內容會更為有效。這種方法就是檢索式複習。樊登老師曾分享,他上學時成績優異,每次複習都是翻到目錄頁,根據目錄回憶每個章節的內容、概念解釋及應用領域。這種主動在大腦中檢索知識的方式,對促進長期記憶效果顯著。
同樣,睡覺前也可回憶當天所學內容。若無法清晰表述,說明存在模糊之處,第二天應及時複習。初三時,我與一位同學同住,他物理成績不佳。每晚,我會給他講解物理,即使關燈後也能盲講,從教材第一頁到最後一頁,這也是檢索式學習的一種體現。有時,我們還會互相解釋歷史名詞。

定量學習法同樣有效。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堅持每天四點起床寫作4000字,每週跑步60千米,便是定量學習的典範。我數學曾不好,便每天做三道數學題;歷史不佳,但同桌讀過《二十四史》,我便每天向她提三個問題。而我英語成績好,得益於每天至少晨讀英語30分鐘。
有個同學,中考第一年英語僅得55分(滿分120)。他選擇復讀,並採用定量學習法。假期裡,他買了一本《中學英語語法》,反覆閱讀三遍,終於豁然開朗。背單詞方面,他每天背誦200個,早晚各背一次,半個月背完一遍,再複習。那個暑假,他將初中核心單詞1500個背了三遍。
英語聽力是他的弱項,只能聽懂簡單詞彙。於是,他花80元買了單放機,借英語磁帶,每晚下自習回家路上聽英語。閱讀理解也是難題,他每天做一篇,並讓老師或同學批改,不認識的單詞查字典標註。起初,他做一篇閱讀理解需30多分鐘,但堅持下來,速度逐漸提升。
至於英語小作文,他採用笨辦法,每天背一篇再抄三遍,字寫得工整如印刷體。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二年中考,他英語考了118分。
同學們,我們要堅信,蒼天不負有心人。好的方法加上持之以恆,我們的時光定不會白費,夢想終將實現。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三十多年來,一直保持著早晨四點起床的習慣,要求自己每天必須寫作四千字,並且每週跑步六十千米。他依賴的是定量學習法。例如,我當年數學不好,便給自己定下每天做三道數學題的任務。歷史不佳,而我的同桌據說熟讀《二十四史》,於是我每天向她請教三個歷史問題。我的英語之所以優秀,得益於每天至少朗讀英語三十分鐘的習慣。
有個同學,第一年中考英語僅得55分(滿分120分),於是他選擇復讀。假期裡,他買了一本《中學英語語法》,反覆閱讀了三遍,從句型到時態,一一理解透徹。就像一直迷路的人,忽然得到了一張指引方向的地圖,他恍然大悟,原來英語的規則是這樣的。
學習英語,關鍵在於積累詞彙。他要求自己每天背誦200個單詞,早上吃飯前背30分鐘,晚上睡前繼續背誦,直到記住為止。就這樣,半個月背完一遍,然後再複習。那個暑假,他把初中核心單詞1500個背了三遍。
英語聽力薄弱,他只能聽懂簡單的sorry、yes、no等詞彙。於是,他花了80元買了一個小錄音機,從英語老師那裡借了英語磁帶,每晚下自習回家的路上,都戴著耳機聽英語。
閱讀理解是個難題,他每天給自己佈置一篇閱讀理解的任務,然後請老師或同學批改。遇到生詞,他就查字典並標註。剛開始,做一篇閱讀理解需要三十多分鐘,因為生詞太多,需要逐個查閱字典,速度很慢。
對於英語小作文,他採用了一個笨辦法,每天背誦一篇作文,並抄寫三遍。當時還沒有衡水印刷體,但他認為字跡工整一定能得到老師的印象分,所以他寫的英語就像四線三格里的印刷體一樣整齊。
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二年中考,他的英語成績達到了118分。同學們,我們要堅信,蒼天不負有心人。只要我們採用正確的方法,並持之以恆地努力,相信我們的時光就不會白費,夢想終將實現。

讓我們一起培養有夢想的孩子!



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小編進行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