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有遵義這片紅色熱土,才存放得下他的心靈與真愛——放棄海外優渥條件回到祖國,用十年光陰書寫科研報國的赤子之心。他以實驗室為戰場,以講臺為舞臺,在藥物化學的星辰大海中劈波斬浪。他就是全國先進工作者、遵義醫科大學歐美同學會副會長、遵義醫科大學藥學院製藥工程教研室主任韓文勇,一位用創新和奉獻詮釋新時代工匠精神的追夢人。

攻克製藥科研難題
耐藥性、合成工藝複雜……攻克這些全球藥物研發“卡脖子”難題,是韓文勇科研征途上的衝鋒號。他帶領團隊開發新試劑和新策略,在“藥物氟修飾”領域開闢新徑:α-重氮三氟乙基鋶鹽的誕生,讓抗肝癌藥物研發迎來曙光,“骨架復原”策略以高步驟經濟性和原子經濟性合成氨來佔諾等藥物關鍵分子,為全球藥企降本增效提供了中國方案。發表高影響因子國際期刊論文23篇,獲授權中國發明專利8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3項、省級專案2項,獲貴州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貴州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這些成果和榮譽背後,是韓文勇夜以繼日的堅守,更是科研工作者對“科技自立自強”的鏗鏘回答。
“曾有一項藥物合成實驗,一個棘手的副反應問題歷經上百次實驗都未解決,一卡就是兩年多。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刻,實驗室裡歡呼聲瞬間響起,這是我最難忘的場景。”韓文勇和他的團隊一路披荊斬棘,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科研難題。當Synfacts、化學深耕堂、CBG資訊、X-MOL等知名學術平臺將他的成果列為焦點,當“貴州省有機氟化學科技創新人才團隊”的牌匾高懸實驗室,韓文勇始終清醒:“科研沒有終點,只有下一個高峰。”
點燃青春之火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這八個字,深深刻在韓文勇的教學基因裡。他重構課程體系,打通“理論-實踐-創新”鏈條;他打破傳統課堂,用前沿科技點燃學生思維火花。實驗室裡,他手把手指導學生操作;競賽場上,他指導學生團隊斬獲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全國總決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製藥工程設計競賽二等獎……發表13篇本科生參與研究的SCI論文、指導研究生髮表SCI論文20篇、指導學生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8項、指導的7名碩士考入中國科學院大學等頂尖學府……這些數字的背後,是他倡導的“科教融合”理念的最好註腳。
“韓老師教給我們的不僅是知識,更是科學家的擔當。”學生的評價,道出了這位優秀教師的初心。從課堂到實驗室,從貴州到全國,他播撒的種子,逐漸在醫藥領域嶄露頭角,為行業發展添磚加瓦。

鑄就團隊之魂
2014年,韓文勇在遵義組建了貴州首個有機氟化學團隊。在科研平臺、儀器裝置和生源質量都極其艱難的情況下,他以長征精神淬鍊團隊品格,以“信念堅定、顧全大局、頑強拼搏、嚴謹治學、開拓創新”的遵醫精神感召團隊成員和學生,激發攻堅克難的動力源泉。十年磨一劍,這支隊伍從零起步,最終獲批“貴州省有機氟化學科技創新人才團隊”,還被授予“韓文勇勞模創新工作室”稱號。
校企協同、產學研融合……他推動遵義醫科大學制藥工程專業躋身“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還以“製藥工程產學研協同育人”理念為貴州醫藥產業輸送高階人才。榮譽牆上,“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熠熠生輝,見證著他在專業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成績。
韓文勇用十年光陰詮釋了何為“紮根”。他說:“我早已將遵義視為自己的故鄉,將繼續紮根教學科研一線,與學生攜手探索藥物化學的奧秘,以滿腔熱忱為貴州人才培養和生物醫藥創新發展傾盡全力,助力貴州醫藥領域不斷向前邁進。”未來,他將繼續以氟為筆、以化學為墨,在黔中大地的畫卷上,書寫下一個十年的科研傳奇。
來源 :貴州省歐美同學會

今日文章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