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卯卯
來源:閱讀第一(ID:Readfirst)
中小學都到了期末考試季,與此同時,一個堪稱恐怖的現象也開始蔓延——許多孩子為了跟上學習進度,考出好成績,吃上了一種叫“聰明藥”的東西。
在那些頂尖學校,“嗑藥上學”的現象更加明顯。
有網友稱,自己家鄰居孩子一直都特別聰明,搖號進了魔都頂尖、但也極卷的一所中學。
這本是一件幸事,結果為了跟上學校的教學節奏,孩子一直在吃“聰明藥”才能不掉隊……
“聰明藥”到底是什麼?真能讓人變聰明嗎?在聰明藥的背後,到底有多難以預估的後果?

說是聰明藥
實則堪比毒品
“聰明藥”一般指專注達(鹽酸哌甲酯緩釋片),主要用於治療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俗稱多動症,也常被簡稱為ADHD),這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劑,能夠改善患者的注意力和情緒。
此外,“聰明藥”還包括利他林(主要成分為哌醋甲酯)、阿德拉(主要成分為右苯丙胺)、莫達非尼三類精神藥品,全部屬於一類管制精神類藥品!
正因為這類藥物能提高專注力、降低疲勞感,所以被不少家長盯上了,成了他們眼中能提高學習效率和成績的“神藥”。

《人民日報》還曾在客戶端收到過家長留言:“聽說這種藥能提高孩子專注度,進而提升學習成績,能給孩子吃嗎?”
而精神科教授也給出了嚴肅答覆:
在社交平臺上檢索,還會發現不僅是青少年的父母,更有很多大學生、成年人為了短期目標鋌而走險選擇自主服藥。

有名校學子為了考前能專心複習,自己給自己“診斷”為ADHD,然後嘗試各種藥物;
有網友去醫院問診,醫生說遇到的病人中,大部分成人都不是患者,而只是為了考研或備考出國等等目的而尋求開藥的;
在科普私自用藥危害的帖子下面,甚至也有網友留言詢問“怎麼才能買到這些藥?”……
如果真的認為孩子或者自身有注意力方面的問題,也要去正規醫院檢查確認,而不是私自用藥解決。
更何況,是藥就有副作用,對於沒病吃藥的人來說尤其嚴重。
以專注達為例,藥物可能帶來的副作用就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厭食、失眠、焦慮、情緒低落、頭疼、心跳過快……
此外,這類藥物都有潛在的成癮性!
對於沒有生病的普通人來說,私下服用專注達,很容易形成依賴;對於發育中的青少年來說尤其如此。
每年都有很多因為“聰明藥”上癮的患者,年齡最小的僅有14歲!
也許短時間內,的確可以因一次服藥而帶來短期的注意力提高、成績上升。但長期用藥,大腦將會承受不可逆轉的巨大損傷,一旦成癮,更是堪比染上毒癮,完全是得不償失!

為了提高成績
全球學生都在亂吃藥
管制藥品被濫用的現象,在優秀且高壓的群體中,似乎尤為嚴重。
尖子班學生,為了趕上學校進度而服藥;想進一步提升自我的成年人,為了考研或出國而服藥希求提高注意力……
在英美國家,名校生為了學業而濫用藥物的現象,出現的更早且更普遍。
早在2014年,就有研究顯示,美國常春藤盟校中,大約五分之一的學生濫用處方興奮劑來取得學業進步!
這一數字是普通大學生群體的兩倍之多。
69%的美國藤校受訪者服用藥物來寫論文,66%用於複習考試,27%的受訪者服藥參加考試。這些服藥的學生中,46%都不認為這種做法是作弊。

這種現象在美國高中也悄然流行開,尤其是那些富裕的精英群體中。
學生們把這些藥物稱為“學習輔助工具”,甚至沒覺得自己是在吃藥——這已經形成一個完整的灰色市場。
精英高中裡,三分之一的學生都有某種精神活性藥物的處方:抗抑鬱藥、多動症藥物或焦慮症藥物……
美國藥物濫用和精神健康服務管理局在2013年釋出了一份報告:2005年至2011年間,因非醫療用途使用精神類興奮藥物而到急診室就診的人數增加了兩倍。
時至今日,這個數字將更為龐大和可怕。
美國CBS新聞的首席醫療記者把這種行為稱為“俄羅斯輪盤賭”——因為使用興奮劑的風險包括心臟病發作、中風、精神病甚至死亡。
這種現象在英國同樣氾濫。
在牛津大學,早在2017年就有15.6%的學生在沒有拿到處方的情況下,自主選擇服用莫達非尼或相似藥物。

圖源:BBC
銷售莫達非尼的網站Modup向英國《衛報》透露,考試期間運往英國的莫達非尼數量翻了一番,主要是發往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其次是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這些都屬於全英國最優秀的大學。
太多孩子在用藥學習,甚至導致英國出現了藥物短缺的情況,導致真正的ADHD患者可能缺乏足量的藥物。
以學習壓力大而聞名的韓國,也有濫用聰明藥的情況出現。
有學生選擇韓國傳統藥物“清心丸”和“拱辰丹”來緩解緊張和焦慮,即便這些藥物可能帶來腹瀉和頭暈等副作用。

圖源:韓國先驅報
使用ADHD管制藥物的學生也不在少數。韓國衛生當局在2024年8月4日至14日針對大學申請者的非法藥物分銷特別檢查中,共發現669起向學生非法銷售ADHD藥物的案件。

想著提前搶跑
卻輸慘了
如果以吃“聰明藥”來稱呼這種濫用藥物的行為,似乎還不足以帶來警示性。
那如果告訴你,吃聰明藥,無異於“吸毒”呢?
在我國,毒品的定義就是一眾國家規定管制的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當對這些藥品的使用是與醫療目的無關時,就是吸毒。
專注達、利他林、莫達非尼、阿德拉等藥物,具有成癮性大、耐受性和副作用強等特性,全部屬於國家管制的精神藥物,極有可能會抑制或損害少年、兒童的大腦神經發育。
如果沒有確診ADHD而私下使用甚至是濫用這類藥物,會產生一些精神症狀,如靜坐不能、易怒、運動障礙(抽搐)、興奮、失眠、嗜睡、睏倦、疲勞、頭暈、抑鬱、情緒不穩定、定向障礙、幻覺甚至躁狂,還有不可忽視的成癮性。

斷藥後,更會出現注意力渙散、精神萎靡、暴躁抓狂等症狀。
為了一時的成績提高鋌而走險,無異於玩火自焚。
更何況,服用這些藥物並不能真的提高成績!
美國一項研究表明,沒有ADHD的人在服用此類興奮劑時,他們在簡單的記憶和注意力任務中的表現,和那些服用安慰劑的人一樣。
也就是,普通人吃ADHD藥物所感受到的好處,都可能源於安慰劑效應。
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的Rachel Fargason表示,興奮劑對患有ADHD的人有幫助,但對沒有普通人卻沒有幫助,因為多巴胺並不是越多越有助於工作和學習,多巴胺的分泌有一個“最佳劑量”,過猶不及。
對於普通人來說,私自使用ADHD可能根本沒有作用,更何況還有副作用和成癮性的困擾。
無論是陷入內卷漩渦的青少年學生,還是為了短期目標尋求提升的成年人,都不應該鋌而走險,把自己的精神和身體健康輕易拿來置換眼前的所謂“好成績”。


你“在看”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