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正在和“原地內卷”說再見


這幾年,不少行業、不少企業,深受內卷之苦,競爭本身無過,但“內卷”卷錯了方向,卻是一種低效、無序的競爭。
拿汽車行業來說,在價格上,不少車企為保住市場份額,採用大幅降價的方式,導致利潤空間壓縮。
於是車企不得不控制成本,不得不削減研發投入,放緩,甚至是放棄創新。
要知道,汽車產業本身,就是一個技術密集的行業創新,是推動產業向上發展的核心動力
一旦放棄主動創新,整個產業技術就會迭代停滯,整個行業也會面臨嚴重的產品同質化問題。
關鍵是,內卷之下,那些原本投入大量資源,進行正向研發、追求高品質的車企,在市場上,可能因為價格劣勢而銷量下滑;但一些靠低價低質、模仿抄襲的車企,短期內卻能搶佔份額。
這種“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一旦形成,一旦變得“持久”,將會造成極為嚴重的後果,最終導致中國汽車產業,在全球產業鏈分工中,始終處於低端位置。
一個血淋淋的案例是,國產摩托車,曾在越南佔據很大的市場份額,後來國內摩托車企業競相壓價,搞惡性競爭,產品質量卻跟不上,最後失去了東南亞市場的優勢地位。
如今,隨著內卷現象愈發嚴重,單靠行業“己律”,已經無法化解這一難題,必須用“他律”的方式,實現破局。
去年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要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到了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再次提及“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
從“防止”到“綜合整治”,字眼的變化,也反映出內卷式競爭,正給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接下來,國家或許會進一步出臺相關政策,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規、行業規範,對內卷式競爭行為,予以更有力的管理和懲治。
當然,有形的手,只是破局,無形的手,才能長遠。
除了高層的引導和監管,車企更應該主動,去強化科技自立自強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透過資源整合與協同創新,提升整個行業的技術水平與創新能力。
浮躁塵世、總有清流。事實上,也不是所有車企都參與“內卷”,不是所有車企,都放下了科技創新的使命。
比如前段時間,權威媒體就用長篇文章“怒贊”了蔚來,起因是蔚來新上市的行政旗艦ET9,在很多前沿技術應用方面實現突破,權威媒體直言:蔚來ET9是下一個時代的技術燈塔。
可以說,ET9體現了中國汽車在底層關鍵技術領域的趕超,以及中國汽車產業向傳統豪華品牌堡壘市場邁進的決心。
我個人非常認同,因為我本人參加了一個月前的蔚來ET9上市活動,也正兒八經對這款車有過深度的瞭解。
在很多前沿技術層面,ET9都可圈可點,比如說,ET9是中國首款,獲得工信部量產許可,搭載線控轉向技術的車型。
所謂線控轉向技術,它能實現方向盤與轉向輪的完全解耦,在簡化車輛機械結構的同時,又能大幅提升車輛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據蔚來官方資料,ET9的線控轉向系統響應速度提升30%,轉向精度達到±0.5°。
重要的是,放眼全球,搭載線控轉向技術的量產車型,除了蔚來ET9,僅有特斯拉Cybertruck。
從這一層面來看,蔚來打破了特斯拉此前的技術“壟斷”引領中國智慧駕駛技術又邁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技術創新,是解鎖未來的關鍵鑰匙。
在我看來,唯有像蔚來這樣,堅定不移地走技術創新之路,摒棄無效內卷的行為,才能讓中國汽車在全球汽車產業的星辰大海中揚帆遠航。
讓我們實現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的華麗轉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