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牌們如何捅破內卷天花板?

1月7日,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2025年國際消費電子展覽會(CES)如期開幕,不出意料地,成為各種創新技術與AI融合的超級劇場。
就在不久前,英偉達董事長兼CEO黃仁勳在香港科技大學與校董會主席沈向洋對話時說,大灣區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同時擁有機電技術和AI技術的地區,這為當地企業提供了獨特的發展機會。
在CES上,超過1300家中國廠商正充分利用這一機遇,展示他們的創新成果。透過技術創新、全球化以及AI技術的融合,中國企業正打破內卷、走向世界的新空間。

勇敢跳出內卷,爭取中高階突破

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反內卷”“破卷”已成為國內財經圈的輿論焦點。尤其是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無疑是7月政治局會議首提“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的升級版。
有市場就有競爭和拼搏,“卷”是競爭的伴生物,會長期存在。如果企業希望行業一點兒不卷,太太平平舒舒服服,並不現實。
但另一方面,優秀的企業絕不滿足於在同一水平線上捲來捲去,而是會努力跳出卷、超越卷。
去年12月12日,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在和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交流時說,在卷的過程當中不斷地去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執行力、行動力,美的的口號是“積極參與內卷,但是要勇敢跳出內卷”。
“參與內卷,就是要跟大家比成本、比價格、比效率、比產品。勇敢跳出內卷,就是要靠產品和技術的創新。不要在地板上卷,要捅破天花板。”
去年11月27日,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在香港大學經管學院演講時明確表示,成本競爭難以持久,要透過技術創新、產品創新以及品牌傳播,最終在價值實現中體現自身競爭力。12月11日,他在TCL全球技術創新大會上說,在當前市場競爭中,低價競爭沒有出路,只會陷入無窮的“內卷”,要超越對手“就必須爭取更多的中高階產品的突破”。
在20多年前,國貨的確以“中低端+低價”為主。華為手機2003年起步時,也是依託運營商,生產低成本的定製手機。但華為不甘心一直給運營商做代工生產,開始從“白牌機”向“自有品牌”轉變,向中高階市場進軍。真正的改變就是在2012年1月的CES上,華為釋出了首款高階智慧手機Ascend P1 S,機身厚度只有6.68毫米,是當時世界上最薄的智慧手機,這是華為手機邁向高階市場的第一步。
同在深圳的大疆則是透過將無人機從專業市場帶入大眾消費領域,一鳴驚人。大疆2006年誕生,2012年成功推出了世界首款航拍一體機——精靈Phantom 1。此前,無人機市場主要侷限於專業領域,價格昂貴、操作複雜,普通消費者望而卻步。大疆的精靈Phantom 1以親民的價格、便捷的操作和出色的拍攝畫質,讓普通人也能擁有屬於自己的“天空之眼”,錄下生活的美好瞬間。此後,大疆在旋翼晶片技術、飛控系統技術、飛行安全保障技術方面精益求精,2024年創下了在珠穆朗瑪峰地區海拔6000多米高空、零下5攝氏度和7級大風中,民用無人機的成功飛行記錄。
這些案例都說明,中國企業並不只是在參與“卷”,還能跳出“卷”,卷出不一樣的價值,向上而卷,向新而卷。

超越內卷,同樣的精神和不同的路徑

從追隨者、仿效者變成創新者、引領者,既需要具備富有遠見的戰略選擇和超前佈局,要做就朝著世界頂流去做;也需要持之以恆的韌性,穿越週期,愈戰愈勇。而最重要的,是要有無畏、敢為的精神。
比亞迪和TCL都是從廣東走出的製造業代表。2024年11月18日,在比亞迪成立30週年暨第10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釋出會上,董事長王傳福將比亞迪的成功歸因於三“敢”,一是敢想,二是敢幹,三是敢堅持。
而TCL在2022年CES上釋出的全新品牌口號正是“敢為不凡”(Inspire Greatness),2024年是TCL全球化25週年,所選擇的傳播主題也是“敢為世界向前”。
從新能源汽車的探路者到銷量全球第一,比亞迪成功背後是無數艱辛。無論是在動力電池上對磷酸鐵鋰技術路線的堅持,還是在長達16年時間裡,用五代DM技術讓插電混動技術從“非主流”變成“主流”,比亞迪都經歷了長期孤獨,一路被質疑乃至嘲笑。2011年,馬斯克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聽主持人說比亞迪是特斯拉的競爭對手,哈哈大笑:“我認為他們的重點應該是確保能在中國活下來。”
但比亞迪從不懷疑自己的選擇。信自己,敢堅持,比亞迪才從各種困境中走了出來,並從2020年開始實現了大爆發,推出了刀片電池、DM-i超級混動、e平臺3.0、易四方、天神之眼、雲輦、璇璣架構、第五代DM、易三方等多項核心技術。基於規模和垂直整合帶來的成本優勢,比亞迪有條件卷價格,但比亞迪的江湖地位更是靠卷技術而得。
如果說比亞迪的敢為主要體現在走了一條別人沒走過的路,TCL的敢為則表現在,在一片紅海中,敢於向上突破,挑戰高科技、重資產、長週期的半導體顯示產業。
2004年,TCL收購了法國湯姆遜彩電業務後遭遇重挫。湯姆遜彩電業務的專利集中於CRT映象管方面,但市場很快就轉向了LCD平板方向。關鍵時刻,李東生帶領TCL進行了深刻的反思,親自撰文《鷹的重生》——“鷹40歲時爪子和喙開始老化,等待它的只有兩個結果:等死,或拔掉羽毛、敲掉爪子,等待重生”。
在TCL的重生中,新生的最珍貴羽毛就是TCL華星,這一冒著巨大風險的鉅額投資,不僅解決了TCL彩電業務的上游核心部件問題,助力整個行業越過“少屏”之困,而且也讓TCL終端產業擺脫了單純依靠成本效率競爭的模式,進階為依靠屏顯核心技術驅動的創新型科技製造企業。
2018-2023年,TCL在技術研發上投入超600億元,一批階段性成果節節開花,讓TCL真正有了比肩三星、衝頂世界的底氣,特別是在Mini LED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從2021年起,Mini LED成為電視畫質升級的關鍵技術之一,TCL實業將其推向市場主流,改變了全球高階電視技術競爭格局。
在業界普遍認為LCD之後就是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的天下之時,TCL工業研究院敢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透過對背光、驅動、結構、畫質調教、演算法等一系列技術的深入研究,發現了Mini LED技術的潛力,從2006年起啟動相關研究,並協同產業鏈聯合創新,在Mini LED燈珠技術、背光控制演算法和透鏡設計上不斷突破。
2016年,作為Mini LED創新技術的階段性成果,TCL X1產品量產上市。
2019年,TCL實業釋出了全球首款Mini LED電視TCL X10 QLED 8K。
2024年的CES上,TCL實業釋出的最新款115吋Mini LED電視,已超過2萬個獨立控光分割槽。
本屆CES展,作為參展面積最大的中國品牌,TCL實業展示了“2025年畫質天花板”X11K、全球最大QD-Mini LED電視115QM891G、首款主張“輕生活”的家居美學藝術電視TCLA300系列,還有電競屏、車載屏等屏顯產品。從小屏到大屏全覆蓋,盡展“屏顯之王”霸氣。
光暈控制能力是衡量Mini LED電視品質的核心指標之一。傳統電視在多分割槽控光時容易產生光暈問題,即影像邊緣出現虛影。為解決這一難題,TCL推出了全域光暈控制技術,透過軟硬體結合方式,憑藉Mini LED成像全鏈路實現了精準控光,有效消除了光暈現象,這一技術不僅增強了視覺效果,也為使用者帶來了更具沉浸式的觀看體驗。
據GfK全球電視機市場(不含北美)零售監測資料,2024年上半年Mini LED銷量份額升至5.7%,銷售額份額為13.5%,顯示出高階產品的高價值。另據顯示器供應鏈諮詢公司(DSCC)資料,2024年第二季度,TCL全球Mini LED電視出貨量超過三星,成為該市場的第一品牌。
正是基於屏顯的技術優勢,TCL不僅在高階大屏領域異軍突起,在手機/平板/AR眼鏡等小屏領域也佳作迭出。
本次CES上TCL實業釋出的AR眼鏡,在戶外場景中,可以透過AI導航即時為使用者提供準確的路線指引,導航資訊直接呈現在使用者視野中,不必再頻繁低頭檢視手機;全球首發的TCL 60 XE NXTPAPER 5G手機、TCL NXTPAPER 11 Plus平板,採用TCL NXTPAPER 4.0護眼技術,為家庭娛樂和辦公場景提供了更優質的視聽體驗。
不僅如此,TCL實業在創新賽道也在積極佈局AI。本屆CES上展示了一系列AI創新成果,如全球首款分體式AI陪伴機器人以及擁有AI睡眠巡航、AI省電及AI語音等在內的小藍翼新風空調。這也不禁讓人聯想起上文提到過的TCL全球技術創新大會上,TCL一口氣釋出了包含五項AI應用在內的16項技術進展。可以看到,TCL始終在AI軟硬體領域一路摸索前行,不斷將理念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用得好”的消費級產品應用。
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表示,“AI的崛起推動產業變革,新舊技術的顛覆深刻影響全球的經濟格局。當前大模型、生成式AI等人工智慧技術快速發展,在眾多領域應用不斷拓展。儘管AI技術發展和商業模式尚未成熟,但未來三到五年,AI在部分領域裡可能有爆發的機會。”
可以說,比亞迪和TCL,發展路徑不同,但有著同樣的精神,那就是敢為,並一直堅持。

全球品牌,本土運作

1967年CES創立,這一“全球科技春晚”見證了消費電子、通訊、物聯網、AI的發展史,也見證了一個個國別品牌向全球品牌的出征:
索尼1977年首次參展,三星1983年首次參展,TCL1991年首次參展,比亞迪1997年首次參展,聯想2006年首次參展,大疆2014年首次參展,小米2016年首次參展……
最近十年,中國企業在CES的分量越來越重,以至於不少國際媒體將CES稱為“中國電子秀”(China Electronic Show)。從中國製造到全球化的中國品牌,時代變遷的軌跡清晰可見。

秦朔老師在2025CES現場

要建立全球品牌,不贏得美國市場,很難做到。而在美國市場上,三星、LG根深蒂固,渠道自有品牌在中低端市場不斷“擠壓”,科技平臺公司又在作業系統、內容分發等領域與硬體品牌博弈。
如此嚴苛的環境下,TCL制定了以“大屏高階突破”為核心的策略——從“Bigger,Better”到“Bigger,Better,Beyond”,主攻75吋、98吋超大屏高階電視,藉此獲取更高溢價和更多話語權。目前,TCL98吋電視已經佔到了北美市場第一的份額,並且從2019年起,TCL已連續6年於北美地區電視零售量排名第二。
品牌升維僅靠產品還不夠,還要在文化與消費心理上打動使用者,實現高度的本土化。TCL選擇了以體育營銷融入本地生活,與職業橄欖球大聯盟(NFL)深度合作。當TCL成為NFL官方合作伙伴,與知名球隊、明星球員聯動,與社群互動公益,品牌就不再是“外來者”,而是融入美國主流文化的話題點。
這種本土化營銷不僅提升了品牌認同,也讓TCL在渠道、供應鏈談判中更有主動權。
目前,TCL已與全球40餘個體育頂級賽事、組織、球隊建立了合作關係,在北美四大職業體育運動聯盟之首的NFL之外,還有FIBA國際籃聯、英超豪門足球俱樂部阿森納以及多個俱樂部和聯賽等。TCL已三次成為美洲盃官方合作伙伴,為賽事提供VAR裝置及技術支援。2024年歐洲盃,TCL簽約了5支參賽隊,其中西班牙隊在決賽中擊敗英格蘭奪得了冠軍。
我們看到,更多邁向全球化的中國企業都在贊助國際體育賽事,2024年歐洲盃13家官方合作伙伴中,中國就佔5家。2024年10月,聯想集團宣佈成為國際足聯官方技術合作夥伴,雙方的合作將涵蓋2026年美加墨男足世界盃和2027年巴西女足世界盃。
TCL等中國優秀企業近年來在CES的表現,是參與“高水平全球競爭”的一個縮影——從產品出口到出海共建產業能力,從中國產業鏈鏈主到海外區域產業鏈鏈主,從全球產品製造到全球品牌經營,從兼併收購到自主成長——轉型升級正在發生。
根深才能葉茂。根在技術。這是中國製造無法迴避的自我超越之路。
而隨著全面創新能力的提高,產品結構的最佳化以及品牌價值的提升,中國製造捅破內卷天花板,向上要空間,向上有空間,已經水到渠成。
 /// END /// 
No.6153 原創首發文章|作者 水姐
開白名單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圖片 視覺中國/豆包
 歡迎點看【秦朔朋友圈影片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