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賺錢,播客會是一個好選擇嗎?

今年年初,在我現場看了羅振宇老師的年度演講之後,一個詞撲面而來:貼地飛行
貼地飛行,就是主動調整預期。
心平氣和,慢慢來。哪怕創業,也可以慢一點,輕一點。
黃有璨老師也提到,未來幾年,體量不大的“小創業”,更容易兼顧生存和幸福感。
所以這幾年,你會發現,做小創業、輕創業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成了,就成了。失敗了,損失也不會很大。特別適合想要嘗試的普通人。
比如,開個小店。比如,做一個影片賬號。
又比如,做一檔播客。
隨著私家車越來越多,降噪耳機變得流行,以播客為代表的長音訊內容,越來越受歡迎。
在車裡,旅途中,上下班路上,做家務時,開啟一檔播客,成為越來越多人打發時間的選擇。
那麼,今天做播客,是一個創業的好選擇嗎?它夠“輕”嗎?普通人好做嗎?做了,怎麼賺錢?
為了搞清楚這些問題,我特地找到了劉飛老師請教。他是資深產品人,也是千萬播放量《三五環》《半拿鐵》播客主理人。其中,《半拿鐵》這檔節目,從開始,到商業類播客的頭部,僅僅花了一年多的時間。
透過這次對談,我也瞭解到了很多,得到了很多感受和啟發。
分享給你,希望能給你起到一點幫助。
讓我們先從20年前,開始聊起。

播客,迎來又一春

如果從2004年的《糖蒜廣播》這檔網頁播客節目,開始算的話,中文部落格,已經有了20多年的歷史。
(播客錄製示意圖,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但是,在PC時代和第一波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它並沒有冒出頭來。
因為,競爭對手,像圖文、影片等等內容形式,實在太強勁了。
無論是對使用者的吸引力,還是變現的難易程度,播客都敗下陣來。
但最近幾年,這種情況,有了變化。
各種熱點、假新聞、網紅等內容,來了又去,不光讓人疲憊,也透支了不少信任。
所以,人們開始逐漸慢下來,關注一些更深度,更“慢熱”的內容,比如長圖文、長影片。又比如,播客。
劉飛老師也提到:私家車數量上升,降噪耳機等裝置的流行等原因,健身、運動場景成為日常,也讓播客有了更多的消費場景。
根據CPA(中文播客社群)釋出的《CPA2024播客營銷白皮書》,最多的四大收聽場景,是:通勤、家務、睡前和運動。
開車的時候、做家務的時候、運動的時候、地鐵通勤的時候。你都可以戴上耳機,聽聽播客。
可是,戴上耳機,也可以聽點別的呀。
比如,得到APP上的課程。又比如,單純地聽點音樂。
為什麼會選擇播客呢?
劉飛老師說,課程的資訊密度太高,你稍微一走神,錯過一句,可能就跟不上了。
所以,更多人可能還是會找一個相對完整的時間,不被打擾的狀態,認真地聽課。
音樂呢?音樂固然不錯,但實在沒什麼資訊量。
播客,就正好在這兩者中間。
既有資訊量,又因為沒有精心處理過,更有對話感、有溫度,聽起來輕鬆。
音響一開、耳機一開,播客欄目主持人熟悉的聲音一響,特別親切溫暖,給足了情緒價值,陪伴感十足。
原來如此。
所以,播客這種20多年前出現的內容形式,到了這幾年,開始迎來又一春。
根據CPA(中文播客社群)釋出的《CPA2024播客營銷白皮書》,21-35 歲聽眾的佔比超過 7 成。
世界,真是個巨大的輪迴。
那麼,如果我也想開始做播客,應該怎麼開始?
劉飛老師分享了他的故事。

從《三五環》到《半拿鐵》

那是2019年。
聽了不少播客的劉飛老師,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把自己和朋友聊天的內容,上傳成了播客,叫《三五環》。
為什麼叫三五環?劉飛老師解釋,這更像一種自嘲。
三五環,代表“三環進不去,五環也出不去”。
不少人,從三四線城市,或者小鎮,來到大城市。
但這並不代表,他們真正實現了躍升,融入了大城市。家鄉呢?又回不去。所以叫:三五環。
相對於一檔播客欄目,《三五環》更像是劉飛老師的思考記錄。
隔一段時間,對某個問題感興趣,就邀請相關的嘉賓來錄製一次節目。
但隨著時間推移,劉飛老師逐漸感覺到不足。
首先,《三五環》是基於劉飛老師個人興趣觸發的內容,選題並不連續,內容也很寬泛。
然後,每次來的嘉賓,也並不全是熟人,這也讓他對內容失去掌控感。
所以他想,是不是做一檔更偏向於“產品”的播客?讓內容更可控、更持續?
想啊想,沒個答案。
但幸運的是,在這檔新播客的名字和定位都還沒有的時候,最佳搭檔的人選,就有了。
他就是:瀟磊。劉飛老師認識十幾年的老朋友,也是做財經內容的專業人士。
那時候,他們其實幾乎每週都在杭州碰面,不過還不是為了錄播客,是為了:打遊戲。
但有一次,他們打著打著,劉飛老師突然說:能不能做點更有意義的事情?
那就試試做播客吧。
你瞧。有時候,男人的成熟,就在一夜之間。
於是,兩位“一夜成長”的男人,就在2020年,慢悠悠地開始了新欄目的嘗試。
有多慢?一年嘗試一次。直到2022年,第三次嘗試,錄了一次俄羅斯經濟的播客,他們倆一致覺得:嗯,對味了。

這才正式起名《半拿鐵|商業沉浮錄》,上線。
來杯半拿鐵,咱們邊喝邊嘮。

把商業故事,說成段子


《半拿鐵》上線之後,增長趨勢好的驚人。
2022年3月才剛剛起步,到2024 年 4 月底,《半拿鐵》在播客平臺小宇宙訂閱 29.6w,中文播客第 24 名,多平臺播放累計破千萬。
是那一年中文播客領域,增長最快的播客之一。
厲害。怎麼做到的?
劉飛老師說,主要還是靠“差異化”。
什麼意思?劉飛老師說:
就我看到的長內容來說,只靠模仿,是行不通的。
不少人,看到播放熱門前幾名,大概長什麼樣子,就也來搭個班子模仿。
他們怎麼聊,我就怎麼聊。他們怎麼表達觀點,我就怎麼表達觀點。
但至少,對於播客來說,這麼做可能很難行得通。
因為,你這樣做,就相當於一個“廉價山寨”。別人來,為什麼不直接去聽被抄襲的物件呢?
所以,當時劉飛和瀟磊二位老師,就特地展開調研,大量地收聽各種播客。
看了一段時間,發現專門做商業故事的播客,實在不多,符合“差異化”的原則,這才確定了“商業故事”的主題。
但做著做著,又逐漸發現:相對於背靠老牌媒體的專業人士,自己的積累和資源,確實比不過人家。
那怎麼辦?劉飛老師左思右想,選擇了和他們都“不一樣”的打法:用說相聲的方式,講商業故事。
劉飛和瀟磊,本來在大學就搭檔說過相聲。所以,就想著把這門手藝用起來,讓內容的氛圍更輕鬆一點。
一逗,一捧,不要聊的那麼“幹”,就是把一件事聊明白。
聽起來不錯。可剛開始,也不太順利。
本來,他們打算一人準備一半內容,然後發現這樣,有點說不出的“怪”。
因為這個選題,兩個人都瞭解很深,但為了讓觀眾明白,就只好裝作不知道,硬接話,強行追問。
那怎麼搞?
乾脆,一期就一個人準備,另一個人就不準備了,直接捧。有時候甚至主題都不知道,直接上,盲捧。
試下來,還是這樣反饋最真實,效果最好。
演的不像,乾脆就不演了。
這麼一試,成了。看看評論區聽眾的反饋。
向下滑動檢視
(圖片來自豆瓣)
聽眾聽完,得到的不止是故事和資訊,還有各種有趣的段子。
他們甚至會自己發明一些歇後語,比如:芝麻掉進針眼裡——巧了。比如,移植手術失敗——沒安好心。又比如,樓下買了震樓機——震撼到家……除了知識,《半拿鐵》還提供了大量的情緒價值。
有意思。如果你還沒有聽過這檔有趣、有料的播客,那麼我強烈地建議你去聽聽看。
主題確定了,演繹方式也有了。
那麼,每一期具體聊什麼呢?是什麼熱就聊什麼嗎?
不全是。劉飛老師說,個人興趣,還是很重要的。
如果你自己不感興趣,就會很“費勁”。
一旦你吃力了,費勁了,就很難把狀態帶出來。沒有畫面時,聽眾對聲音是非常敏感的,很容易就能感受到。
所以,即便是追熱點,也要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點。
比如,當時世界盃,幾乎所有的播客都在做世界盃的專題,聊球員,聊誰會贏,球衣怎麼設計的。
可是這些內容,劉飛老師並不熟悉。所以,原本沒想著追世界盃這個熱點。
可機緣巧合,正好碰到了一個很有趣的切入點:卡達這個國家,為什麼要花這麼多錢辦世界盃?這些錢,又是哪來的?
這個問題,很多聽眾好奇,又符合“商業故事”題材的要求,當然,最重要的:劉飛老師自己也很感興趣。
那就試著做一下。這期節目,也成了到現在為止《半拿鐵》播放最高的一期節目之一。廣受好評。
真好。不過,也有個網友的評論,說出了我心裡的疑惑:擔心《半拿鐵》掙不到錢。
(圖片來自豆瓣)
是啊。做播客,賺得到錢嗎?

做播客,能賺錢嗎?

關於播客的商業化,劉飛老師在《商業有釐頭》節目裡提到過:
目前,播客還不算一個成熟的商業化平臺。
因為現在播客的定價體系標準,很不穩定。就算是同一播放量、同一品類的播客,定價差別都很大。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規模”。
相對於長圖文、長影片,播客的體量並不算大,所以也還沒有足夠多的甲方和品牌方進來。
而且,受限於“音訊”這種形式,它也很難帶貨。
因為,你在聽播客的時候,你通常在通勤、在做家務、在健身。
這時候,如果讓你點開螢幕,跳轉購買,有時候還需要搜尋,交易的鏈條就被拉的很長,很不友好。
所以,目前對播客來說,更合理的商業化方式,是做品牌曝光。
比如,欄目冠名和品牌植入。
有次,《半拿鐵》就和影石Insta360進行了合作。
出於客觀性和維護《半拿鐵》品牌的考慮,劉飛老師最終沒有選擇講品牌、產品故事,而是選擇了講其它的故事,過程中講述了一些對甲方品牌的看法,分享一些對聽眾有價值的資訊。
不背書,只講客觀事實。
如今,《半拿鐵》依靠這種商業模式,就能給劉飛老師帶來在大廠工作時的同等量級的收入。
又比如,整期定製。某些播客就會用採訪某些品牌方高管的形式,交付整期定製的播客內容。
這種To B的品牌宣傳類,相對來說算是播客商業化的主流。
To C的模式,也有。比如,付費欄目。
劉飛老師舉了個例子,是《黑貓偵探社》,國內罪案類的頭部部落格。
懸疑,精彩,扣人心絃。不錯。
不過,罪案類的內容,雖然愛聽的人多,但很難商業化。
你總不能在講解兇殺案的時候,突然說有一個品牌做得很好。
或者兇手在作案的時候,突然看到了有一個產品,然後就開始對著產品大講特講。
也不是說一定不能做,只是太生硬,顯得有點呆。
所以,這檔播客目前主要的商業模式,就是做To C的付費欄目。
還比如,透過播客建立信任,提供服務。
劉飛老師提到,播客的相對優勢,是內容足夠長,表達足夠完整。
所以,也相對更容易和聽眾產生連線,對你產生信任。
如果你是心理諮詢師,保險分析師,古董交易商,利用播客,讓大家覺得你在這方面很專業,塑造信任,為後續的成交做鋪墊,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原來如此。
那麼在未來,播客還會產生什麼樣的商業模式?這恐怕很難有人說得清。
不過,隨著使用者的規模增加,一定會出現更多讓你驚呼“原來可以這樣做”的播客。
到時候,也一定有更多機會,更多選項,出現在你面前。
期待。

黃有璨老師,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活法。
以“大”為邏輯的時代,是什麼樣的?
心裡裝著一個大目標,然後以超乎想象的強度,大踏步往前走。
早上點了外賣,到晚上還沒來得及吃。
但到了今天,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相信新的故事,期待新的生活。
比如,開啟一次輕創業,就像播客。
相對於其他長內容,播客的投入成本不高,是一種能以非常“輕”的方式,運作起來的內容形式。
甚至有不少頭部的播客,就是自己一個人製作內容,談商務,搞運營。
劉飛老師也說,從大廠出來,有了自己的一攤事情之後,真的感覺幸福感大升。
我並不是說,“大”和“輕”,真的存在對比,孰優孰劣。
因為每個人心裡,都應該有一個自己的答案。
不光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活法。每個人,也應該找到讓自己最開心的活法。
最後,我想分享給你一句話,是劉飛老師一次機緣巧合,聽到朋友講過的,關於“開始”的建議。
一個潦草的開始,勝過一百次審慎的紙上談兵。
說的真好。特別感謝劉飛老師。
祝你,找到屬於自己的活法。
祝你,開始。
*文章為劉飛獨立觀點,僅供參考。

參考資料:

2、接地氣的播客:他在喜馬拉雅用“相聲”科普商業故事
https://www.sohu.com/a/741571613_121126438
5、對談半拿鐵劉飛:播客帶貨,卡車載客|商業有釐頭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5247a0375f167871294dcf1
觀點 / 劉飛  主筆 / 景九  編輯 / 二蔓  版面 / 黃靜          
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2248篇原創文章

推薦閱讀:

品牌推廣 培訓合作 | 商業諮詢 | 潤米商城 | 轉載開白
請在公眾號後臺回覆  合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