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Ned Potter
肯尼斯•鮑爾索克斯(Kenneth Bowersox)很瞭解不能從軌道上返回的滋味。2003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在返回地球的過程中解體時,他正在國際空間站上。那天,他的7名宇航員同事去世,而他本應乘坐返航的下一架太空梭也被取消。
20年後,鮑爾索克斯正處於波音公司“星際客機”引發的曠日持久的鬧劇中。作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管理局(NASA)的太空行動主管,他領導的團隊必須決定如何讓“星際客機”上的兩名宇航員安全返回。“星際客機”在2024年6月初前往空間站途中多次發生故障:航天器的28個姿態推進器有5個過熱離線,氦突然發生洩漏,聚四氟乙烯密封件也出現了明顯的膨脹。在NASA努力瞭解問題的物理特徵時,“星際客機”的機組人員仍然滯留在空間站。
8月24日,鮑爾索克斯說:“我想說的是,我們已經進行了很多次緊張的討論。”此前,NASA宣佈波音太空艙將空載回來,並且宇航員將於2025年2月改乘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龍”飛船返回。2024年9月29日,“龍”飛船成功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NASA和波音公司堅持認為,蘇尼•威廉姆斯(Suni Williams)和布奇•威爾默(Butch Wilmore)這兩名“星際客機”宇航員從未“被困在太空”。他們是在進行試驗飛行,在此期間可能會出現問題。

不過,塵埃落定後,鮑爾索克斯和他的NASA同事們將面臨一些棘手的問題。
許多曾經在太空工作多年的人會這樣告訴你,NASA的正確做法應該是:收集資料來評估“星際客機”的問題,即便這樣會使威廉姆斯和威爾默不得不在軌道上等待。NASA的管理人員決定採用風險較低的返回路徑,因為4年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一直載人往返於空間站。
8月,鮑爾索克斯告訴記者:“不得不承認,有時我們會產生分歧,這並非兒戲。雖然討論這些很痛苦,但正是這些使我們成為優秀的公司。”
查爾斯•卡馬爾達(Charles Camarda)表示,該組織需要徹底改革。卡馬爾達與鮑爾索克斯一樣,也是一名工程師和退休宇航員。2005年,他參加了哥倫比亞號太空梭解體事故後的第一次太空梭飛行,他仍然對NASA沒有吸取當時的教訓而感到憤怒。他說,NASA受“生產文化”的驅動,努力在按計劃準時飛行,而不是受“研究文化”驅動,他說,它需要適應嚴酷的太空環境。
NASA僱用波音公司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提供“商業航班”服務,將人員和貨物送到軌道上,這樣政府可以節省資金,集中精力進行探索。相關合同是固定價格合同,因此如果出現問題,不會有政府救助。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龍”飛船在這些規則下取得了成功。“星際客機”則似乎不那麼幸運。
過去,NASA曾被指責試圖在飛行過程中忽略那些看似不重要的問題。一個例子是:2022年,“星際客機”上一次成功飛行時,其推進器出現了故障,但並沒有導致任務停止,飛行器上沒有宇航員。工程師是否應該對此給予更多關注?
“我認為事後看來這是很容易做到的。”NASA的商業航天專案經理史蒂夫•史迪奇(Steve Stich)說,“我們認為,很明顯,我們已經做了足夠的分析,其結果表明推進器處於合格的溫度範圍內。”
卡馬爾達說,對於派人去太空飛行這種危險的活動,這種事是承擔不起的。
卡馬爾達說,在“研究文化”中,“對可靠性要求極高的組織必須時刻關注失敗,研究每一個看起來不對勁、與預測不符的小故障,並且對相關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他說,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也有自己的問題,但經歷了早期測試、引爆大量火箭之後,就轉變成了正常、可靠的飛行。

“星際客機”的問題讓NASA的空間站宇航員面臨著怎樣的處境?他們未來的往返將大多依賴於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了,因為波音公司已被遠遠落在後面。NASA與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和波音公司簽署合同是在2014年,當時預計這兩家公司都將於2017年搭載宇航員進入太空。而如今,十年已經過去了。
如果威廉姆斯和威爾默的“星際客機”之旅順利,那麼波音公司可能會於2025年開始定期運送宇航員往返國際空間站。這一延誤對波音公司不利。該公司與NASA簽訂的合同包含多達6次的空間站飛行,每年一次,剩下的時間不多了,因為國際空間站預計將於2030年左右退役。
麻煩遠不止“星際客機”和國際空間站。NASA正在竭力推動阿爾忒彌斯計劃的月球飛行。阿爾忒彌斯火箭的上層已經推遲了6年。雖然2022年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獵戶座太空艙在月球周圍進行了一次成功的無人試飛,但在返回飛行時,太空艙的熱屏障丟失了大塊材料,NASA尚未確定解決辦法。
前宇航員卡馬爾達表示,波音公司的新任執行長凱利•奧特伯格(Kelly Ortberg)本可以宣佈“星際客機”停飛,讓宇航員搭乘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航天器,而波音公司則模仿其飛船的推進系統,承諾保障安全,為波音公司和NASA省去很多麻煩。
“這難道不是向華爾街傳遞訊號,他們終於要改變這種糟糕的文化了嗎?”卡馬爾達說。
然而,波音公司卻表示對自己的航天器有信心,選擇無人著陸完全是NASA的決定。鮑爾索克斯說,對此事的最終調查涉及數十個部門,得出的結論是完全一致的。
他說:“我們所有人都想完成載人試飛。但我認為,毫無疑義,我們都很失望。”
>End
>>>
本文轉載自“悅智網”,原標題《波音“星際飛船”事件給NASA帶來的教訓》。
為分享前沿資訊及有價值的觀點,太空與網路微信公眾號轉載此文,並經過編輯。
>>>
充滿激情的新時代,
充滿挑戰的新疆域,
與踔厲奮發的引領者,
卓爾不群的企業家,
一起開拓,
一起體驗,
一起感悟,
共同打造更真品質,
共同實現更高價值,
共同見證商業航天更大的跨越!
——《太空與網路》,觀察,記錄,傳播,引領。
>>>
·《衛星與網路》編輯委員會
高階顧問:王國玉、劉程、童旭東、相振華、王志義、楊烈
· 《衛星與網路》創始人:劉雨菲
·《衛星與網路》副社長:王俊峰
雜誌訂閱,請加微信:
wangxiaoyu99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