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最開始在我眼裡就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雖然我沒有很樂觀的認為,國內的大廠很好進,但到底真實難度是什麼樣的,我也不知道。
只是聽朋友說過,流程很複雜,有那種智力題、性格測試,還有筆試,面試也好幾輪,我上網找了找他們說的那種智力題,說實話,我覺得我腦子都已經退化了,根本不會做。
等到後來回國之後,我在BOSS直聘上找實習,要不就是沒回復,要不就是面得不太好,是那種,我自己都能感覺到,面得不太好的程度。所以我大概就知道了,靠自己可能是有點靠不住的。
決定找求職機構有一個很重要的契機是,我家裡人其實特別希望我去考公務員,平時過年回家,和家裡的親戚閒聊,他們就會勸我去考公務員,我推脫說不好考,他們就說,沒事兒,你去報個機構,你哥就是這麼上岸的,花個幾萬塊,是很值的,等你以後工作,一下子就賺回來了。
雖然我不想去考公務員,想去網際網路吧,但當我面臨求職困境的時候,這些話就會潛意識的影響到我,自己不行,那就花點錢找個求職機構幫忙唄。
最後選直通矽谷海歸求職,主要是因為,他們的老師都是留學生,而且都是大廠在職的員工來做導師。
不是說留學生就比別人多點或者少點什麼,平時我和國內的朋友聊天都能感覺到,我們接受到的關於求職的資訊是有gap的,我們對於國內一些大廠的瞭解也是不一樣的,我們還有時差。如果是國內的老師帶著我準備,可能針對性不會那麼強。
然後我覺得【在職】這個也很重要,技術這個東西,日新月異的,如果老師不是在職的員工,那他本身就是和市場脫節的,還怎麼把我們送進去呢。
所以最後就選了直通矽谷海歸求職。
接著我們前面說的【在職】這個事兒,因為老師是在職員工,所以他們非常清楚大廠對於員工的要求是什麼,當你知道【標準】是什麼樣的之後,你就知道自己該往哪裡努力了。
這塊還有個小插曲,就是我在填教務老師給我的自評表的時候,很多知識點我自己都覺得掌握得蠻不錯的,打分都是八九分的樣子,等到後來分配給我的老師和我聊了之後,發現這些評分啊,都“虛高”。
最後是按照老師的建議,先過了一遍錄播課,把基礎打牢,然後再透過直播課進階,不然別說面試的時候手撕程式碼了,筆試可能都撕不過去。
當然,學習這個東西,光聽還是不太行,還要融入自己的思考,然後去做。這塊真的很感謝我的老師帶著我做的那兩個專案,除了寫在簡歷上、面試的時候和麵試官聊,它真的有讓我融入國內的技術氛圍。
可能是我自己確實不太有自信吧,我之前會擔心,如果是透過求職機構的包裝上岸的,會不會入職之後leader發現原來沒有什麼真才實學,畢業-入職-失業,無縫銜接。
但真的在直通矽谷學習了之後我發現,老師是透過帶著我一步步達成大廠招聘標準來拿offer的,路怎麼走,怎麼走向終點,都特別清晰,所以其實最後拿阿里offer的時候,我有一種【就該這樣】的感覺。
當然,這不是說拿國內大廠的offer就很容易,只能說方法對了,再加上我開始的比較早,所以跟著老師一步步走得比較紮實。
我給你舉個例子,我有個同學,他是秋招開始了、投了沒反饋,才想著開始準備,但當時學業壓力也很大,有考試和小論文什麼的,所有事情都堆在一起了,他當時真的很焦慮,覺得所有事情都壓過來了,自己什麼都做不好。
這種真的挺無解的,所以我想透過這次採訪、這篇文章和大家說的就是,求職真的真的很重要,很多人,包括一開始的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因為之前就一直是學生思維,一直在學習、在考試,沒有想著說會面臨求職方面的競爭。
等到真的開戰了發現自己確實打不贏,第一份工作找的不如人意,在一個普通的企業做普通的崗位,不甘心不說,掙得是真的不多。而錯過了秋招、錯過了應屆生身份之後,再想逆襲,要付出的就是成倍的努力了。
所以想要拿個滿意的offer,首先要【敬畏】秋招,拿出應對期末的態度來,認真對待,其次就是要【提前】準備,秋招和期末的不同點就在於,都是階段效能力檢測,但期末可以靠突擊,但秋招不行,專案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題也不是一天就能刷完的,更別提面試準備什麼的了。
最後,你還要足夠【相信】自己,秋招是很難,但也很優秀,找對方法,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沒有事情是你做不成的,加油啦各位!
↓ 掃碼新增小助手為好友 ↓
諮詢今日OFFER得主同款課程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