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趕緊把日本行退了吧,新聞你沒看嗎?地震、殺人、病毒,連大使館都說了,不安全!”
“可我酒店都訂了……機票也買了……我孩子都學會‘いらっしゃいませ’了你讓我退?”

圖源: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公眾號
五一還沒到,日本的“壞訊息”就先一步搶了頭條。
一、一個地震預警,勸退半個朋友圈?
先說個“硬核”的:
4月14日和4月18日,中國駐日本大使館連發兩則提醒——
一個說的是“未來30年日本發生南海海槽大地震的機率提升至80%”,另一個說的是“日本社會治安惡化,出現多起無差別殺人事件”,再加上諾如病毒感染性腸炎高發……
這仨疊加一聽,誰還敢去日本玩?簡直“全套負buff上身”啊。
於是乎:
-
有網友機票退了
-
有爸媽直接把孩子拉進群:“別去了,回頭我給你報團去海南!”
-
有準備帶娃自由行的媽媽,連行李箱都退了……
朋友圈一時間瀰漫著“別去日本了”的氛圍,甚至一度有人調侃:“日本像極了一個高分差旅目的地,風險越大,預算越高。”

二、大家都說不去,日本酒店卻瘋漲?
可是,事情並沒有按“邏輯”發展。就在大家被勸退、吐槽地震的時候,日本那邊的酒店卻——漲價了。
來,資料擺上:
-
據日本媒體報道,大阪世博會帶火旅遊,很多商務型酒店一晚超過千元;
-
東京、大阪、京都、沖繩,全部房間緊張;
-
藤山光雄(聽這名兒就像是寫《半澤直樹》的人設)說了:“今年中國遊客來得特別多,大阪市中心的價格會繼續漲。”
你沒聽錯,不是暴跌,是暴漲!
去年也是這樣,日本一發地震預警,酒店退訂如潮;結果今年呢?訊息剛一齣,熱搜掛完,訂房量沒掉,價格還升了。
這說明啥?說明咱中國遊客不是“嚇退了”,是“嚇歸家群聊”,完了關了微信又偷偷開啟馬蜂窩。
三、你勸退他退票,結果他改去京都泡湯了?
來點真實的例子:
我一個北京客戶,姓郭,準備五一帶家裡老兩口去沖繩看海。看到新聞直接炸鍋了,跟我說:
“祥子,我是真怕了,這要真地震了,海嘯來了咋辦啊?我還給我爸訂了潛水專案呢!”
我剛要勸他換路線呢,第二天他又來一條微信:
“我沒跟我老婆說這些事兒,她已經訂完京都的溫泉旅館了……那邊說櫻花晚開點,正好趕得上。”
你看,嘴上說著“我不行我害怕”,身體卻很誠實。

四、資料不會說謊:中國人去日本的人,越來越多了
你說這些全是個例?
不,日本官方資料擺這兒:
-
2024年中國大陸赴日人數約698萬人次,同比增長187%;
-
人均消費約1.3萬元人民幣;
-
2025年1-3月,人數繼續增加,光3個月就去了236萬人。
旅遊簽證10年期剛宣佈開放,櫻花季+世博會雙重加持,中國人現在不是去日本不行,而是去得越來越猛。
五、“別來日本”的背後,是中國遊客的選擇焦慮
“別來日本”,說到底,其實是很多中國遊客的一次內心鬥爭。
一邊是父母的勸告、地震預警、惡性案件的新聞轟炸;另一邊是五一年假、想出國玩、剛好換匯便宜……
於是出現了一種魔幻的畫風:
-
群裡轉發地震新聞的,是剛從東京回來的人;
-
說“不要命了還敢去日本”的,是在查下個月沖繩票價的人;
-
家人反對得最激烈的,是已經讓你幫他帶MUJI收納盒的人。
你說你矛盾不矛盾?
日本當然不是沒風險的地方,但你問我“還能不能來日本玩”?
我只能說:
“地球沒有淨土,有的只是心態和預算。”
就像有朋友說的:日本是一個“你可以嫌它危險,但又忍不住想去的地方”。
文章最後,想問你一句:
這個五一,你還敢來日本嗎?你怎麼看地震、治安的風險?你是“安全第一”,還是“我就是要去”?
歡迎評論區打起來,祥子來幫你“勸退”或“洗腦”。

瞭解日本房產,請上方掃碼
或搜尋祥子的微訊號:japanxiangz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