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宿命是泰國

為防止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的失聯,歡迎大家加我的個人微信好友。

語音技術來自訊飛有聲
1 曾經的日本
如今的年輕人,可能想象不到80年代的日本,在中國有多火。
那個時候,改革開放剛開始,中國人開啟國門第一眼,就被來自日本的進口產品震驚了。
那時候,日本正處於如日中天的時期,造船、汽車、家電正在全世界攻城略地。
松下、日立、東芝、夏普、索尼、三洋和三菱這些放到全世界都是響噹噹的產品,更何況落後的中國?
所以,日本產品一進入中國,立馬形成了降維打擊。
當時的中國家庭,誰要是有三洋的洗衣機、松下的電視機、東芝的冰箱,那不僅是生活品質象徵,更是社會地位的標誌。
資料顯示,1985年中國從日本進口的家電,同比增長數倍。
其中電視機增加了2.9倍,冰箱增加了3.4倍,洗衣機增加了2.8倍。
哪怕到了90年代,日本家電仍然是中國市場上的俏貨,一臺松下29寸電視可以賣到15800元!
那時候中國人一個月才掙多少錢?
隨便一個日本家電,哪怕設計得再差,在中國也是品質的象徵,輕鬆就能圈到錢。
當時的中國人也許想不到,40年後,中國市場上已經基本見不到日本家電了。
不僅中國市場上看不到日本家電,中國家電反而佔領日本市場了。
如今你去東京秋葉原電器一條街去逛逛就會發現,海爾、海信、美的的白色家電,堂而皇之地擺在了主位。
日本的品牌,則被讓到了一邊,這已經充分說明問題了。
更嚴重的是,日本連自己的品牌也保不住了。
2016年,東芝將白色家電業務(包括東芝品牌40年全球授權、超過5000項技術專利,以及東芝在日本、中國、東南亞的市場、渠道和製造基地),以4.73億美元的價格賣給美的集團。
2017年,東芝以7.5億元人民幣的低價,將電視業務打包賣給了海信。
如今,在白色家電市場上,除了韓國還能苟延殘喘之外,日本白色家電已經基本出局(就算沒出局也已經被中國收購了)。
類似的例子還有造船。
當年日本造船業是什麼水平?市場份額直接突破50%
什麼概念?
就是全球每兩艘新船,就有一艘是日本造的!
那時候三菱重工、川崎重工、三井造船、日立造船,這些名字在全球航運界如雷貫耳,就像現在的"豐田""索尼"一樣,是日本製造的驕傲!
但現在呢?慘不忍睹啊!
日本造船全球份額跌到10%左右。
中國呢?
2024年,中國造船業的完工量佔全球總量的55.7%,新接訂單量佔全球的74.1%,手持訂單量佔全球的63.1%!
有人可能會說,人家日本人產業升級啦,不造這種低技術含量的東西啦,改造高科技產品啦!
那麼請問,液晶面板以及手機,算不算高科技產品?
有一說一,液晶面板產業,還真是日本人開創的。
有“液晶之父”的夏普,成功在八十年末製造出第一臺TFT-LCD液晶顯示器之後,推動日本液晶面板產業走向全球。
三洋、東芝、日立、三菱、NEC都推出了自己的液晶面板產品。
最輝煌的時候,日本一度壟斷了全球近95%的液晶面板市場。
甚至夏普還是全球第一家生產45英寸液晶電視的廠商,當時售價高達一萬美元以上。
但是很快,日本的液晶面板產業也步了白色家電業和造船業後塵。
隨著中國液晶面板廠商京東方、華星光電、天馬的崛起,全球液晶面板的主導權易手。
中國在LCD面板於2017年市佔率首度站上全球第一,並一直持續到現在。
日本液晶面板產業呢?
關的關,賣的賣。
三洋2006年把股份賣給了愛普生,NEC2009年關閉了自己的面板廠,索尼將S-LCD股份賣給了三星。
就連液晶之父夏普,也在2024年正式關閉自家的液晶面板工廠。
這意味著,日本再也生產不出一塊消費級液晶面板了。
還有手機。
曾幾何時,日本手機是全球手機市場的主導者。
夏普、索尼、松下等日本手機是較早安裝彩屏、內建攝像頭,能夠進行拍照和音樂下載的產品,在20年前的中國曾經風靡一時。
但是現在呢?
整個日本,只剩一個夏普品牌的手機了,而且多是老人機,剩下的市場被蘋果、三星、小米和聯想瓜分。
我們不由感嘆,在最輝煌的時代,日本造船全球第一,白色家電全球第一,燃油車全球第一,半導體產業全球第一。
可是現在呢?只剩燃油車這一根獨苗了。
而且,就這一根獨苗,也岌岌可危了。
因為日本企業的普遍守舊(到2024年了還在使用傳真機和軟盤),導致日本汽車沒有跟上電動轉型大潮,氫能源汽車又點錯了科技樹。
所以日本汽車的產銷量正在急劇下滑。
2024年,全世界一共生產了9395萬輛汽車,日本生產了824萬輛。
中國呢?3128.2萬輛!毫無疑問的世界第一!
而且從趨勢來看,日本汽車不僅產量萎縮了8.5%,利潤率也在暴跌。
比如日產淨利潤跌94%,本田大跌20%,三菱腰斬,豐田利潤縮水55%!
毫無疑問,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繼續出海,日本汽車的市場份額也必將被中國所代替。
這麼來看,日本汽車產業步造船、家電、液晶面板後塵,已經是必然。
那麼,一旦日本最後支柱產業被幹掉,日本會變成怎樣的一個日本?
2 社會問題
其實吧,現在造船、家電、液晶面板等產業支柱倒塌,給日本帶來的社會問題,已經很嚴重了。
如果單從紙面上看,日本似乎還是那個自豪於“一億總中流”(90%國民中產)的發達國家,人均GDP達到了中國的2.7倍。
但事實上呢?
日本人人均GDP虛得很,普通生活其實還不如中國人。
我們從生活比較近的吃、住、行、教育來比較一下。
先來看看吃。
肉食,是人類蛋白質的主要攝入來源。
所以國際上,一般用肉類消費量,來作為衡量生活水平的標準。
日本宣稱,日本人均肉類消費量是85公斤,中國人均消費量是62.09公斤。
看起來日本比中國高,但問題在於,日本人消耗的肉食中60%是廉價冷凍魚。
如果單純算豬牛羊肉的話,日本的人均肉類消費是不如中國的。
那麼,日本為啥要用冷凍魚來彌補肉食不足?
很簡單,肉太貴了!
說個冷知識,日本曾有過1000多年的禁食肉歷史,牛肉從被端上餐桌到享譽世界,不到100年。
在此過程中,日本人一直沒能實現“牛肉自由”。
在日本市場上,1公斤牛肉,價格是3000日元,摺合人民幣70多一斤,這誰吃得起?
特別是受俄烏戰爭影響全球大宗商品漲價,日本牛肉也受到波及。
日本牛肉蓋飯連鎖店三大巨頭先後對牛肉蓋飯提價,這讓享受慣了牛肉蓋飯的日本人叫苦不迭。
現在知道為啥一些日本人喜歡吧米飯盛得像山一樣了吧(日本人管這個叫山盛り),就是靠增加碳水,來彌補肉類攝入的不足。
不知道日本人來了中國,看到滿超市十幾二十塊的牛肉,會作何感想?
蔬菜和水果的情況也差不多。
中國人均年消費蔬菜377公斤、水果98公斤,是日本的3.3倍和3倍,冷鏈物流覆蓋率85%讓海南荔枝48小時直達哈爾濱。
在東京超市,一顆白菜售價800日元(約40元),西瓜價格是中國的8倍!
如果你去日本的超市就會發現,西瓜都是一塊一塊賣的!
一塊西瓜差不多要780日元到1500日元,也就是摺合人民幣36元到69元不等。
如果你嫌貴的話,還可以去買成片包裝的西瓜(也就是飯店送的果盤那種一片一片的西瓜)。
一片差不多要人民幣9元,一口就吃沒了。
說實話,這種吃西瓜的方式,是動不動就抱著半個西瓜拿勺子舀的中國人,根本無法理解的。
而且,別說牛肉、蔬菜和水果了,就連大米,日本人都快吃不起了!
今年2月,日本米價暴漲90%,5公斤裝大米的均價已高達3892日元(約合人民幣190元)!
中國呢?
兩三塊錢的大米隨便吃!想吃多少吃多少!
大米都吃不起,更不要說牛奶、糖類的攝入量了,目前,日本人的體質遠遠不如80年代日本的輝煌時期了,就連青少年的身高,都已經低於中國了。
再看看住。
日本人均居住面積大致38平米,看起來不錯,日本政府也很驕傲。
但問題在於,和中國一比,就露餡了。
不僅低於中國人均居住面積44.82平米,自有房率達到90%。
而且分結構看,日本農村人均居住面積約50平,城市僅僅20平,38平的數字是平均出來的。
中國城市人均居住面積,已經達到38平,而且,中國自有房率已經達到了90%,而日本大致是60%。
所以,別看很多人吹日本的“一戶建”,但其實裡面逼仄得很,完全都是螺螄殼裡做道場,真要一輩子住那裡,是會抑鬱的!
再看看行。
2022 年,日本汽車保有量 0.791 億輛,平均每千人汽車保有量 629 輛,這個數字不低了。
比很多歐洲國家還高,比如中國的每千人220至226輛要高很多。
但問題在於,中國廉價發達公交系統遠超日本。
日本是全世界少有的公共交通私有化的國家。
電車、地鐵、Bus,新幹線全部都是私營,而且全都是盈利的,和中國需要政府補貼的公共交通形成了鮮明對比。
盈利的背後,就是價格貴。
日本電車的起步價大約170日元(8.5元人民幣) , Bus起步價200日元(10元人民幣)。
從東京到大阪的新幹線的豪華座,相當於國內高鐵的一等座位,票價是24,320 日元 (1216元)。
要知道,東京到大阪新幹線的距離,只有387公里。
北京到上海的高鐵行走距離是1318公里,是東京到大阪的4倍之多,但是一等座的票價只有1067元。
所以按照每公里價格計算,日本的高鐵票價是中國高鐵的4倍!
更貴的是計程車,日本計程車起步價400日元(20元)只管一公里。
然後每跑280米需要100日元(5元),你隨便跑個幾公里,1000日元就出去了。
你要是從成田機場打車到東京市,輕鬆要破2萬日元(1000人民幣左右)!
這什麼概念?
普通日本打工人時薪也才1163日元啊!
幹一天還不夠打一次車的!
還有高速費。
中國高速費差不多是0.45元一公里,摺合9日元。
日本呢?高速收費是24.6日元一公里!
不用說,高速公司也是私營的。
最後看看教育。
咱們都知道日本是個少子化國家,為啥少子?
就是教育負擔太大了。
從90年代開始,日本推行快樂教育,廣大日本家庭為了讓孩子送名校,有錢的把孩子送私立學校,沒錢的也要把孩子送高階輔導班。
結果,就造成了家庭教育成本奇高,把一個日本孩子從小學生培養成大學生,如果孩子全讀公立學校,平均要花費約2800萬日元(134萬元人民幣)
如果孩子全讀私立學校,平均約4400萬日元(210萬元人民幣),這是一筆巨大的開支。
本來吧,在過去,把孩子往大學一送,就萬事大吉了,但萬萬沒想到,連大學也漲價了!
為啥要漲價呢?
因為學校運營成本增加了。
隨著近年來能源價格上漲,日本高校電費、煤氣費的支出與兩年前相比將暴漲60%以上。
為了維持運轉,有的大學不得不分割槽限電,一些大學不得不停止使用超算,甚至減少訂購刊物及電子期刊。
為了弄錢,近三分之一的國立大學出售學校設施冠名權來創收。
就這還不夠,這才把主意打到了學費上,
過去,日本國立大學學費一般是每年535800日元(約合人民幣2.55萬)。
但今年,日本文部科學省批准了大學漲價,有的學科大一一年,各項費用就相當於9萬人民幣!
但問題在於,日本物價上漲不休,日本人實際工資連續25個月下降,上哪搞錢去交學費呢?
那就只有另想辦法了。
3 路在何方
另想什麼辦法呢?
色情業。
從2023年開始,日本又竄起一個“新”紅燈區——位於東京新宿區的大久保公園。
這個地方,原本就是個普通公園。
可現在每到傍晚時分,這裡就會出現一群JK妹子,大部分在18-25歲之間,衣著性感,只要搭訕,就能帶走。
本來吧,一開始大久保公園有豔遇只有日本人知道。
可是隨著 Instagram 和Tiktok的曝光,這裡開始被越來越多的外國遊客所知道,於是各個國家的男性紛至沓來。
注意,根據日本《賣春防止法》,個人是不得提供有償性服務的。
你要想體驗櫻花妹,只能去風俗店。
但是近年來,卻有越來越多的“個體戶”跑到這裡來作“援助交際”。
記者一採訪,才知道有很多都是大學生兼職,出來掙學費的。
一個國家大學生的學費需要賣淫才能掙到,這還有什麼尊嚴可言?
可是奇怪的是,對這種明顯的違法的行為,日本政府卻不怎麼管,睜一眼閉一眼。
警察偶爾會去大久保公園轉轉,但除非看到明目張膽現場交易的,否則一般不抓人。
為啥?
因為這裡可能藏著挽救日本經濟的新密碼。
2016年,安倍政府提出“2020年入境遊客突破4000萬”的宏偉目標,試圖用旅遊業填補製造業空洞。
可是現實呢?
一直到2024年,訪日遊客才突破3500萬,但人均消費較2019年下降23%。
為什麼會如此?
因為過去在銀座奢侈品店瘋狂掃貨的中國大媽,正被“特種兵式旅遊”的年輕揹包客取代。
後者日均預算不足1萬日元。
因為京都的寺廟、北海道的櫻花、沖繩的海灘,早已無法與東南亞廉價海島競爭。
當然,還因為日本多數的紅燈區、風俗店、泡泡浴,不接待外國人。
無論你是白種人、還是黃種人,只要是外國人,一般都不接待。
過去,日本是看不上這點皮肉錢的。
但現在估計也想明白了,日本土地貧瘠,資源匱乏,一旦支柱製造業被幹掉,日本的未來是怎樣?
唯一的出路就是發展旅遊業,但是全世界都在搞旅遊業,日本發展旅遊業競爭優勢是什麼?
日本人過去的旅遊業,就三個方向,滑雪、溫泉、色情。
日本算是亞洲冰雪運動的先行國,早在1972年就辦過札幌冬奧會。
當時正兒八經搞了一堆滑雪運動設施,全亞洲最先進,也是亞洲滑雪的首選之地。
可是,50多年過去了,不僅雪場退化嚴重,設施也早已破敗不堪。
雪場沒有氣象站,升降機沒有安全護欄,道路標識破敗脫落,埋下了不少安全隱患。
2024年12月22日,在日本長野縣一滑雪場一名中國遊客滑雪時遇險身亡。
2025年2月份,又有一箇中國遊客在長野縣誌賀高原燒額山滑雪場遇難。
這麼一搞,中國人前往日本滑雪的興趣大減少。
溫泉呢?也沒好多少。
2023年,日本福岡的一傢俱有100年曆史的溫泉被曝出醜聞:
一年之內只換兩次水,結果導致整個溫泉的細菌出現嚴重超標的現象。
今年還有中國遊客吐槽,日本的溫泉髒得像廁所。
就算換了乾淨的湯池,水也一點都不熱。
所以,日本這種溫泉和滑雪專案,已經騙不來人了。
能把人吸引過來的,看來看去,只有色情業了!
不要低估色情業給日本經濟帶來的好處。
首先是GDP。
日本的人口不到美國的一半,但其製作的成人電影(AV片)的數量是美國的兩倍,銷售額高達500億美元!
2024年,日本色情業貢獻稅收1.2萬億日元,超過新能源汽車和機器人產業總和。
其次是就業機會。
雖然沒有任何官方的統計資料,但據估計,從AV女優到風俗娘,再到星探公司、拍攝團隊到海外分銷網路,產業鏈直接僱傭超30萬人。
其中絕大多數是正常就業市場難以找到工作的女性,吸納就業效果立竿見影。
現在已經賺了這麼多錢了,那麼,如果日本色情業向外國遊客開放,以日本AV多年來打出來的品牌效應,還愁沒錢麼?
這方面,泰國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泰國旅遊業在全球都是個異類。
翻翻全世界受歡迎的旅遊勝地榜單,要麼是繁華的發達國家,要麼是風景秀麗有奇觀的地方,泰國呢?
啥也沒有,憑啥能成為東南亞地區唯一的旅遊榜首?
顯然,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吸引著全世界的遊客往泰國跑。
那就是色情業。
泰國的色情業崛起源於越戰時期。
那時候,美軍為了解決士兵高強度作戰後的心理問題,和泰國簽了一份協議,美軍士兵可以在泰國休假。
泰國人為則為美國人建了大量的賓館、飯店、夜總會和按摩院,供美國人享受。
怎麼享受呢?你懂的。
協議簽署之後,泰國的妓女從2萬人猛增到17萬人,泰國外匯收入猛增。
色情業貢獻的外匯甚至佔到了泰國外匯總收入的一半!
但越戰結束後,這些依託於美軍士兵的妓女瞬間失業了,泰國外匯收入也一落千丈。
泰國政府沒辦法,就開始以色情業為招牌,從世界各國招攬遊客。
發展到現在,無論是在曼谷還是芭提雅,每當夜色降臨,你都能在理髮店、按摩房、咖啡廳、酒吧、飯店、酒店的門口看到形形色色的站街女。
一個個白人男性紛至沓來,有的玩出感情了,甚至還會“租下來”,成為有泰國特色的租妻產業。
在泰國,光一個小小的芭提雅,就擁有世界四大紅燈區之一,擁有一萬多家酒吧餐廳,是1200萬男性遊客的天堂。
甚至,為什麼泰國人妖發達?
也是因為很多泰國男性看到妓女賺錢太容易,才會動了這方面心思。
透過戕害自己來滿足外國遊客的慾望,這才形成了人妖經濟。
雖然泰國的色情業有損國格,但卻實實在在為泰國帶來了GDP。
‌泰國旅遊業佔GDP比重約為18%-25%。
哪怕刨去餐飲、住宿、交通等不值一提的消費,恐怕有15%的GDP,都是色情業貢獻的。
只要能掙錢,泰國人的底線是很低的。
比如前衛生部部長阿努廷,為了解決疫情之後的經濟問題,就提出了“大麻合法化”的思路。
而且泰國也極力推動LGBT,去年6月(驕傲月)中活動中,全球LGBT群體齊聚泰國,為泰國旅遊創收至少100億泰銖。
近期,泰國甚至在推動“賭場合法化”。
隨著一個口子一個口子地開,那麼不管大麻、賭場、紅燈區,都能成為嶄新的經濟賽道。
不得不說,泰國靠黃賭毒掙錢,雖然不怎麼光彩,但真的掙到錢了,而且給日本打了個樣。
產業結構決定了泰國並不是重工業和高科技領先國度,那麼只能以“色情軟實力”為核心輻射旅業及周邊的服務性產業。
那麼,未來日本產業支柱全部倒塌之後,日本唯一能“領先中國”而且中國打死也競爭不過的,恐怕就只有色情旅遊業了。
其實,日本人已經開始這麼幹了。
2022年,日本旅遊廳悄悄將“成人文化體驗”列入重點推廣專案,結果直接導致2023年日本一些旅遊套餐銷量激增210%。
除此之外,一些針對外國人的限制措施也有所鬆動。
日本開始有了“韓國遊客專用情人酒店”(日本人限制風俗店之外的賣淫行為,但不限制本國女性和外國人“談戀愛”)。
也有的酒店內會提供中文版《風俗店指南》,甚至接受微信支付。
至於隨之而來的東京大板街頭到處是站街女,日本梅毒發病率年年創下新高,日本政府已經顧不上了。
4 解氣且划算
貓哥知道,很多人對幾十年前日本對中國的傷害,仍然耿耿於懷,對日本死不道歉更是憤怒。
所以每次日本政客參拜靖國神社,都有人主張中日開戰,用東風導彈將富士山化為焦土。
這種情緒可以理解,但問題在於,划算嗎?可行嗎?
現代戰爭的邏輯早已改變。
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已持續三年,雙方累計消耗軍費超過3000億美元。
中國要跨海打日本,花費只會更高,花這麼多錢,只為出口氣嗎?
更關鍵的是,現在的國際社會,已經不是過去那種可以隨意屠殺的國際社會了。
中國就算動手,也不可能真的以血還血來報復。
相反,戰爭引發的全球供應鏈斷裂、東亞經濟圈崩潰、西方國家的制裁,將使中國製造業元氣大傷。
所以,武力報復,雖然解氣,但並不划算。
真正高明的報復,應當聚焦於經濟領域,把日本的支柱產業一個一個地打掉,讓日本無法再支撐現在的生活。
當日本支出產業相繼崩塌的時候,日本唯一的出路,就是退化成放大版的泰國。
想象一下,未來——
東京銀座的奢侈品店裡,漢語會取代英語成為導購員的必修課。
京都的百年料亭推出"中式懷石料理"招攬顧客。
風俗店裡,日本女人拼命討好前來消費的中國遊客。
對於更多的日本女性來說,最好的出路,或許就是嫁給中國人,透過取悅中國人而過上相對體面一點的生活。
所以,對於現在的中國來說,真正的報復,不需要流血漂櫓。
只需讓豐田的財務報表持續赤字,讓東京證券交易所的電子屏永遠飄綠,讓日本大街上四處遊蕩著失業大軍;
那麼這個民族,自然會低下高傲的頭顱,獻出一切尊嚴,來向中國人謝罪了。
閱讀全文,歡迎掃下方二維碼,訂閱貓哥的知識星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