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20項共識破局!這是美國最不希望看到的

點選
上方藍字
關注我們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21日到訪日本,雙方22日時隔6年舉行第六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達成20項共識,這是重要進展。兩國民間都應該跟上中日改善關係的明顯趨勢,為兩國進一步擴大合作提供更寬闊的積極輿論環境。中日都應牢記歷史,日本要正確汲取教訓,同時中日關係應當向前走,兩國應致力於成為朋友和夥伴,這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

▲當地時間2025年3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東京同日本外相巖屋毅共同主持召開第六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雙方15個政府部門負責人出席。(圖片來源:外交部網站

中日民間都應有這樣的清醒認識:中日交惡最符合美國利益,也是華盛頓求之不得並長期致力於促成和操縱的。讓中日彼此消耗,搞這樣的“離岸平衡”對美國來說事半功倍。
由於中日關係緊張,加上日本被美國“打服了”,日本對美國的很多仇恨被掩蓋了,中國應當樹立一個長遠目標,那就是幫著日本社會把對美國的仇恨釋放出來。
日本對中國主要是不服氣,它在近代史上一再侵略中國,中國改開初期,它還是中國資金和技術的援助者,而一轉眼,中國經濟總量和許多技術領域反超了它,日本社會有失落感、危機感,耿耿於懷。

1945年3月9日晚,美軍334架B-29轟炸機從馬里亞納群島出發,使用凝固汽油彈對東京進行持續2小時的地毯式轟炸,將東京約四分之一夷為平地,近30萬房屋被焚燬,8萬多人在轟炸中喪生,10萬人燒成重傷。(圖片來源:網路)

但是日本是捱過美國兩顆原子彈的,東京也遭遇了最嚴重時一次就死了十多萬日本人的大轟炸,那些事件本應是日本對歷史選擇性扭曲記憶的持續爆發點。二戰後日本高速發展,又是美國迫使它簽署廣場協議狠狠壓制住了日本,之後日本的發展越來越慢,今天日本的人均GDP連美國的一半都不到,甚至掉到了後來居上的韓國之下。
美國至今保持對日本軍事佔領,《日美安保條約》被日本習慣看成了對自己的保護,但如果日本人的心態有變化,《日美安保條約》就完全可以被日本社會重新看成對日本主權的侵犯和對日本人的奴役。日本是美國在亞太地區最重要的棋子,美國對日本完全就是利用,日本1947年和平憲法是在美國駐軍監督下制訂的,當時規定日本不許有軍隊,只能有自衛隊,國防預算不得超過GDP的1%,但是特朗普政府最新的要求竟是讓日本將軍費提升到GDP的3%,這個比例是中國目前軍費佔GDP比例的2倍。
仇恨中國可以看成日本社會不敢公開宣揚恨美國而給自己極端民族主義找出的一個變態出口,它的深層邏輯很荒唐,因為日本最早的文明建立得益於向中國學習,從明代鬧倭寇開始,特別是近代以來,又總是日本侵略中國,日本人恨中國是非常無厘頭的事情。中國經濟規模從上世紀90年代只佔日本十分之一迅速擴大為日本的4倍,他們難受,但中國在歷史的絕大部分時間裡都比日本先進、強大,他們從思想深處接受中國崛起,從長期看並非艱難得做不到的集體心理轉折。日本擔心臺灣海峽被中國封鎖,更是瞎胡鬧的戰略狂想。

▲2024年8月,本田、日產宣佈開展全面業務合作。美媒指出,日本兩大車企商討“抱團”,意在抗衡中國汽車製造商,此乃中國本土車企崛起正重構全球汽車產業的又一最新例證。(圖片來源:NHK)

中日許多具體摩擦都因兩國關係整體緊張而強化了,日本一幫右翼不斷挑事,刺激了中國民間。其實兩國最大的戰略問題都來自美國方向,就中日之間來說,中國經濟規模已經遠遠甩下了日本,一條京港高鐵大約相當日本全國新幹線總長度,中國的網際網路技術、AI技術乃至新能源技術、無人機技術等都走到了日本的前頭,而且中國是核大國,有自己的航母、核潛艇。日本如今相對於中國真正成了“小日本”,中國社會煩日本不識相,還沉浸在“大日本帝國”的舊夢裡,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們審視日本時的站位高度和民族自信應該是完全重新整理了的。
今天如果因為日本投資者在我們的城市裡辦了服務他們子女的日本學校,哪個地方為促進旅遊搞了個日本風情街,或者公園裡有女孩子穿上和服拍照,我們就覺得被日本文化滲透了,這一切都是日本為未來攻擊中國做準備,就太不應該了。我們必須牢記今天中國的綜合力量已經比日本強大得多得多,我們一年的國防開支就是日本的四五倍,中日力量格局已經歷史性地改變了。
有美日同盟在,有日本崇美哈美懼美的長期心理在,中國要把日本拉過來,短時間不現實。但是大幅緩和中日關係,讓日本增加對中國的整體好感和信任,更願意與我們合作,而不再那麼積極地配合美國打壓中國,不再全力做美國的反華戰略棋子,卻是我們大有可為的。

▲今年3月,特朗普指責日本稱,已簽署幾十年的美日安保條約,並非互惠、只是單方面的協議,條約文要求美國必須協防日本,日本卻沒義務協防美國。(圖片來源:路透社)

中國未來最大的、也很可能是唯一的超級戰略挑戰就是美國,團結、拉攏儘可能多的力量是我們戰略智慧的應有題中之義。日本因為被美國反覆拿捏,也有改善同中國關係的意願。要知道中國至今是日本第一大貿易伙伴,它對中國有情緒可以,但它承受不起與中國為敵。中日和則兩利,鬥則兩傷,而且日本會傷得更重,大趨勢一定是日本社會對這個道理越來越清楚,我們要對這個趨勢多提供推動力。
熱文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