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菜是萵筍嗎?油麥菜是萵筍葉嗎?這2個問題經常在火鍋聚會中吵成一團。今天我們再拉進另一種默默無聞的菜:生菜。這些其實在分類學上都是一個物種——萵苣(Lactuca sativa)。你以為你吃了4種菜,其實你只吃了1種菜。
萵苣是菊科萵苣屬。萵苣自從6000多年前被古埃及人馴化後,隨著人類文明擴散到世界各地,出現了許多品種。萵筍、生菜、貢菜、油麥菜就是由萵苣衍生出的品種。

萵苣亮麗的小黃花,像苦菜花一般丨W. A. Brandenburg / database.prota.org
莖用萵苣——萵筍、貢菜
萵苣原產地中海沿岸,據考證它來到中國的時間早於隋代。中國在唐代就廣泛栽培萵苣了,而早期的栽培品種正是被稱作“萵筍”的莖用萵苣。經過近千年的栽培,它早就是人們餐桌上最熟悉可口的蔬菜了。

萵筍|站酷海洛
新鮮的萵筍,削皮洗淨,切成寸條兒,用開水一焯,再用冰水拔涼,放上調料拌勻,裝到潔白的盤子裡。自有杜甫先生的“登於白玉盤,藉以如霞綺”的美妙。

涼拌萵筍絲丨豆果美食網網友果媽私房菜
後來人們又培育出一種更細更長更爽脆的萵筍品種。這種萵筍被拿來切條晾乾,就成為大家吃火鍋時很喜歡的貢菜了。(不過潮汕貢菜不是萵筍做的,詳情請戳這裡)

貢菜|站酷海洛
總結一下就是:萵苣是一個物種,其中吃莖的品種統稱萵筍,而做貢菜的是萵筍中的一部分品種。

用來做貢菜的萵筍丨item.taoba
葉用萵苣——生菜、油麥菜
時間走到現代,萵筍的同門——生菜——才漂洋過海悄悄地走進我們的生活。生菜本名葉用萵苣,因為它非常適合生吃而得名生菜。

最適合沙拉的羅曼生菜丨Wikimedia
生菜是原原本本的洋菜,雖然它的兄弟萵筍早早就佔了我們的餐桌,而生菜來到中國卻異常地晚。不是因為它不好種,而是它不太適合我們的飲食習慣。
中國人有個習慣:凡是放到嘴裡的,必須先弄熟。生菜也可以弄熟了吃,但是風味就大不一樣了。直到近些年飲食環境的變化,生著吃的萵苣才登上我們的餐桌。

果殼食堂就經常有一盆生的生菜配一盆沙拉醬|pixabay
生吃總有風險,但是很少能聽到生吃生菜會得病。為什麼生菜這麼適合生吃?
當我們掰開新鮮的生菜葉子,會發現有乳白的汁液流出,這個就是答案。流出的乳液中包含可以殺菌的萵苣素,因此生吃萵苣得病的機率要小一些。然而就算有殺菌乳液的保護,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身體還是重要的,所以不新鮮的生菜最好不要生吃,生吃之前一定要保證洗乾淨了。

生菜丨圖蟲創意
生菜的品種很多,有抱球的結球生菜,有大葉的波士頓生菜,有長葉的羅曼生菜,還有紫生菜等。

像捲心菜的結球生菜丨圖蟲創意
而我們餐桌上常見的油麥菜其實也是生菜,它又叫牛俐生菜。單獨講它是因為很多人並不認為它是生菜的一種。油麥菜和生菜一樣,都是萵苣旗下的好兄弟。

清炒油麥菜|站酷海洛
油麥菜也可以生吃,但是它的苦味要比生菜重。因為它和萵筍更親近,葉片裡的萵苣素含量會高一些。

油麥菜葉子也很像萵筍葉|站酷海洛
這種萵苣要小心,有毒
油麥菜也好,生菜也好,萵筍也好,它們已經成為全世界餐桌上的驕傲。而與它們擁有同一個祖先的野生近親仍在荒野裡生長,而且還在有毒植物的榜單上,它就是刺萵苣。
刺萵苣(Lactuca serriola)生活在歐洲以及中亞,我們的新疆也有它的領地。這個長滿刺的傢伙也叫毒萵苣,它體內富含有毒的乳白色汁液。在古希臘羅馬時期,人們就發現毒萵苣的乳汁有催眠的作用,吃下適量的乳汁提取物會使人致幻。而在古代的埃及,這種有毒的植物竟然成為祭品,用來象徵性欲和生殖力。

萵苣的野生同宗:刺萵苣丨Wikimedia
單論外貌,很難看得出刺萵苣與生菜、萵筍的祖先有什麼關係。它的樣子更像蒲公英,然而即將開花的時候,它就會和萵筍一樣拔地而起,長得老高老高,在頭頂上開出亮麗的黃色小花。
刺萵苣適應性很強,它隨著人類的腳步已經走到了全球各地。由於它具有毒性,且很容易混到我們食用的萵苣種子裡,所以它也是海關檢疫重點防備的危險物種之一。

刺萵苣的花和葉子丨Wikimedia
緊緊抱住萵苣旗下眾多品種,各種口感各種做法各種美味你都能擁有!
作者:among,沙漠豪豬
編輯:黑jio妹妹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