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研究丨關稅爭端下香港市場的風險與機遇

香港金融市場
2025年2月,美國政府以芬太尼為由對中國加徵關稅,並明確將香港納入與中國內地相同的關稅範圍。4月2日,特朗普宣佈對全球徵收10%~50%不等的“對等關稅”,此後多次針對中國(包括中國香港)上調關稅。截至4月17日,此輪貿易爭端以來美國對香港輸美商品加徵的關稅稅率已提升至145%。此外,美國財長威脅將摘牌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在此背景下本文將分析香港市場面臨的風險與機遇。
貿易方面此次美國關稅政策將使中國香港出口面臨一定壓力。首先,美國目前仍是為香港前三大出口目的地,雖然自首次中美貿易糾紛以來,美國在中國香港出口中的份額已從2018年的9%下降至2024年的7%,高關稅將影響對美出口。其次,預計全球經濟增長和貿易下行壓力加大,這對極其依賴對外貿易的香港而言將雪上加霜。最後,美關稅的影響已經開始顯現,香港跨境電商難以為繼。但香港的自由港地位或吸引旅客赴港購買美國商品
離岸人民幣方面,地緣政治日益複雜,跨境貿易的結算貨幣逐漸從美元轉向人民幣,有助於人民幣國際化、擴大離岸人民幣資金池規模,中國或加大人民幣在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貿易與投融資活動中的使用,帶動對離岸人民幣的資金需求。相較美元更低的融資成本、離岸人民幣資金池的擴大有利於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的擴容香港作為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不斷最佳化金融基礎設施,吸引相關企業赴港進行離岸人民幣融資以減少資產負債、收入支出的貨幣錯配風險,也為香港金融行業帶來機遇。
港元方面,美元信用體系動搖、新一輪全球貿易爭端再次引發市場擔憂聯絡匯率制度的可持續性。對此,香港政府一再強調將堅定不移維持聯絡匯率制度,目前香港外匯儲備(為基礎貨幣規模的1.6倍)足夠調節港元資金市場
港元政府債方面,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曾強調要加大外匯儲備對香港的資產配置。一方面美國對全球徵收高關稅引發市場對美元資產安全性的擔憂,出於最佳化資產配置和降低風險的考慮,中國內地外匯儲備或增加對港元政府債的配置,有助於更平穩地減持美元資產,最佳化外匯儲備結構,降低匯率波動風險。另一方面,港元政府債供給增加、交易活躍度提升為中國內地外匯儲備配置港元政府債提供了契機。
港股方面第一,港股一級市場有望迎來新機遇。首次中美貿易爭端期間,中概股迴流助力香港IPO年度募資額逐年攀升,目前香港政府已指示香港證監會及港交所,積極為中概股迴流赴港上市做準備。第二,預計此輪美國摘牌威脅對中概股的影響程度小於前一輪,因多數頭部中概股已實現雙重上市。鑑於ADR與港股的互換性,已在港美雙重上市的ADR公司或面臨更小影響。第三,未來美國中概股迴流、新科技企業上市都將給港股二級市場注入新活力。目前南向資金逐漸主導港股市場的流動性,這將為更依賴股票業務的港交所提供收入。
請登入興業研究APP檢視完整研報
獲取更多許可權,聯絡文末銷售人員。
點選圖片購買 “興業研究系列叢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