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持續升溫,香港銀行“缺錢”了?

銀行打破“刻板印象”、相對頻繁借用更高利息的貸款,源於當地港元流動性偏緊已持續數月,這也因此被認為是香港股市持續升溫的重要標誌
文|《財經》特派香港記者 焦建
編輯|蘇琦
隨著股市升溫,中國香港特區金融市場整體活躍度提升,當地銀行業近日頻頻顯出“錢緊”現象。
所謂“錢緊”或“缺錢”,其實是一種通俗化的表達。在技術層面上,指隨著港元流動性短期需求增加,當地銀行開始頻繁使用貼現窗這一工具:2月18日,香港金融管理局透過貼現窗借出55億元(港幣,下同);3月18日,當地銀行於前日再次借取了20億元。
類似現象從2月初開始,這也是本輪“錢緊”被認為主要與港股市場走高有關的主要原因。隨著港股市場接連數月跑贏全球大市,導致香港銀行間流動性減少。按金管局資料:從年初至3月21日,雖不足一季,其透過貼現窗借出資金總額,已達148億元左右。
這創下了二十多年來當地該類工具使用的最高紀錄。上一次出現類似現象,還是在1999年第一季,總額為155億元左右。
所謂貼現窗,在中國香港語境中,指金管局為銀行日終結算時提供的一種視窗(每日下午五點半至六點半之間),方便當地銀行以外匯基金票據或債券作為抵押借取隔夜港元流動資金,用以進行週轉或進行銀行同業結算。中國內地的商業銀行,則往往用銀行承兌票據、國庫券等作為抵押從央行借入資金。
1998年起,香港金管局引入貼現窗機制。因種種因素,當地銀行此前並不積極使用這一工具。圖為金管局所在的中環國際金融中心。攝/焦建
作為中國香港特區實質上的中央銀行機構,金管局是當地所有銀行借款的最後支柱。事實上,自從接手當地的銀行同業結算系統後,金管局於1992年設立流動資金調節機制。從1998年9月起,該機制由貼現窗取代,一直運用至今。
在此之前,對相關銀行使用貼現窗,當地金融市場人士往往會產生一些標籤化的印象,所以當地銀行一般不太願意使用這一政策工具。一旦出現資金缺口,一般會首先選擇與銀行同業進行拆借。
在這一同業拆借過程中產生的利率,就是當地銀行同業拆息,即所謂HIBOR(Hong Kong Interbank Offered Rate)。在貼現窗中,金管局向銀行收取的利率,則為“貼現率”,其是採用“基本利率”計算。而基本利率則根據透明公式計算得出,即當前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限加50基點,或隔夜及1個月香港銀行同業拆息的5天移動平均數的平均值,以較高者為準。
3月20日,在美聯儲宣佈維持聯邦基金利率4.25釐至4.5釐不變後,金管局亦維持貼現窗基本利率4.75釐不變。綜合來看,前述HIBOR往往低於基本利率,所以貼現窗不是當地銀行最主要的流動資金拆借來源,只是借代品。
銀行打破“刻板印象”、頻繁借用相對更高利息的貸款,意味著當地的港元流動性偏緊已持續數月,這也因此被認為是當地股市火熱的一個重要標誌之一。在其背後,是香港股票結算需求的增加、保證金融資活動的增加等現象。
其中也存在一系列微觀傳導機制:首先,當中國內地和海外的投資者購買中國香港股票時,需將其持有的外匯轉換為當地貨幣,這會促使當地銀行在貨幣市場上為其客戶尋求更多現金,導致融資成本飆升,這源於並非當地所有銀行都有無限的交易限度;其次,股市暢旺,除直接增加港元支付結算需求,還會促使股票經紀預先拆入更多的港元以應付未來股票交易的需求,同樣會積極推動港元拆息上升。
按照當地金融界的一般看法,香港銀行間流動性減少,是由對香港股票的需求推動的。隨著香港股市勢頭持續走高,港幣“流動性”可能會在短期內保持緊張。目前當地銀行體系總結餘不足450億元,在貨幣供應量不變情況下,若港元資金需求增加,再疊加季結、半年結或年結等因素,流動性拉緊會更為明顯。
一系列相關現象因此出現:首先,在後續走勢方面,按照中信建投近日預計:2025年下半年中國內地的經濟內生增長動能逐步修復,地產下行週期逐步見底,恒生科技作為內需相關的核心資產之一,有望迎來盈利預期修復下的貝塔行情。
其次,隨著港幣流動性因股市等因素出現偏緊,當地的離岸市場人民幣拆借利率也出現上漲,這也被認為是釋放出一定訊號。以3月17日為例:離岸市場人民幣拆借利率上漲,隔夜離岸人民幣香港同業拆借利率(CNY HIBOR)迅速上漲41個基點,至2.038%,創下自2月20日以來最高值。
這被普遍認為反映了海外資本對離岸市場人民幣需求持續升溫,即隨著海外基金醞釀加倉A股與港股,帶動離岸人民幣兌換需求持續增加。近日,幾家外資機構分別發表報告指出:外國投資者對重投中國市場感興趣,且對中國企業及宏觀經濟環境的看法變得較為樂觀。
最後,希望在香港購房的本地及外來人士正在關注的,則是目前當地機構層面的“錢緊”會不會進一步傳導,出現在銀行零售層面,帶來存貸息率的調整。
3月18日,香港金管局公佈2025年2月底的綜合利率顯示:反映當地銀行平均資金成本的綜合利率在2月底為2.09%,較1月底的2.16%下跌7個基點。從微觀角度來看,這意味著銀行會依照自身資金成本結構及其他有關考慮,決定調整存貸息率的時機及幅度。
責編 | 張雨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