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短片競賽“AIsolation”|歌德學院和柏林實驗藝術劇場HAU聯合呈現

本文轉自:北京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
Design: up2u Studio, © Goethe-Institut
人工智慧技術的迅猛發展正在深刻改變我們的社會和文化——它為創意表達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同時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在剛剛閉幕的第75屆柏林電影節上,一部時長72分鐘的動畫電影引起了關注。這部作品僅由一人藉助AI工具在短短七天內完成。這一案例展示了 AI如何賦能獨立創作者,如何實現技術平權及創作的去中心化。
然而,人工智慧的影響遠不止於此,它也引發了深刻的社會倫理問題。2024年2月,美國奧蘭多一名14歲少年在與AI虛擬伴侶的對話後選擇了自殺,這一悲劇性事件再次敲響警鐘——人工智慧的無監管使用可能帶來不可預見的社會風險。面對這樣的現實,我們不得不思考:人工智慧究竟能減少社會孤立,還是會加劇個體的疏離?歷史學家梅爾文·克蘭茲伯格(Melvin Kranzberg)早在 1985 年就指出:“技術既不是好的,也不是壞的;但技術絕不是中立的。”如果沒有明確的倫理準則和標準,技術不僅有可能加劇不平等和貧富差距,還可能危及基本權利和自由。

在數字傳播領域,演算法驅動的“資訊繭房”現象愈加明顯。而在業已廣泛使用的生成式AI中,基於資料偏見的人工智慧系統不僅再現現實社會中的刻板印象,還可能加劇其傳播。數字鴻溝正在加劇:由少數幾個國家主導的生成式人工智慧資料往往不能反映全球社會的多樣性和複雜性,世界的很多地區、文化、語言以及邊緣群體的視角未被顧及。因此,對這些技術的設計和使用進行批判性探討變得尤為重要。
在此背景下,東亞和中亞地區多家歌德學院——包括北京、首爾、東京、烏蘭巴托、阿拉木圖、塔什干以及德國駐上海總領事館文化教育處——於2025年聯手德國柏林實驗藝術劇場HAU Hebbel am Ufer及其數字平臺HAU4以及更多合作伙伴,共同舉辦以“AIsolation”為主題的AI短片競賽 以激發公眾對於人工智慧與社會發展之間的反思和批判性討論。
該競賽面向電影人、藝術家、內容創作者以及所有AI愛好者徵集5分鐘內的AI短片。競賽鼓勵參與者在創作中表達其針對“AIsolation”這一主題的體會、視角與願景,嘗試在創作中挑戰AI工具的使用或者人與AI合作創作的方式,進行美學上的反思,探索影像語言的邊界。

來自電影、藝術、人文科學以及技術領域的專家將組成評審團,共同選出獲勝作品。本專案閉幕活動計劃於2025年9月舉行,包括短片展映、頒獎典禮、專題討論等活動。線上展示部分將於2025年下半年在歌德學院以及HAU4(www.hau4.de)線上平臺推出。

誠邀你的加入——透過你的創意和表達共同塑造(AI)世界。

徵片簡章
獎項
最佳藝術放飛獎:1位。獎項:一次國際旅行(目的地:德國或東亞、中亞地區,取決於獲獎者出發地,有效期至2026年)。

最勇敢前瞻獎:1位。一副VR眼鏡/頭顯。

至多二十部入圍作品將在歌德學院、柏林實驗藝術劇場HAU Hebbel am Ufer(包括數字平臺HAU4),以及在德國和東亞和中亞的專案合作機構(如美術館、影展),以及更多線上媒體平臺獲得展示。入圍短片作品將有機會在歌德學院地區專案“寂境:孤獨與自由”的框架下,在德國和東亞和中亞的專案合作機構(如美術館、影展)獲得展示。歌德學院會提前通知入圍者關於各線上平臺的展映安排。
參賽要求

– 競賽參與者面向所有藝術家、電影創作者、內容創作者、人工智慧科技從業者、學生和業餘愛好者等;

– 參賽者需創作時長不超過5分鐘的短片。完全或部分使用AI模型製作的影片均可被接受,前提是評審委員會認為AI在創作過程中得到了必要的應用;

– 作品型別不限,歡迎創作者挑戰AI影像表達的邊界;

– 需要提交檔案證明自己和AI協作創作的過程,比如操作後臺截圖;

– 參賽作品須為原創作品。創作者須為參賽作品版權的合法持有者。歌德學院無義務檢查參賽者提交的作品是否可能侵犯第三方的權利,若產生侵權行為,由參賽者自行承擔法律責任。

– 入圍者須授權歌德學院以及柏林實驗藝術劇場HAU Hebbel am Ufer及其數字平臺HAU4在2026年12月31日前,在線上線下放映影片並使用相關宣傳資料的權利;

– 參賽影片可以不使用語言,也可以使用語言。如使用語言,需提供英文字幕;

– 投遞資料請包含:A. 5分鐘以及之內的影片作品(格式為:mov, .mp4, .mpeg, .avi.);B. 1個PDF文件:個人姓名,電話,郵箱,個人簡介,作品主題與闡釋;C. 1個文件展示AI工具的來源和使用方式(png、jpg等圖片格式或pdf皆可);D. 簽名後的參賽宣告(點選“閱讀原文”下載“參賽宣告”)

– 請將以上資料打包,透過wetransfer連結於2025年5月31日23:59時(柏林時間)前傳送至郵箱:[email protected]。成功提交者將收到歌德學院的郵件通知;

– 歌德學院對參賽作品不設首映要求;

– 組委會僅接受每位參賽者的一部作品。成功提交作品後,組委會原則上不再接受新版本。
評選
評選由歌德學院和柏林實驗藝術劇場HAU Hebbel am Ufer召集的來自電影、藝術、人文和科技領域的專家組成的評委會負責。評委會的決定為最終決定,不得上訴。評選結果將於 2025年7月初在歌德學院及其合作伙伴的媒體平臺上公佈。獲獎理由將在閉幕活動上由評審公佈。未獲獎的具體理由將不予說明。

主辦方保留對最終選擇的解釋權。提交參賽作品代表參賽者同意電影節所有條款、條件和準則。
主辦方
歌德學院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在全球範圍內活躍的文化機構。致力於推動國際文化交流、促進德語的傳播以及深化國際文化合作。歌德學院在全球98個國家的151家分院及其眾多合作伙伴,共同組成了一個覆蓋全球的文化合作網路。歌德學院與來自不同領域的合作伙伴緊密合作,聚焦全球性的機遇與挑戰,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將多元化的觀點和視角引入對話。
www.goethe.de
柏林實驗藝術劇場HAU Hebbel am Ufer(亦譯為“柏林赫貝爾劇場”)以三座劇場——HAU1、HAU2 和 HAU3 為核心基地,致力於在戲劇、舞蹈和表演藝術的交匯處打造並呈現當代藝術視角。其數字平臺HAU4 開創性地構建雙重維度:既孵化專為數字空間創作的藝術專案,又線上下實體劇場同步呈現跨媒介的混合型作品(www.hau4.de)。HAU 的專案涵蓋音樂、視覺藝術以及思辨性討論活動,形成多元且開放的創作生態。其獨特之處在於不設固定劇團,而是呈現柏林本地、德國國內及國際範圍內的聯合制作、藝術節及跨界合作專案。其每年夏天舉辦的“八月舞蹈節”(Tanz im August)是歐洲最重要的舞蹈節之一。HAU 的核心策劃理念體現在兩大方向:一方面持續啟用和復排當代劇場作品庫,使其在當代語境中煥發新生;另一方面,打造主題藝術季及跨學科實驗性專案,以突破傳統邊界,探索藝術的全新可能性。
www.hebbel-am-ufer.de
www.hau4.de
點選“閱讀原文”下載“參賽宣告”。
關於更多專案合作方和國際評審的介紹將後續公佈,敬請關注。
凹凸鏡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鏡DOC
推廣|合作|轉載  加微信☞zhanglaodong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關心普通人的生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