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廣州市在黃埔區知識城何棠下舉行首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開工儀式,年內計劃籌建不少於1萬套。廣州將在城中村改造中籌建配售型保障房,統籌解決城市戶籍人口和引進人才住房困難問題。

記者從住房城鄉建設部瞭解到,原有的住房保障體系以公共租賃住房、保障性租賃住房為主體。新一輪保障性住房建設,分為配租型和配售型兩種。其中,配租型包括公共租賃住房、保障性租賃住房,而配售型則是本次改革重點拓展的新路子。
住房城鄉建設部相關司局負責人介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是新一輪保障性住房建設的一個突出特點,按保本微利原則配售,以家庭為單位,保障物件只能購買一套保障性住房。“最終是實現政府保障基本需求、市場滿足多層次住房需求,建立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該負責人說。
目前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申購的具體條件,還要看地方政府下一步的規劃和要求。標準是根據申請人的家庭收入、住房、財產等因素按順序配售,從困難的群體做起,逐步拓展範圍。
據悉,新一輪保障性住房規劃建設,將實施嚴格的封閉管理,嚴禁以任何方式,違法違規將新建的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變更為商品住房流入市場,更不能利用保障性住房進行牟利。
“保障性住房不得上市交易、實施嚴格的封閉管理,將是區分保障性住房和市場化住房的一個重要舉措,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保障性住房的供給。”該負責人說。

開工現場。
市住建局表示,廣州市高度重視住房保障工作,住房保障覆蓋面從戶籍低收入家庭逐步擴大到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向新市民和人才延伸。截至2023年12月底,廣州市共籌建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近36萬套,累計發放租賃補貼8萬多戶,全市累計保障近120萬人,基本做到應保盡保;“十四五”期間已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近38萬套。
為貫徹落實國家和省有關決策部署,廣州市加快建立健全以配租型保障性住房(公共租賃住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為主的住房保障體系,補齊保障性住房建設短板,提高保障性住房在住房供給中的比例,在城中村改造中籌建配售型保障房,統籌解決城市戶籍人口和引進人才住房困難問題。
據悉,2024年廣州市計劃籌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不少於1萬套,共涉及12專案,其中新開工專案8個,透過存量房源轉化4個專案;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不少於10萬套,發放住房租賃補貼不少於1.8萬戶。
來源:廣州日報
更多灣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