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5個字 閱讀時長:3分鐘
中產先生 | 洞見時代 發現價值 講述生活

兩類人。
這周有兩個政策讓人關注:
1、發改委:第三批國補7月份下達。(補貼)
2、國辦:金融提振消費和擴大內需。(貸款)
不管是補貼還是貸款,其實都是給錢。
給誰呢?
先來看國補:
之前一直說國補要停,其實不太可能停的。
因為根據機構的測算,國補撬動的資金比例達到8.4,也就是說國家每補貼一塊錢,就能帶動八塊四的消費。
要知道,投資撬動的資金比例最好的時候才達到7,現在應該不到7,所以不會停的,最多是最佳化一下,減少騙補行為。
所以錢給誰呢?
在消費普遍降級的當下,給還願意花錢的人,撬動他們的存款。
再來看金融政策:
這周釋出的金融支援消費19條,一言以蔽之:
支援小微個體和個人加槓桿促銷費。
從供給和需求兩端發力,加槓桿促銷費。
有人會說了:
想貸款,但是徵信不允許。
沒事,今天剛公佈的政策:

方案要求:
進一步完善統一規範、協同共享、科學高效的信用修復制度,更好幫助信用主體高效便捷重塑信用。
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
這些年,預期不太好,居民的風險偏好已經低到不能再低了:
都在提前還貸修復負債表,沒有負債的也在超額儲蓄,看剛剛過去的5月的居民短貸,降到了一年多來的新低。
再加上房地產在5月份開始急轉直下,居民最大的信用擴張抓手沒有了。
居民不貸款,就得讓敢貸款的人去貸款。
誰敢貸款?
企業主,投資者,甚至是投機客。
這些人敢花錢敢貸款,但也正因為如此,很多人破產或者負債,徵信出了問題,沒有機會再貸款了。
怎麼辦?
居民不願意加槓桿,只能給願意加槓桿的人一個機會。
幫他們修復信用:
1、輕微失信資訊可以不予公示或法定責任義務履行完畢即可申請修復。
2、簡化信用修復申請材料,壓實信用修復辦理責任,收到信用修復申請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反饋信用修復結果。
3、協同推動破產重整、破產和解企業高效修復信用,可以暫時遮蔽相關失信資訊。
其實就是修復整個社會的信用主體,方便他們重新加槓桿,讓敢花錢的花錢。
總結一下:
在居民消費降級,風險偏好保守的當下,錢要給想花錢和敢花錢的人。
想花錢的人,撬動的是居民存款。
敢花錢的人,撬動的是居民信用。
總之,不管透過什麼方法,必須讓錢流通到市場上去,才能啟用市場活力,促進經濟回暖。
很多人又要說了:
應該全民發錢。
其實,這個問題早就不應該是問題了,經濟體量,財政差異,消費習慣…都不可同日而語。
直接發錢很難直接變成消費,就算不發現金,發消費券,你信不信,也會被黃牛套現,然後居民八折拿回現金存起來。
跟發達地區完全是兩回事。
必須有一個通道:
之前的通道是投資上專案,現在是提振消費。
把錢給到想花錢和敢花錢的人手裡,撬動他們的存款和信用,讓錢流通到市場上,最終流到每個人的口袋裡。
就這樣。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