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普通人的5000億

5月7日,央行宣佈設立5000億的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年利率僅1.5%,期限最長3年引導商業銀行加大對服務消費與養老的信貸支援。
有人說這堪稱養老金融的“及時雨”,但我看到,大部分官方媒體僅僅是“一句話新聞”,沒太多評論。
我原來以為這個訊息會是“高開低走”,沒想到直接竟然是“低開低走”。
資本市場都沒怎麼歡呼,見好就收了。
無論是這次的5千億,還是潘行長前幾天說的一萬億,市場的反應好像都風平浪靜。
我很喜歡潘功勝行長,過去一年多來已經派了好幾次“紅包”,他要是財政部長,我可能會更喜歡他。畢竟行長的錢還是要還的,部長的錢可能是不用還的。
潘行長在新聞釋出會上表示,當前,我國經濟政策的著力點在於擴大國內需求,大力提振消費,其中服務消費是消費升級擴容的重要著力點。
這一次5000億的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就是配套措施,重點是激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住宿餐飲、文體娛樂、教育等服務消費重點領域和養老產業的金融支援。
我原來想,在中美會談前夕出臺的金融政策,一定是力度很大的,讓川大嘴看看我們的魄力和能量,如同去年九月那場會議那樣,來緩解市場擔憂。
這次三巨頭的新聞釋出會,我在太平洋對岸,熬夜看了直播,期盼有對放鬆監管,休養生息的政策落地。
畢竟美國這邊對會談充滿了樂觀,前天美英達成貿易協議,股市就激情了一把,川大嘴昨天說“快買股票,它會一飛沖天”,又把中國關稅匯率交給財政部長決定,大家普遍認為是川大嘴投降的節奏,畢竟他再嘴硬下個月美國商場的貨架就空了。
川大嘴不是說了嗎?那些貨輪,在太平洋都掉了頭,不在美國口岸停靠了。
我們當然要抓住時機,對外秀一把肌肉,對內顯一下愛心,放一點血給普通老百姓。
但看到的還是要求貸貸貸!
政策力度顯然不及預期,感覺投資者信心很難調動起來,可能會抵消瑞士會談訊息的利好。
潘行長的貨幣政策之後,真正應該出手的是財政政策了。
在中美貿易戰的外部環境下,在房地產市場跌落谷底的內部結構上,都需要一個足以振奮人心的訊息,來刺激市場。
本質上,要刺激對未來的信心。
在就業前景、薪資待遇沒出現大幅改善之前,給再多的貸款額度,誰敢用啊?
市場很現實,現在信貸不是供應端不足的問題,而是需求端疲軟的問題。
在市場迷茫,收入不確定的情況下,顯然大家都不願借錢,畢竟銀行的錢是要還的,前幾年買房借的錢,還沒還清呢。
看看房產價格跌到還沒有貸款餘額高,沒抑鬱的算是堅強。
政策是好政策,定向放水避免資金空轉,央行強調過好多次,要避免資金空轉,要提質增效。
但中國的財富結構,決定了目前的貸款缺乏需求端。
最有能力消費的群體肯本不缺錢,反而在討論那家銀行的理財收益高,把錢要存在哪裡?
而缺錢的群體,生了病都要熬著,自己買點消炎藥吃,你還讓他貸款養老?給子女不留遺產就算了,也不能留債務吧?
何況貸款金額大一點還要抵押,他的房貸還沒還清,上一次抵押還沒解除呢!
富人不缺錢,窮人不敢貸(銀行也不願貸),借錢容易還錢難啊!
在政策出臺之前,你得考慮一下誰是貸款的目標群體吧?富人用不著,窮人貸不起。那這個5000億,到底要給誰?
前幾年我做過的一個養老產業的調研,發現那些投入了巨資的養老院入住率都很低,養老院虧的底褲都不剩,為啥?富人用不上,窮人住不起。還夾雜著一系列的生活習慣,傳統習俗,保險配套等問題。
其實和目前的貸款政策是一樣的,還是財富結構的問題。有錢的,用不著,沒錢的,不敢用。
這5000億,不是普通人的5000億。
畢竟,借錢是要還的,投資是要承擔風險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