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訊息!美國航班退款新規:延誤或取消必須全額退款、行李延誤也得退

各類在美生活攻略、海外養老攻略,請檢視文末連結,加入海外養老群、留學生家長群,請公眾號留言
美國交通部(DOT)10月28日釋出訊息稱:針對航空旅客的退款新規現已全面生效。如果國內航班取消或延誤超過3個小時,則乘客有權自動獲得退款。如果國際航班取消或延誤超過6小時,乘客也同樣有權自動獲得退款。
美交通運輸部於今年4月24日宣佈這項新的規定,要求航空公司在欠乘客款項時立即向乘客提供自動現金退款。新規定使乘客在航空公司取消或大幅更改航班、托執行李大幅延遲或未能提供所購買的額外服務時,可輕鬆獲得退款。
交通部長皮特‧布蒂吉格(Pete Buttigieg)在新聞稿中表示,航空公司欠乘客錢時,乘客理應拿回自己的錢,無需撓頭或討價還價。
“我們的新規設立了新標準,要求航空公司及時向乘客提供現金退款。”
交通部部分新規早在5月聯邦航空管理局的資金獲得重新授權就已生效,但部分條文實施則需要更長時間。

航空公司退款新規解讀總結要點提煉:

  • 航班延誤和取消退款:境內3小時+,國際6小時+,無需申請,航司需自動全額原路退款到賬。
  • 行李問題退款:超時未送達,境內超12小時、國際超15-30小時(根據航程長度而定),行李費必須退。
  • 機上服務不可用退款:Wi-Fi無法使用、選座沒安排,必須全部退款。
  • 疾病及政府禁令豁免:如果感染了傳染病被建議或被禁止旅行,可以申請至少5年有效的航空公司積分。
——–以下是詳細介紹權益詳情:
航班取消需退款
在新規宣佈之前,交通部就要求航空公司,在乘客選擇不搭乘航空公司提供的替代航班的情況下,應向航班被取消的旅客提供退款。
交通部的政策闡明瞭這些退款需要如何處理以及何時處理。根據最新指導方針,航空公司必須自動提供退款,而無需乘客特別要求。如果乘客使用信用卡買票,航空公司和票務代理商必須在七天內完成退款,對於其它付款方式則需在20天內完成退款
退款必須以現金或原始付款方式進行,不能一概用航空公司代金券或積分來抵扣。而且,退款必須涵蓋機票全部未使用價值。對於在行程取消之前已經完成的航段,航空公司無需退款。
航班延誤需退款
此次交通部政策的更大變化在於明確了什麼算作「嚴重延誤」。之前的政策模糊不清,而新規明確指出,國內行程延誤3小時後或國際行程延誤6小時後便可獲得退款。這些時間限制適用於航班出發和到達延誤
新規還涵蓋了顯著變更的航班,交通部解釋說,這意味著出發或到達機場發生變化;中途轉機次數增加;乘客的艙位被降級,或轉機機場發生變化,或搭乘飛機發生變化,且較不方便殘疾人士搭乘。
所有針對航班取消的退款指導方針同樣適用於航班延誤。也就是說,退款必須自動發放,並透過原始付款方式全額退回。
自拜登總統上任以來,交通部已幫助航空公司退還超過30億美元的乘客退款和報銷,其中包括向受2022年西南航空假日崩潰影響的乘客支付的超過6億美元。交通部長布蒂吉格還對違反消費者保護規定的航空公司處以超過1.64億美元的罰款。
布蒂吉格在7月給航空業高管的信中強調了新規對旅客和航空公司的意義。2023年,美國航班取消率創歷史新低,低於1.2%,這是10多年來最低的航班取消率,但航空旅行量創歷史新高。
行李延誤退款
按照交通部新規,如果行李沒有及時到達目的地,乘客現在也有權獲得托執行李費退款。具體來說,如果行李在國內行程12小時內或國際行程15至30小時內未送達(具體取決於航班長度),提交不當行李處理索賠的乘客可獲得航空公司退還行李費。
航司未提供額外服務退款
如果乘客已支付機上Wi-Fi、選座或機上娛樂等服務的費用,但相關服務在飛行過程中無法使用或不可用,則航空公司應向乘客退款。
醫療和政府旅行豁免
此外,如果消費者因患有嚴重傳染病而受到政府限制或醫療專業人員建議不要前往、離開或在美國境內旅行,新規要求航空公司必須提供旅行積分或代金券。消費者可能需要提供檔案證據來支援他們的要求。航空公司提供的旅遊優惠券或積分必須可轉讓,且自簽發之日起至少五年內有效。
這部分政策要到2025年5月才能完全生效。
更多在美生活養老幹貨,敬請關注公眾號,歡迎加入【北美候鳥社群】各類家長群養老群參加線上線下活動、交流分享經驗。合作\投稿\聯絡我們: 
【北美候鳥社群】
常用資訊彙總 2024.10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