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大家同業市場討論很多的事情就是,現在要不要在跳槽?下文不少框架我之前2021年的文章寫過,前情提要:擇業:網際網路、地產、金融的十年一夢
跳槽的人吧,覺得自己可能在一個要打碎雞蛋的籃子裡面;
但是熟悉各類風險-收益、馬科維茨模型的金融從業者轉念一想:
這金融所有的細分垂直籃子,不都在一輛時代的卡車裡面嗎?
當前的情況可以用兩種歷史情況做覆盤:
1)在泰坦尼克號上,要不要貸款升艙從四等倉升到二等艙;
2)在2021年後,要不要從碧桂園、恒大、跳槽到萬科、龍湖、金地。
比如,在過去幾年拋棄純債板塊、勇於走出舒適區的純債同業,擁抱大權益時代和固收+的勇敢同業;
先從二級債基、轉債、到權益曲線救國,目前最頭疼的還是怎麼去持續營銷含權的一些產品,本來是想學點股票,結果今年什麼阿貓股票都賴蹭債券熱點;
在2016年前後入職的,傳統一級市場的朋友,很多人抱著“雖然權益一級辛苦一點,先苦後甜“,
而其他的想舒適一點追求一些工作生活價效比的的人,就慚愧做了債券,此情此景證明了:
先吃苦,就有吃不完的苦,而先甜,肯定是甜到了。
債券一級從去年10月之後開始瘋狂掉工作量,由於化債,城投新增債券融資困難,同年,股票IPO還不錯,但是結果從今年2月份以後,各家業務動態清零,始料未及;
各家券商靈魂拷問,這麼大的一級團隊怎麼辦?
所以去年人人喊打的話所謂,“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各種經紀業務、研究業務,雖然降費了,但是至少跟農民耕地一樣,總是有個固定收入吧,在2月份以後就成為了香餑餑。
但是隨著時間進入到6、7月份,A股市場成交量,又給大家來了一輪可樂澆頭,你歐洲mfii都沒有這麼立竿見影的效果啊?
“我還沒出拳,你怎麼就倒了?”
看來老歐洲的製造業真的是要完了,歐洲人的效率太低了。
股票二級的工作崗位高質量發展,羨慕債券的粗放式經營後,但其實債券從業者開心的並不多。
前一段有個債券從業人員心態調查,我看了下大部分人都是輕度抑鬱。
就是這個活費率太低、競爭太激烈,其實很多從業者是嫌棄的正當大家嫌棄的時候,
天空一聲巨響:你既然不願意幹,那你別幹了。
由於眾說周知的原因,債券
也
是個“沒有技術含量”的金融工作,尤其是各類二級中介,在過去債券牛市中確實在金融行業過的相對舒服一些(因為還有活)。
但是一切在今年的7月份迎來的反轉。
債券市場二級交易喜迎動力煤級別的調整後,債券交易筆數的趨勢直逼隔壁,今天,據說,更是“因
為”黑神話悟空10點上線,大家都看直播不做交易了。
顯然,有相當多的債券同業對這個打法相當不適應,有同業建議領導:
“要不咱們問問隔壁?他們比較有經驗”。
但是我覺得不能這麼一概而論,因為一方面這是泰坦尼克經驗是後驗的,未來的情況都說不好,
正是因為大家對未來都看不清楚,我覺得大家還是要對金融行業堅定信心。
畢竟2013年那麼爛的光伏行業都能反轉,2021年那麼好的光伏行業也能反轉,正所謂物極必反,負負為正。
類比上個世紀初,經歷了一連串匪夷所思事件衝擊後的魯西北、華北農民,是選擇:
1)走西口、2)闖關東、3)下江南、4)潤南洋,
事後看,存亡率確實不一樣。
就跟開頭的描述一樣,其實泰坦尼克號是有活人的,船上的2224名乘客和船員,772人存活下來,生存率32%,
在西方
社會是一個駭人聽聞的數字
(是伏筆,後面有呼應)
。
普通艙存活率20%,頭等艙存活率60%,中間差了40%左右!
這百分之40%意味著什麼?對中國人來說足夠支援你從山東飛奔到大興安嶺的海拉爾了。
如果你還面對著著名的徐州悍匪,東北鬍子,那存亡率更是微乎其微。
但是值得慶幸的事,你的對手的存活率可能都比你低!
我當時看了不少民國時期土匪的文藝作品,比如座山雕之類的,以為是個及其具備浪漫主義色彩的打野行業,類似於投資銀行業務,
那一定收穫頗豐吧!
我看了一本書徹底破防了,土匪這個行業的夏普比率是如何的呢?
收益大概是平均是自耕農的收益,而風險和回撤,死亡率大概是36%左右。
正如過去一年非常火的一句話描述民國的土匪行業的夏普比率:
你如果不能冒著36%的回撤,那麼你是不會得到3%的固定收益的。
這麼看,A股的夏普比率也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所以,我不明白,為什麼大家都在談論著金融行業降本增笑,彷彿這就業市場對於我們註定了凶多吉少。
10年前我從學校進入工作,美元基金、人民幣二級、債券和股票一級發行,地產基金等任君選擇。
金融經濟所到之處,考生竭誠歡迎,真可謂佔盡天時,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
結果是當年門檻最高的後面抗風險能力越差,比如美元基金。
為什麼現在大家還堅持做金融,我覺得滄海橫流盡顯英雄本色。
當然大家都說是除了金融我不會幹別的,但是其實也是本來喜歡這種生活方式才選擇了各自細分垂直行業。
沒有被逼無奈,沒有那麼多人想背井離鄉。
大家要發揚隔壁壽司仙人的精神,堅持在一個微小平凡的崗位做一輩子,
像米飯仙人、天婦羅仙人、壽司仙人一樣,做國債仙人、30年國債仙人、信用債仙人等。
當我被實習生放鴿子說不想做金融的時候,我其實好奇問:
你不幹金融你幹什麼,你不是學金融的嘛?
帶教,我想回老家,公務員/銀行/考監管…
至於考金融監管,至於說有一些金融從業去跨考金融監管的的不少案例,
但是有一些同業,似乎都在試用期沒到,就光速離職,具體原因不清楚,但是我猜測可能發現了那個靈魂問題:
既然飯都沒了,“鐵飯碗”是幹嘛的?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不明真相的債市群眾(ID:FICC_DDRK),作者韭菜盒子。
也許你還想看:

【公眾後臺輸入關鍵詞檢視相關內容】
考試表 | PPT | Excel | CFA必過 | 月薪 | 自律
離職 | 北上廣 | 麥肯錫 | 三十 | 金融人
金融街 | 投行 | 銀行人 | 投行女
老編輯個人交流微信laobianji06,歡迎新增撩我。


歡迎更多個人、媒體與企業與我們展開內容合作,請聯絡[email protected],註明“老編輯部”。
文中圖片來自影片、採訪、新聞、影視劇截圖以及網路,為非商業用途使用,如因版權等有疑問,請聯絡@金融老編輯立即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