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25億元賣掉“問界”!真不造車了?

昨晚,賽力斯突然釋出公告稱:
公司控股子公司賽力斯汽車有限公司擬收購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及其關聯方持有的已註冊或申請中的919項問界等系列文字和圖形商標,以及44項相關外觀設計專利,收購價款合計25億元。
圖片來源:老闆聯播
這一大串文字核心只有一句話,賽力斯花25億元把問界商標給買了

自己親手養大的孩子,25億真不貴,因為市場相關的評估報告顯示這些東西價值高達102.33億元

說回商標,首先你要清楚問界汽車完整的品牌名稱是“AITO問界”,它分為兩個商標,“AITO”和“問界”。
AITO一直都是賽力斯的,但問界商標最開始是歸屬於一個註冊資本為11萬元的第三方公司——北京永安世達科貿有限公司(資料顯示該公司和華為、賽力斯沒有關聯)。
2023年6月6日,該公司將“問界”商標(12類)轉讓、移轉給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申請已經核准。
第12類商標主要覆蓋汽車和各種運載工具,包含汽車、電車、摩托車及其零部件等。

等於華為先買了商標,再把商標轉賣給賽力斯。

而賽力斯和華為是在2021年4月開始合作,同年12月,AITO問界品牌正式釋出,期間推出了問界M5、M7、M9等系列合作車型。
資料顯示,賽力斯新能源汽車今年6月銷量達44126輛。
今年6月交付數量

車賣的這麼好,突然一個賣問界商標,一個買問界商標是為啥?

對此,賽力斯表示:
公司擬收購華為持有的全球所有類別“問界”及其他相關商標權及申請權、相關外觀設計專利。
本次交易不影響雙方聯合業務的開展,雙方將進一步深化合作關係,基於產品與品牌市場認知的一致性,本次交易相關標的資產將專用於雙方聯合業務,將進一步保障了AITO問界的長遠發展。
華為回應時表示:
華為將問界等系列商標轉讓給賽力斯,同時華為將繼續支援賽力斯造好問界、賣好問界。
華為一貫堅持不造車,而是利用領先的智慧網聯汽車技術,持續幫助車企造好車、賣好車。
華為將繼續與車企為使用者打造卓越的智慧汽車產品,提供極致的智慧出行體驗。
好好好,“華為不造車”這句話都快聽出繭子了。
2019年9月,華為正式成立智慧汽車解決方案事業部,定位是“提供增量部件”,因為當時手機業務被制裁,華為終端需要新的產品來支撐業務收入。

華為開始和車企合作後,大家都覺得華為會開始造車。

2020年11月,華為創始人、CEO任正非簽發檔案強調“華為不造車”,同時,嚴厲表示“以後誰再建言造車,干擾公司,可調離崗位,另外尋找崗位”,並在文章底部標明,本文從發文之日起生效,有效期為3年。
但2021年4月,餘承東開始接手華為車BU,開始主推智選車模式。
大家又開始覺得華為在造車了……
直到2023年3月31日,華為創始人、CEO任正非署名發出一則公告,再次強調“華為不造車,有效期5年”。
除此之外,任正非還強調不能使用‘華為’或‘HUAWEI’出現在整車宣傳和外觀上。

這下大家徹底接受了“華為不造車”的事實。

但隨著問界銷量持續升高,以及華為鴻蒙智行問界(賽力斯)、智界(奇瑞汽車)、享界(北汽)、傲界(江淮汽車)四大品牌的相繼釋出,吃瓜群眾們原本平靜的心又開始跳起來。
不過此前“享界”、“智界”商標已經分別轉讓給北汽、奇瑞,加上現在華為將問界商標轉賣給賽力斯……
華為確實也在“不造車,但幫助車企造好車”這事兒上做到了“一碗水端平”。
也有業內人士猜測,鴻蒙智行系列汽車或已在規劃出海,目前的商標轉讓是為了提前規避風險。
咱也希望華為的“四界”,能儘快走向世界。

部分資料來源:第一財經日報、老闆聯播、券商中國、東方財經

支援問界出口海外,
多賺老外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