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川大嘴這波關稅大棒揮得虎虎生風。當地時間2025年4月9日,華盛頓的鐘聲彷彿變成了全球貿易的“喪鐘”——美國對華104%的關稅正式“引爆”。這一記重拳下去,股市再一次經歷了過山車式的劇烈波動。
然而,混亂卻不止眼前這些……

1
美國大範圍取消國際留學生簽證
據多家媒體訊息,美國已經撤銷了超過300份國際學生簽證。而最近幾天,從加州的斯坦福、伯克利到東海岸的哈佛,越來越多留學生的簽證被悄悄取消,美國高校一時間陷入了一片混亂。
讓人心驚的是,很多學生,連一點點“預警”都沒有,系統裡的SEVIS(學生與交流訪問者資訊系統)記錄就突然被打上了“終止”標籤。以往簽證出狀況,學校和學生還能提前收到通知,現在倒好,連學校都一臉懵。

而簽證被取消的理由,更是五花八門:有的是因為幾年前的一張超速罰單,有的是十年前的酒駕記錄,甚至有些人只是過去捲入過法律糾紛但從未被起訴,或案件已被撤銷;更離譜的,還有因為社交媒體上的言論而被“請出局”的。
值得一提的是,有媒體透露,在斯坦福大學這波被取消簽證的國際學生中,至少有一位來自中國。這位同學據說出身於中國中部某知名高中,成績出色、背景亮眼,在申請季裡脫穎而出,成為少數幾個拿到斯坦福大學全額獎學金/助學金的中國本科新生之一。可以說是“別人家的孩子”中的佼佼者,結果卻猝不及防地被這場簽證風波波及,實在令人唏噓。

據教育部官網剛剛的最新訊息訊息,針對當前赴美留學形勢,教育部發布了最新提醒:建議廣大留學人員在近期選擇前往美國部分州學習時,要充分評估安全風險,提升自身的安全防範意識,確保人身和財產安全。

2
高關稅,苦了外貿人
4月2日,美國總統川大嘴又出大招,宣佈一系列新的全面關稅政策,稱這是為了推動美國經濟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
這些透過行政命令直接上線的進口稅,已經在本週正式生效,全球市場立馬感受到了不小的震動。而中國,再次成為主要“目標”,面對的關稅壓力進一步升級。
繼3月開出的20%關稅之後,如今又追加了34%的新稅率。中國隨即反擊,對美國商品徵收同等比例的34%關稅。不過川大嘴也沒客氣,立馬再加碼,直接把稅率拉到了50%。結果就是:現在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的總關稅已經飆升到了驚人的104%。

不僅如此,川大嘴還簽署命令,自5月1日起,對來自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的“低價商品”也開始徵稅。過去只要單件商品價格低於800美元,就能享受“免稅入境”的最低限度豁免政策,但現在這項豁免對中國商品已經不再適用。
簡單說,以後連買點“便宜貨”進美國,也得掏更多腰包了。
這一波操作,不少外貿人直呼:我人傻了……





表面上看,川大嘴揮舞的“關稅大棒”是針對咱們下的狠手,但仔細一扒,這其實更是一場掩人耳目的債務危機“障眼法”。
你看,2025年,美國聯邦債務將突破36萬億美元的大關,而今年6月,他們就要碰到債務上限了。於是,川大嘴團隊一拍腦門:加關稅!背後的算盤打得噼裡啪啦響。
核心邏輯非常現實也非常“美國”——要想繼續讓債務轉得下去,就必須有人願意接盤買美債。而怎麼讓人甘願掏錢買那些收益並不高的國債呢?答案是:把其他所有投資機會都打壓下去,讓美債看起來“香得不行”。
於是,高關稅成了工具,透過人為干預全球貿易,讓投資環境動盪不安,製造不確定性。企業成本飆升,供應鏈被迫調整,投資人就不敢輕易下場冒險了。最終,資本被迫“退無可退”,只好流向相對“穩健”的美債市場——哪怕利息不高,也總比虧錢強。
3
商品價格上漲,有人開始囤貨
華盛頓時間4月8日,據路透社報道,一項由路透社與益普索聯合進行的新民調顯示,在川大嘴宣佈對全球大多數進口商品加徵關稅之後,大部分美國人已經做好了“錢包變瘦”的心理準備。
這項為期三天的調查在上週日結束,結果顯示,高達73%的受訪者認為,在新一輪關稅全面落地後,未來六個月內,他們日常生活中常買的商品價格將會明顯上漲。換句話說,多數美國人已經預感到,從牛奶到電視機,恐怕都要“漲聲一片”。
據《彭博社》報道,不少粉絲在關稅上漲前衝進蘋果店搶購iPhone。

事實上,隨著川大嘴全球關稅政策的正式落地,服裝、電子產品等各類進口商品的價格眼看就要水漲船高。
正如一位知名科技分析師警告:如果蘋果真的把iPhone的生產線搬回美國,價格可能會飛漲至驚人的3500美元。是的,你沒看錯,一臺手機,三千五。
這番話出自Wedbush Securities全球科技研究主管丹·艾夫斯(Dan Ives)之口,他指出,蘋果現在之所以能把一臺iPhone賣到1000美元左右,是因為它背後依賴的是亞洲地區成熟且高效的製造生態系統。要在美國複製這樣的體系,難度不小,而且需要時間。
即使蘋果真想把部分供應鏈遷回美國,哪怕只遷回10%,都至少要花費三年時間和大約300億美元的投資,而這僅僅是冰山一角。

眼看新一輪關稅即將生效,一些美國消費者已經悄悄開始“打仗前的補給”。
在路透社的一篇報道中,53歲的托馬斯·詹寧斯(Thomas Jennings)正在沃爾瑪上演現實版“囤貨大戰”,推著購物車瘋狂採購果汁、調味品,還有他能想到的一切日用品。“只要能囤的我就買雙份——豆子、罐頭、麵粉,啥都囤!”詹寧斯一邊結賬一邊告訴記者。

他的目標很明確:在川大嘴新關稅正式上路之前,趕緊把需要的貨買個夠。更早些時候,他還在Costco大批購入麵粉、糖和瓶裝水。
他並不孤單,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正變身“末日預備者”,因為他們擔心,這波關稅很快就會透過零售渠道傳導到商品價格上。資料估計顯示,新關稅將在未來10年給美國人帶來約3.1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僅2025年一年,每個美國家庭就可能多掏出2100美元的“隱形稅”。
雖然大多數人還在觀望,但專家指出,一旦出現“恐慌式囤貨”,可能會引發連鎖反應。


GCG供應鏈公司創始人馬尼什·卡普爾(Manish Kapoor)提到,這種情況讓人不禁想起疫情初期:貨架空空如也,物資短缺、價格飆升,那時候大家是搶著囤,不管用不用得上,先拿在手裡再說。
當然了,目前還沒到那個級別,但囤貨的苗頭已經出現。55歲的退休服裝行業資深人士安傑洛·巴里奧(Angelo Barrio)就表示,他從去年11月起就開始採購保質期長的日用品了。本週,他又去Costco補貨,牙膏、香皂、水、大米全都囤上了。

也不是說買不買得到,對於普通人來說,能省一分是一分了,畢竟誰的錢是大風颳來的呢?
寫在最後
就在今天,中國也出手回應,將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徵的關稅稅率從原來的34%大幅上調至84%。
兩國在關稅上你來我往,火力全開,博弈之複雜,早已不是“加不加稅”那麼簡單了。接下來局勢將如何演變?我們拭目以待,持續關注。
宣告:本公眾號文章中的資源源自網路,如果無意中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絡我們第一時間刪除,謝謝!
——End——
文: 吃飯大王
英倫大叔(ID:UK07788915668)
轉載請聯絡公眾號後臺
圖片及新聞資訊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
點選上方卡片關注“英倫大叔”,獲取最新最快的英國資訊。
往期精彩回顧:
英倫大叔,一個有態度、有溫度的公眾號
致力於傳遞最新最快的英國新聞與政策解讀,
為海外華人提供簽證、教育、創業類相關資訊
歡迎關注英倫大叔,及旗下各平臺賬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