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讀懂韓愈?韓愈在中國文明史上有什麼樣的地位和意義?如何理解唐朝的思想貢獻與精神文化成就?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劉寧,長期從事唐宋詩文研究,她的著作《同道中國:韓愈古文的思想世界》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該書從韓愈詩文進入中國文化的大傳統,“透過詩文對中國文化傳統的核心精神進行體會,對中國文化的大傳統有一個具有整體性意義的重新理解和闡發”。(江湄 語)
劉寧指出,“韓愈創作‘古文’,所追求的並非‘成一家之言’,而是‘擬聖’……從中唐到五四運動,綿延千載的古文傳統,雖然藝術上變態百出,但其靈魂所寄,始終是‘擬聖精神’”。而“擬聖”就是“聖人”,在關鍵的歷史時刻以自己全幅人格的展開,呈現、創造並規定中國文明之理想價值的人,是開創歷史而使歷史延續下去的文化英雄。從中國文明史的角度來看,“中國歷史每到大變化和大危機的時刻,我們都要回到韓愈,或者說呼喚韓愈,呼喚中國的文化英雄” 。


江湄,歷史學博士,現任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中國史學史、思想史和史學理論的教學研究工作。著有《創造“傳統”:梁啟超、章太炎、胡適與中國學術思想史典範的確立》《何處是“中州”?:十到十三世紀的歷史與觀念變局》,《新時期中國史學思潮》(合著)、《中國古代歷史理論》下卷(合著),《技術與性別:晚期帝制中國的權力經緯》(合譯)等。新著《何處是“中州”?》2025年將由三聯書店出版。

《歷代古人像贊》載韓愈畫像

南宋世綵堂本《昌黎先生集》,現藏國家圖書館
相關推薦
《同道中國:韓愈古文的思想世界》

本書以貫通中國文章史、思想史的視野,對韓愈透過“文教”傳統在中國思想史和中華文明史上的重大貢獻,做出了獨到而深入的發明,從成體之功、造語之力、文道追求三個主要角度,全面探討了韓愈古文在文體、文法、語言、觀念上的新創,以及這些創新與其儒學復興思考的深層聯絡,揭示了韓愈古文深邃豐富的思想世界。
書中詳細討論了韓愈追求擬聖、追尋定名、講求開放師道、推重天性忠誠等思想特質與其古文成體之功的深層關聯,分析了其語言創新所體現的激進追求與超越力量,同時深入探究了韓愈對“文道觀”的全新建構。這些觀點不僅激活了韓愈的思想能量,也光大了唐代在中國的精神傳統和思想史上的啟示性地位,並對“唐宋變革說”提出了新的回應和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