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島國華校圈粉“洋學生”

“塞普勒斯是個多元文化國家,語言也豐富多元,大家學中文的目標和訴求不盡相同,我們一直小心翼翼地‘呵護’當地學中文的小小‘火苗’。”塞普勒斯中文學校校長韓梅梅日前接受小僑採訪時說。
塞普勒斯位於地中海的心臟地帶,有“地中海的璀璨明珠”之稱,島上有迷人的海灘、壯麗的山脈和廣袤的平原,自然風光旖旎,還有很多珍貴的歷史遺蹟,蘊藏著深厚的人文歷史。
作為這個碧海藍天擁抱下的美麗島國上唯一一所華文學校,塞普勒斯中文學校不僅有華裔學生,還吸引了很多當地人來學中文。近日韓梅梅向小僑講述在當地從零開始辦華文教育的故事。
塞普勒斯中文學校尼科西亞校區。(受訪者供圖)
塞普勒斯華人移民歷史僅有三四十年,隨著華裔二代達到學齡,中文教育需求日益迫切,韓梅梅最初聯合幾位家長開了個小型的週末中文班。2012年前後,華裔學齡兒童已有近百人,韓梅梅萌生了辦一所華文學校的想法。
“當時我們面臨沒有場地、沒有教材、沒有老師的‘三無困境’,加之華僑華人居住分散且總數不多,進一步增加了辦學難度。”韓梅梅說。
場地是首先要解決的,韓梅梅第一時間想到尼科西亞市政廳,她帶著辦學方案與市政廳負責人溝通,著重闡述希望為華裔孩子創造學中文的機會。出乎意料的是,對方不僅同意提供場地,還承諾給予部分經費支援。
2012年5月,塞普勒斯中文學校在尼科西亞市政廳的綜合服務中心建立起來。起初學校僅在週末上課,老師們也是利用業餘時間教學。
2015年韓梅梅辭去在弗雷德里克大學的工作,將全部精力投入學校。2016年8月,市政廳援助專案結束,學校在市中心的住宅區租下一棟小樓,轉變為每週一至週六全日制授課。
2019年5月,塞普勒斯中文學校的學生在上中文課。受訪者供圖
“小樓當時很破敗,牆面開裂,牆皮脫落。我們自己粉刷一磚一瓦,裝上一盞盞燈,擺上一張張桌椅,小樓慢慢有了學校的樣子。”韓梅梅說,最後他們佈置出7教室,1間綜合教室。院子裡也添置了兒童滑梯、蹺蹺板等遊樂設施,供孩子們課間玩耍。
塞普勒斯中文學校現有近200名學生,學生年齡跨度很大,從2歲半到60歲都有。除幼兒、小學和中學組外,還特別開設成人組。成人組學員都是對中華文化感興趣的當地人,他們中有律師、會計、教師等。
塞普勒斯中文學校的中文課。(受訪者供圖)
韓梅梅介紹,學校採取小班教學模式,學校按照學生年齡段和中文水平分班,老師根據學生情況採用不同的教材和教法;師資方面,已形成由7位中文教師和1位文化課教師組成的團隊,教師均具備專業背景,並透過定期教學研討、專項培訓實現能力進階。
“最開始我們只有華裔學生,有的當地家長想讓孩子學中文,卻又顧慮週末上課增加孩子的負擔。但看到孩子們的進步和教職員工的投入後,家長們的態度轉變。現在華裔和非華裔各佔50%,當地學生對中文的熱情越來越高,暑期後我們開學稍晚,常有孩子迫不及待問家長何時復課。”韓梅梅說。
前段時間,韓梅梅在春節文化講座上給學生們講述“蛇”字從甲骨文到現代漢字的字形演變。(受訪者供圖)
“有個俄羅斯裔女孩4歲就跟我們學中文,有個俄羅斯裔女孩4歲就在這學中文,已堅持10年,現在聽、說、讀、寫都非常優秀。”韓梅梅說,還有個當地孩子已經學了4年中文,曾代表塞普勒斯參加全球“漢語橋”總決賽並獲獎,如今她已大學畢業,正準備到中國進修中文。
曾代表塞普勒斯參加全球“漢語橋”總決賽並獲獎,如今準備到中國進修中文的塞普勒斯女孩丹尼斯。(受訪者供圖)
語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塞普勒斯中文學校也注重將語言學習和文化傳承深度結合,開設了圍棋、書法、國畫、舞蹈等中華文化課程。
學校的文化活動圍繞中國和塞普勒斯的傳統節日展開,春節期間會舉辦廟會,民俗體驗和中國美食應有盡有,復活節期間舉辦友好運動會,有踢毽子、丟沙包、拔河中國傳統運動專案。
今年春節期間,塞普勒斯中文學校的師生們組織新春廟會活動。(受訪者供圖)
2019年,學校在塞普勒斯第二大城市利馬索爾市開設分校。韓梅梅說:“此前利馬索爾的學生是每週由家長開車送到尼科西亞上課,就這樣堅持了好幾年,開設分校是為了讓這些孩子免於奔波,目前已經有5個班共30多名學生。今年9月,我們又在塞普勒斯第三大城市拉納卡市建立了一所分校,目前有20餘名學生。”
2021年,塞普勒斯中文學校與當地一所幼兒園合作,為幼兒園的50多名兒童教授中文,經過一個學年的學習,孩子們可以用中文進行簡單對話。學校還與利馬索爾和拉納卡的幾所中學和小學合作,在學校開設中文課程。
談及未來發展,韓梅梅說,學校將幼兒中文教育作為重點方向之一,計劃拓展與當地幼兒園的合作;同時將持續強化師資建設與教學場地升級,推進正規化程序,並推動與當地教育體系接軌;此外還將積極組織師生參與社群活動,助力華人家庭融入主流社會。

記者/編輯:吳侃
責編:馬海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