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煙臺57歲大姨,一口流利英語賣蘋果,迎來事業第二春

這是《自拍》第484個口述故事
2025年,一個站在蘋果地裡說英語的大姐(抖音號:@煙臺蘋果霞姐)火了。她生著一張普通農民的臉,出口卻是流利的英語,站在田間地頭,介紹著蘋果品種、種植知識,還會分享日常的感悟。脫口而出的英語句子,讓觀眾們驚歎,“太不可思議了。”
57歲的李曉霞是一名退休英語老師,退休後,她和家人投資了一大筆錢,投身蘋果種植產業。農業靠天吃飯,2024年的大雨讓蘋果受損,銷售艱難。但霞姐沒有退縮,她線上下發朋友圈、找朋友幫忙,還和侄女一起踏入短影片和直播領域。
一條1000多萬播放量的抖音影片,讓她走進大眾視野。直播初期困難重重,看不見觀眾、看不清螢幕,一切都要即興發揮,但她堅持了下來,直播間成了她的新“課堂”,最多時有四五千人線上,過去的學生們也紛紛來支援。如今,她成為抖音的“山東區域發展領航員”,想把本地的農產品,帶到更多人面前。
李曉霞的故事,是普通人在時代浪潮裡奮鬥的縮影。她不是什麼傳奇人物,過著平凡的生活,面對困難,唯有勇氣、樂觀,和總是站在一起的家人的力量。
以下是霞姐的講述。
考上大學,跳出農門
我是李曉霞,今年57歲,來自山東煙臺招遠市畢郭鎮黑都泊村,是地地道道的農村人。我們家有四個兄弟姐妹,我是最小的,乾的農活不多,比我姐她們差遠了。那時候農活很忙,家裡孩子又多,我從7歲的時候,就開始做農活,幫家裡賺錢。我們當地有一個農活叫紡繩,拿玉米皮紡成麻繩,再把它系成小工藝品的樣子,我印象裡紡一斤繩是八毛錢,能買好多糖吃。
那會兒我們農村人就要在大隊裡幹農活,掙工分,我們一年能在大隊裡開1000多塊錢,這就是我們全家養家餬口的錢。當時一年的工資,還不夠買一臺電視,我印象裡是八幾年,我們家買了第一臺日立電視,2000多塊錢,還得託人買才能買到。
那時的我很難想象,後來我會因為在抖音上說英語,收穫40多萬粉絲。
我媽媽小時候很想讀書,但是家庭條件不好,沒能讀成。後來我成績不錯,想考大學,我媽媽就竭盡全力支援我,希望我能實現夢想。
我們家有四個孩子,我大姐和二姐學習一般,她倆早早輟學了,一個初中畢業,一個剛讀完小學。我哥學習挺好,但因為他是家裡最大的孩子,第一次高考沒考上,家庭條件又不允許他復讀,所以他也沒上成大學。到了我這,我們家的條件比以前好些了,我才有機會透過復讀,考上大學。
我一直在農村讀的書,學習還可以,是班裡的尖子生。我們那個年代,有個政策叫帶出戶口,如果能考上中專、考上大學,就能變成城鎮戶口,可以分配工作,以後找物件、生活條件肯定會提高。在當時的觀念,這就相當於解決了你後半生的衣食住行問題。
我不會想到後來能登上央視的舞臺。 
我1990年高考,復讀了一年,1991年考上了。復讀的時候,我心理壓力比較大,因為家裡條件也不算好,多讀一年書,就多花一年錢。我心理素質不太好,一想到如果考不上,心裡就覺得很難過。
不過我爸媽一直很支援我,他們覺得我有學習方面的能力,他們咬緊牙關,也要供我去讀大學。
我的大學畢業照,第二排左邊第二個是我。
我們農村人想改變自己的命運,跳出農門,也只有考學這一條道路。1991年,我考上了萊陽農學院,收到入學通知書的時候,我非常興奮,我是家裡唯一一個大學生,靠學習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我活得緊繃,但希望兒子過得快樂
我學的建築專業,畢業後分配到我們當地的第二職業中專當老師,那是一所以建築為龍頭學科的職業學校,最早我在學校裡教裝飾專業。九幾年的時候,建築專業還挺紅火,但到了零零年左右,學校招生少了,反倒是建築老師飽和了。
那時候,學校開始招一些考不上高中的學生,可以考夏季高考。當時學校以建築專業起家,全是建築老師,缺文化課老師,所以一部分老師要改行教文化課,我是我們組最年輕的老師,先是教了一年化學,後來又改教英語。
我上大學時的照片,中間扎倆辮子的姑娘是我。
當時我覺得既然建築專業萎縮了,要改行的話,還是有一個專業對口的文憑比較好,我讀書時候英語就比較好,其他建築老師也不敢改教英語,覺得怪打怵的,我也沒有競爭對手,所以我透過成人自考拿了曲阜師範大學的英語教育文憑,之後就一直當英語老師了。
過去我做題的能力是很強的,但不會英語授課,所以我只能邊幹邊學,聽其他老師的課,把課餘時間都花在學習教學上了。我比較要強,學校裡有科班出身的英語老師,而我是改行出身的,很怕教得比別人差,所以我特別用心,結果我帶的學生的英語成績一直非常好,甚至比一些科班出身的老師教的成績還好。
我年輕時拍的證件照。
我的學生都覺得我上課很幽默,偶爾幫人帶一節課,還會有學生寫信給我說,從來不知道英語可以這樣教,突然對英語產生了興趣。我帶的每一屆學生,都有那種英語底子比較差,最後成績突飛猛進的案例。比如學生答應我要好好學習,我就跟他說,那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按照我的節奏走,就能達到我們制定的目標。有學生一開始沒信心,經過努力,取得了進步,就會越來越好,慢慢達成他最初想都不敢想的目標。上課的時候,你看到學生期待的小眼神,你把他的成績帶上去,學生也開心,你也開心。
很多學生上了大學會給我發來訊息,說老師,我真想念你,開玩笑說我比他們教授講得好。我說,上大學以後,哪有老師像高中那樣,天天察言觀色,看著學生的思想動向,你們現在知道我的好了。
不過我對自己孩子沒那麼嚴格。因為我小時候比較要強,從小就有學習壓力,考不好了,我就上火。自己的童年不快樂,就不想讓孩子也變成這樣的人。正好那時候我剛改行教英語,工作特別緊,沒有時間管孩子,也不想讓孩子小時候那麼累。
結果等我有時間管我兒子的時候,我覺得已經晚了。他小學四年紀的時候,我發現他一點上進心沒有,學習習慣不好,不愛做作業。但是他的學習能力特別強,他從小看了很多書,還沒上小學的時候就懂很多成語:五十步笑百步、聞雞起舞、黔驢技窮……我星期六、星期天有空的時候,就領他上圖書館,看了很多書。
我們一家三口的合照。
到了高中的時候,他考了個普通高中,我覺得上普通高中還不如上職業學校,所以他就到我們學校來讀書了,大概是怕給我丟人,他在職業學校反倒是一直名列前茅。
那時候我就覺得,只要他有學習能力,思想不要跑偏,就可以了。其實人生最重要的是,你有學習能力,當你需要的時候,那你能拼上去。未來你乾的職業是自己喜歡的,而且還能養家餬口,我覺得這就是一個比較幸福的人生。
我兒子學的是會計專業,說想考個會計師,後來我就隨口一說,說家裡可能想種蘋果,我和我丈夫都是農村長大的,對土地有一種熱愛,當時我們有一份歐洲蘋果種植技術的電子材料,我跟兒子說,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可以看一看。
我沒想到,他把那份材料全列印了出來,大學時候自己研究,後來又去一個農業基地去做記賬的活,正好能跟蘋果業密切接觸,相當於學習了一下,然後我們就流轉了一片土地,自己家開始種蘋果。
我幫兒子打包蘋果。 
當媽媽都心疼孩子,孩子本來白白淨淨的,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曬成一個皮膚黝黑的小夥,但我也挺敬佩他的幹勁的。還有果園那些年長的人,像我兒子的師父,70多歲了,伙房裡做飯的大姐也70了。他們兢兢業業的工作,那種精神也感染著我,激勵著我。
他們不一定就是為了賺個工錢,也是因為自家果園沒法擺弄了,對土地有情結,在這裡管理果樹,有事做,還能賺兩個錢,就覺得也挺開心,這種精神也激勵著我。
退休以後,我也一頭扎進裡面來了。
我在田間地頭說英語
我們當時投資了一大筆錢,搞了一個1000多畝的土地,一腳踏進來以後,才意識到真的是太難了。因為農業投資大、見效慢,又是一個靠天吃飯的行業。去年行情不太好,快收蘋果的時候,下了一場大雨,蘋果上面有裂紋了,它的口感非常好,但它當不了商品果了。原來值十塊錢,這個模樣的話,如果叫別人收走,可能就值個一兩塊,我們只能自己開闢市場。
我負責做同城業務,給我們當地的人賣蘋果。我們種的是新品種,維納斯,它的價格非常貴。但我們山東也是產蘋果的地方,大家一般吃富士蘋果,沒聽說過新品種,還貴,首先肯定是讓人家知道。最開始我們送了很多蘋果,人家一嘗確實好吃,慢慢才收穫了一些顧客。每當我把蘋果送到別人手裡,顧客覺得淘到了一個寶藏,我就覺得特別開心。
送蘋果在體力上是挺苦的,去年冬天特別冷,我要把蘋果給人家送到家裡,一袋蘋果10斤,我一下能拎4袋,40斤。但顧客認可我的蘋果,認可我的服務態度好,我就特別開心,我這個人容易給自己找樂子。去年臘月二十九,我還在送蘋果,我侄女看我這麼累,就著急了,說幫我做個三農賬號,我們就開始做短影片了。
一袋蘋果10斤,我一般能提四袋。
我侄女是健身博主,她幫我寫指令碼、短影片、剪影片,我負責確認臺詞準確無誤,還有出鏡。我用英語錄影片,侄女覺得一個農民在地裡說英語,很有反差,只不過錄影片的過程很複雜,所有生僻詞都要查字典,畢竟我們不光是賣蘋果,也是向大家傳遞知識的,經過我校對了,正確的內容,我們才能發出來。
我第一條影片有1000多萬的播放量,就是天時地利人和,我們剛好是正月做的短影片,大家比較閒,刷抖音的人比較多,我們又做了一個反差,大家看我是老農民的形象,又說一口這麼流利的英語,就火了。
我的第一條短影片,有近20萬點贊。
我送蘋果送到臘月二十九,大年初二開始拍短影片,初四又開始直播,當時沒有想到這麼火,就要跟大家介紹自己,我是一個退休的英語老師,現在是地地道道的農民。
那段時間,我和我侄女天天要直播,畢竟當過老師,我侄女說啥,我一般能接上話,直播完全都是即興的,沒有一點準備時間。做直播比講課難多了,我教學生還能備課,講什麼心中有數,講的過程裡,還可以跟學生眼神交流。學生能看到我,我也能看到同學們,我們隨時互動。
我和侄女一起直播,她主要介紹,我隨機接話。
直播的時候,我看不到觀眾,也沒有大螢幕,我眼睛又花,手機螢幕的字我也一個都看不清,我見不著裡面的人,心裡沒底,就對自己不是很自信,怕自己表現得不好,其實是很焦慮的。
但不管怎麼說,只要勇敢邁出了第一步,堅持下來,第一次就是最難的一次。直播到第七八次的時候,我就慢慢找到了過去站在講臺上的感覺,心裡不那麼緊張,還能神情自若地跟大家開個玩笑。我們一天直播一場,一場一個小時,直播間最多的時候有4000多人,最多的時候能賣一萬多塊錢,能賣四五百單。
現在我是抖音的“山東區域發展領航員”,希望能讓更多人看到我們本地的農產品。
我的學生經常在直播間裡出現,昨天還有一個10級的學生,說老師我們都想念你了。還有學生說,沒想到畢業快20年了,又能重聽老師的課了。我還有一個學生,在湖北當老師,跟我說老師你真棒,我在新聞上刷到你了。
現在,我們還有很多貸款沒有還完,我們種的新品種,光果苗就要花很多錢,用的裝置也比較先進,包括要人工蔬果、套袋、摘果……這一年的人工工錢也老多了。目前還沒到生產期,所以我們一直是在投入的狀態,不知道哪年能持平。要存活,要survive,全家所有人都全力以赴。
我侄女幫我拍短影片。 
好在我們家幹啥都是齊心協力,孩子們上學、就業都是我幫忙參謀,小孩都非常聽我的話,屬於家和萬事興的型別。我們家裡有句話,我外甥說的,一人種果樹,全家成果農。孩子們正在幫我們想方設法賣蘋果,家裡一有什麼事,大家一呼百應,永遠站在一起,我覺得這是最幸運的事情。
*本文由李曉霞口述整理而成,文中照片除特殊註明外均由本人授權提供。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李曉霞 | 口述
謝一哞 | 撰文
貓  基 | 編輯
-THE  END-
這是我們講述的第484個口述故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