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通知:趕緊賣吧

美股一幕。
作者 I 周佳麗
報道 I 投資界PEdaily
這一幕正在美股上演——
自宣佈最新關稅政策後,美股市場迎來史詩級巨震,科技“七巨頭”集體大跌,總市值已蒸發超1.8萬億美元(約超13萬億元人民幣)。
風暴蔓延到私募股權行業。過去幾天,包括黑石、KKR 和凱雷等超級PE的股價下跌了約五分之一,一些價值百億美元的IPO和併購交易也被擱置,流動性困境愈演愈烈。
目睹現狀,LP緊張起來——美國養老金和捐贈基金紛紛尋求賣掉資產,甚至表示“打折也要賣”。
美股大跌,“IPO停了”
關稅重創全球資本市場,美股首當其衝。
短短三個交易日,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經歷了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最糟糕情況,並進入熊市。美國大型科技股也無一倖免,這輪跌勢已導致“美股七巨頭”的總市值消失大約2萬億美元,可謂震撼。
如此景況,也給IPO市場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在關稅政策和美股動盪的衝擊下,今年美國十大IPO交易中,有四家企業的股價目前已經跌破了發行價,這直接影響了投資者對IPO的興趣。
一些華爾街人士開始敦促企業調整估值,以增加成功交易的機會。“今年的IPO表現確實有些不同尋常,但投資者的反饋是,他們將支援以合理估值上市的優質資產,”一家投行的聯席主管表示。“對於已經考慮IPO的客戶,我們鼓勵他們繼續走這條路。
但身處這波史無前例的震盪之中,有人選擇暫時停下腳步——先不IPO了。
來自瑞典的金融科技巨頭Klarna曾在今年3月向紐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書,計劃融資至少10億美元,並希望在此次IPO中實現超過150億美元的市值。但最新訊息是,由於市場動盪,這家歐洲獨角獸決定先中止IPO。
暫緩IPO的隊伍越來越長。2021年被黑石、凱雷等超級PE以340億美元收購的Medicine Industries Inc.,原本計劃在今年第二季度進行500億美元IPO,曾被寄予厚望,或將成為近年來醫療供應行業規模最大的IPO之一。但如今計劃泡湯,公司暫停了IPO計劃。
還有原本計劃週一路演的票務平臺StubHub、交易平臺eToro、廣告技術集團MNTN以及保險平臺Ategrity Specialty Holdings、舊金山金融科技公司Chime等的上市計劃也已暫停。
一位從事IPO行業的高管表示,他們預計所有上市都將推遲至少兩週,而且在市場動盪的情況下,公司不太可能啟動投資者路演。也許等到市場穩定下來,科技公司會重啟上市計劃。
波及一級市場
LP急切
影響傳導至PE圈。
僅4月3日,KKR&Co.和Ares Management Corp.股價便雙雙下跌15%,創下IPO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和凱雷集團則錄得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的最大跌幅;PE之王黑石也罕見暴跌9.9%,是最近三年中的最猛跌幅。
私募股權機構的跌幅未見迴轉,疊加投資組合公司的IPO擱淺以及股價暴跌,LP心情急切。英國《金融時報》援引頂級私募資本顧問報道稱,養老金和捐贈基金等大型機構投資者正在研究各種方案,以拋售流動性較差的私募股權基金份額。
這是繼全球金融市場崩盤重創其投資組合後的一次緊急行動。“過去幾天我接到有限合夥人(LP)尋求流動性的電話數量,比2020年疫情剛爆發時還多,”Houlihan Lokey私募資本主管Matthew Swain表示。
原本,他們判斷認為今年私募股權行業有了回暖跡象,許多私募股權基金的大型LP進一步加持了對非上市資產的投資,甚至導致許多機構掀起借貸熱潮,因為他們相信IPO和併購交易活動很快將復甦。
但現在真實情況與想象中截然相反,全球股市市值下跌數萬億美元,私募股權行業陷入有史以來最脆弱的狀態之一。一傢俬募股權諮詢機構的全球主管預計,如果上市公司股價繼續下跌或到月底仍未恢復,投資者將拋售基金股份。
暗流湧動之中,拋售潮似乎已悄然開始。《金融時報》根據知情人士稱,LP們正爭相甩賣私募股權基金持倉,哪怕要承受大幅折價。
“以往,大多數人都不願意以低於基金淨資產價值80%或更低的價格出售股份,但這次情況可能有所不同。”
一石激起千層浪,私募股權募、投、退將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一些潛在的併購也被擱置。彭博行業研究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另類管理者的募資仍然充滿挑戰,關稅的不確定性可能會進一步導致退出和融資延遲。”
併購交易和IPO活動已陷入停滯,退出漸漸變得遙遠,現金回報降至最低,私募股權行業的危機真的要來了?
此情此景,投資人心情複雜。一位PE高管將當前情況總結為“陷入癱瘓”,“現在的情況像極了2008年金融危機前夜,或者2020年疫情剛爆發的時候。”他認為,如果美股市場難挽頹勢,私募股權行業可能迎來史上最嚴峻的流動性危機。
置身事內
回到大洋彼岸的另一邊。
本週開端,亞洲股市開盤即遭重挫,經歷了驚心動魄的“黑色星期一”。其中港股市場大跌超10%,當日恒生指數跌幅13.2%,創下自1997年10月28日以來的單日跌幅紀錄;恒生科技指數跌17.2%。
週二(4月8日),行情巨震後,恒生科技指數再度漲超4%,恒指漲1.62%,南向資金淨買入再超百億港元,港股開始呈現回暖跡象。
同時,一級市場的頭部國資機構紛紛發聲“堅定看好中國資本市場”。正如上海國投表示,堅定持有戰略性持股機構和上市企業股權,充分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功能作用;廣州產投則透露已投入近200億資金增持上市公司股票,是廣州最大的國有上市公司股權持股平臺。
至於對一級市場的影響正在浮現。
“擬港股上市的企業應當加速IPO。”加華資本創始合夥人、董事長宋向前認為,美國公司根據市場漲跌來調整IPO很正常,而中國企業不同,中國香港是連線全球資本市場的唯一橋樑。“當前情況,國內企業融入國際資本市場的視窗期非常短,可能就一年半的視窗期”。
震盪仍在繼續,和暄資本創始人、CEO項與秋以2020年疫情初期的市場景況舉例,全球股市經歷了不亞於當前程度的暴跌,彼時流行的擔憂是——疫情得不到控制將阻礙絕大部分經濟活動,因此對公司估值下跌的恐懼看不到盡頭。
“現在人們擔心關稅戰會撕碎全球貿易體系,本質都是將恐懼放大到一望無際。”說到這裡,他想起一句話,“事情沒有你想的那麼好,也沒有你想的那麼糟糕”。
上善資本首席經濟學家夏春在媒體訪談中分享:“未來一兩個星期,我相信各國都要做一個艱難的選擇,會有很多溝通和交流。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我們關注的歷史焦點,做錯了選擇,只能留給後人吸取教訓了。”
變局之下,所有人都置身其中。


相關文章